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心商品的世界體系

2007/09/17

中國黑心商品的問題層出無窮,之所以引起國內外普遍的關注,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其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另一方面,毋庸諱言的,也有微妙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因素(如貿易競爭和防範中國崛起等)在其中發揮作用。

黑心商品不管來自何國,既然對人體對環境造成危害,當然都要尋找源頭、追究責任。然而追尋下去,我們將會發現,問題絕比想像中更為複雜,至少不是中國人沒有良心、道德淪喪等這麼簡單的理由可以說明的。

今年七月中,《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電子垃圾的全球路線圖〉的文章,把部分中國黑心商品生產背後複雜的「全球共犯結構」進行了揭露。大家都知道,一些中國出口的兒童玩具與飾品含有鉛,甚至是銅、銻,這些金屬成份將對使用這些玩具的幼兒和製造產品的工人(指出這點是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關注黑心產品進口國民眾的健康時,很少人想到製造這些產品的工人)造成嚴重傷害。但進一步的問題是:鉛從哪裡來?為何要使用鉛?這些產品的進口者有把關嗎?

《華爾街日報》引述了黑心產品出口地、關注毒物問題的美國環保團體-矽谷毒物聯盟以及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製造商使用的這些鉛中有一部分來自西方國家傾倒至中國的廢棄電腦和其它電子產品,原來在此類黑心商品的背後,是一個有毒物質的全球化循環:美國高科技垃圾中的有毒材料,出口到了中國,經過加工製造後變成了對孩子有害的商品又轉回了美國。

這些製造黑心商品的毒物如何出口?原來是在出口國被定義為無毒廢棄物,規避了相關的環保法律,以便輸出到第三世界國家加工再製。跟黑心工廠下訂單的採購商(往往是知名的跨國公司)知情嗎?他們可能會堅稱不知情,但對於生產廠商來說,這是一樁買家賣家心照不宣的交易,廠商使用便宜的鉛以壓低售價,而買家自然也降低進口成本。

除此之外,黑心食品的問題或許也比想像中複雜。黑心食品之所以有毒有害,一方面固然是食品生產加工業者為了牟取利潤,或是使用惡質原材料,或是添加有害物質,或是在生產過程中滲進了有毒物質等。這些都還是製造者有知覺有意識下的作為,更難追查的是水與土壤的嚴重汙染帶進食品中的毒物。今天的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如過去的台灣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成為世界垃圾場。除了中國本地企業製造的汙染外,來自全球的跨國公司也是中國環境破壞的首謀與共犯。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在八月公布了一份在中國製造汙染的企業名單,其中跨國公司就有一百多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百事、雀巢、通用、肯德基、杜邦等,也包括來自韓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尼、印度的跨國公司。

描繪這個黑心商品生產的全球路線圖,並非要替中國生產者脫罪。在三十多年來一股腦向西方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模式看齊的資本主義狂潮下,盲目招商引資、踐踏環境、傷害勞動人權,中國的統治菁英可以說是惡名昭彰的人權罪犯。但是,在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今天,黑心商品的出現與氾濫,突顯的問題不是單單是中國的種種結構性弊病,也突顯了資本主義全球體系的病症。面對中國黑心產品,我們要可能要多做點功課,才能對症下藥。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