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開始,「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與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共同合作,在全國各級學校推動「咱糧學堂」課程,形成一場罕見、且大規模的食育教育的扎根改革運動。
五年來,在參與的學校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比例偏低,為使「咱糧學堂」的理念,能在全台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的技職體系萌芽,喜願行與聯華實業(股)公司連袂邀請中華穀物食品加工技術研究所、全教總、明道大學餐旅管理學系、育秀教育基金會共同協力辦理「野創盃」-台灣小麥麵粉創意應用競賽計畫,透過青年新世代創新創意的翻轉思維,讓台灣小麥的運用更加多元繽紛與活力!
野創盃報名參選的選手必須純手作工,以拌、搓、拍、揉製麵糰(禁止使用攪拌機),最終發酵與烘烤使用丙級技能檢定設備與場地。除了存手作工外,必須經過了三道嚴苛考驗,才能脫穎而出。本次野創盃共計有校數65所與109個團隊報名。最終遞送作品並通過資格審查,高中組共27校49隊,大專組共24校38隊,創下國內烘焙競賽少見的紀錄。6月29日在明道大學餐旅系進行書審初選,由於參選作品多樣均具高度創意,經由主審們多次確認對比作品與熱烈討論後,大專組7隊、高中職組8隊入選決賽。決賽昨天(27日)在明道大學餐旅管理學系舉辦,並由「中華穀類食品加工技術研究所」(穀研所)的施坤河所長擔任裁判長。經過激烈的評選之後,最後產生金銀銅牌得主如下:
大專組
金牌: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劉祥宇、蔡約群,指導老師楊智偉。
銀牌: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江佩珊、林子珽,指導老師郭烔村。
銅牌:明道大學餐旅管理系余欣蕙、陳致鋼,指導老師黃汶達。
高中職組
金牌:新竹市光復中學觀光餐飲學程曾沛琪、曾沛玟,指導老師張倍菱。
銀牌:台中市僑泰高級中學餐飲管理科蔡宜穎、連偉珊,指導老師徐維辰。
銅牌:台中市明台高級中學餐飲管理科張洺榕、陳柏瑜,指導老師陳育芬。
裁判長施坤河所長對選手有很深的期待,他特別提點這次麵包烘焙比賽的重點還是在於揉麵及發酵的基本功,另外野創盃既然特別提供台灣小麥的麵粉,比賽的重點就在如何掌握在地元素,此外施所長更提醒皮餡比、烤過之後裝飾的比例不能過重及陳列外觀一致性等等重要關鍵,著實讓選手及與會人員收穫良多。
選手們一致的感受是,第一嘗試用手揉,手真的很酸,更有一位同學提到比賽過程中,她還發生一根手指斷了的意外,不過學長姐也都鼓勵她,還有另一隻手可以揉麵團,不要放棄。
參賽團隊裡有一組選手非常不容易,那就是國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綜合職能科的劉昱陞同學、黃閩傳同學,指導老師張慈燕老師特別說,雖然要花上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能做出好作品,但是她問學生:「做麵包好不好玩?」學生說好玩!「麵包好不好吃?」學生說好吃!溫暖充盈在每個人的內心,著實令人感動!
我們會持續以「友善環境」與「野生創客」的理念,推動台灣在地食農教育,更期待透過在技職教育師生們的共同參與,讓台灣在地農糧能有更多展現的機會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