【亞洲獨立影像媒體論壇】(二)
資源取得與溝通問題
合縱連橫化阻力為助力

2007/09/13
苦勞網特約記者

在第二天的亞洲獨立影像媒體論壇當中,來自台灣、香港與南韓的影像工作者齊聚一堂,分享在以影像作為運動一環在執行面上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將來合作串聯的可能合作方式。

與會者包括了南韓Media Culture Action的Sungmi(她同時也是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博士生)和MediaAct的Monjung、香港影行者的李維怡、賀照緹 (台灣紀錄片職業工會)、羅興階 (台灣影像勞動協會)、江佳雯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陳玉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郭明珠 (台北市勞工教育資訊發展協會) 以及對影像運動發展有熱誠的各界朋友。

從三個多小時的開放討論中,可以發現亞太地區獨立影像工作者面臨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大部分卻是圍繞在溝通管道與資源取得相關的層面。

來自南韓的Sungmi以及性別人權協會的佳雯(2005年辦過亞洲拉子影展) 因為有與亞太地區各團體接觸、眾多跨文化的經驗,發現「語言」是他們在協同工作上的一大困難。大家不得不使用英語作為共通語言,但這也形同對影像工作者在溝通上的門檻甚至障礙,往往必須透過翻譯來達成。

「翻譯其實是一件很政治性的工作」香港的李維怡提到,因為翻譯牽涉到解讀的角度不同,有時可能反而幫倒忙。因此她建議在活動舉辦之前先讓工作人員參加翻譯工作坊,以對議題有更深的認識,較能掌握翻譯時的要旨。在影像團體先前的討論當中,還提出了一個「多語言DVD」的合作方式想像,以同一支影片配上亞太地區八國字幕的方式,讓影像作品的流通機會增加。

另外一塊共通的問題是資源的取得不易。大多數獨立影像工作者因為非政府、非營利的性質,拍片、研究的經費不是倚靠捐助、微薄的補助,便是自掏腰包。2005年性別人權協會辦第一屆亞洲拉子影展時,就發現影片後製費用高昂,簡直要入不敷出,後來還是靠義工幫忙與諸多政府單位贊助才辦成,因此到現在還沒辦第二屆。

拍片的經費來源的確是一大問題,每每讓獨立影像工作者白頭搔更短,混欲不勝簪。但是以影像促成的社會運動如果能有廣大民眾的支持,其力可斷金。南韓素有堪稱穩固的社運捐款基礎,即使是一個普通規模的社運團體每年也能有約近百萬台幣的捐款進帳,本次影展放映的 "美麗青年全泰壹" 就是由大大小小八千多個團體或個人出資協助的經費,而台灣獨立媒體工作者只能搖頭興嘆,勒緊褲帶,送企畫書到數十個政府單位討補助。

然而,大家所共同觀察到的運動趨勢是: 網路已經成為極重要的媒介。南韓Media Culture Action在2005年香港WTO會議期間,就透過網路將每日的新聞放在網上讓人觀看,行動的細節可以即時讓全世界的人看到、聽到。網路的流通性也降低了文字與影像的傳遞成本,讓資訊能在國際間快速傳播,有助於發揮運動的影響力。但是網站製作與維護還是有技術門檻,在這一點上,似可從系統簡化的方面進行克服。

最後,大家針對將來的合作方式提出不少想像,包括了「交工」:團體間以交換專業的方式來生產影像作品,不但讓有專長的人得以發揮,也節省了昂貴的後製成本。正因為獨立媒體的資源是自給自足,意味著自由度也比財團媒體大,應可朝向有機的方向拓展,以「合縱連橫」的方式來工作。配有八國語言字幕的DVD可望會在近期內有進一步的討論。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