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狗籠收押馬英「九」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6/12/01
資料來源: 

馬英九前總統自任台北市長起至卸任中華民國總統為止, 任內被控100多件案件大多被台北地檢署簽結,檢方僅有綠營告發馬涉大巨蛋、財產來源不明2案,將等馬卸任後再分案偵辦,而就各種資料顯示,馬英九幾乎是罪證確鑿,但北院卻仍任其趴趴走,既然中華民國法院不押,那麼就由台灣國辦公室就拿狗籠來押

馬英九所涉案件罄竹難書,僅僅以下各方所提告的財產來源不明案 、大巨蛋工程謀利案、教唆黃世銘洩密案 、貓纜塔柱經費浮報案 、富邦併北銀案 、侵占黨產案 、郭美珠所提之領帶詐欺案、特別費認養馬小九案等等,早就該將其收押禁見,不知道法院是不是仍存在著辦綠不辦藍的現象?!

日前民調數據顯示,民眾對法官與檢察官的不信任度與不公正度分別為84.6%與76.5%.對照林洋港先生擔任司法院長時,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司法的公信 力就像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對照以上的民調,何其諷刺;連製賣毒油,喪心病狂的魏應充都疑似因為與中國國民黨的親密關係而獲判無罪,難道法院真的是中國國 民黨開?坊間對法院更有著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極其負面的評價,凡此種種,讓自稱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立國的中華民國,變成了一個大笑話. 

台灣國辦公室主任陳峻涵表示,蔡英文政府上台已半年有餘,民眾殷殷期盼的司法改革終於啟動,但其提名之司法改革會的委員名單卻令人大失所望,甚至有人開始 懷疑新政府司法改革的決心了 ?雖說總統不能干預司法,但是總統絕對有義務來維持司法的公正性,如果針對馬英九所牽涉罪證如此明確的案件法院無具體作為,則正義沒有實踐,難平民怨., 如果能將馬绳之以法,証明法院是為懲奸除惡,為人民開的,則蔡政府民調必觸底反彈.

臉書討論

回應

綠營社團還停留在八0年代
2013-09-23 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2013/09/24 台灣時報社論)

內鬥已重創藍營,可是綠營還是沒有信心贏得二0一六年的總統大選。這是很奇怪的事,不只馬英九的聲望低,執政團隊都如此,可是選民並沒有因此轉到民進黨這邊。事實上中國國民黨執政團隊不是今日才被民眾唾棄,二0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就如此,可是馬英九還是一樣高票當選連任。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民進黨已失去以前的優勢,與中國國民黨的同質性太高,靠組織去拉選票,可是組織又遠不如中國國民黨。
八0年代,民進黨靠「清廉、勤政、愛鄉土」與中國國民黨區隔,當時中國國民黨給人的印象是腐化的外來政權;社運人士就是靠這一張招牌廣為宣傳,效果相當好,支持民進黨的人越來越多。綠營的政治版圖擴大,社運人士功不可沒。可是目前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同質性提升,社運人士的宣傳已失去效果,其功能只讓深綠人士興奮一下而已。
以前由於族群不平等,中國國民黨被認為是外來政權;民進黨則為本土政黨,因而獲得人民的認同。可是政治民主化之後,只剩下深綠人士認為中國國民黨是外來政黨,一般民眾並不如此想,所以民進黨「愛鄉土」這一塊招牌已失去功能。「勤政」方面,民進黨的確優於中國國民黨,可是後者一直在進步中,兩黨的差距越來越小。「清廉」方面,以前民進黨佔絕對優勢,可是在二00六年民進黨的「清廉牌」崩盤,雖然深綠人士認為民進黨遠比中國國民黨清廉,只是一般民眾覺得兩黨一樣爛。
以前民進黨的形象佔優勢時,綠營以演講的方式爭取選民的認同,效果相當可觀;那時候社運人士的努力有顯著的效果,民進黨也相當依賴社運人士。民進黨失去「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優勢之後,社運人士還繼續以宣揚理念為主軸來幫助民進黨,只是對選舉已經完全沒有影響力。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對社運人士也沒有多大期待,他們已經改變選舉路線,從事組織戰,只是在組織戰方面民進黨遠不如中國國民黨,難怪後者已瀕臨崩盤還照樣打敗民進黨。
中國國民黨控制地方派系,地方派系則透過樁腳掌控選民,而樁腳最活躍的地方就是社團。藍營社團的特色就是不談政治,可是到選舉時,社團的領導階層以交情來拉攏社團成員;有些人甚至於具有台獨思想,他們還是把選票投給中國國民黨。顯然的,藍營社團具有相當大的威力,能夠影響選舉。
相對的,綠營社團完全政治掛帥,其活動就是提出各式各樣的政治主張,重點則是罵中國國民黨,完全沒有能力影響一般選民;他們所能吸引的只是深綠人士,形成牧師對神父講解聖經。最有趣的是:綠營有幾十個全國性社團,卻擁有同一批民眾,而且都是深綠民眾;社團不同,只是檯面上的人不一樣而已,群眾則相同。在八0年代,社運人士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可是目前政治生態已改變,他們還停留在八0年代,對選舉的影響力遠不如藍營社團。

1997年11月,台獨左派作家楊碧川抨擊民進黨與建國黨:「民進黨必須寄生在國民黨身上,這隻蝨子愈來愈失去大眾的支持;所以把『台灣獨立』這張績優股存而不用,反過來亂扣台獨運動者大帽子:只有他們(民進黨)才能擁有『台獨股票』,其他則是『民族罪人』。分不到一點利頭的所謂『建國黨』蛋頭們,短暫地吸引一些不滿民進黨的台灣人,卻很快漏風;因為他們也不過是空頭宣傳家,平常連時間、金錢都捨不得,又哪能付出生命?」
2007年8月3日,前建國黨決策委員陳茂雄說:「當年就是為了獨立建國才組建國黨;若是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就沒有必要成立建國黨。當年筆者是建國黨九人小組成員,所以對獨立建國有很多論述,不過所有論述都停留在『主張』、沒有能力執行。事實上,只有主張、沒有能力執行就變成一種口號,因而被民進黨譏為『喊爽的』。」
2009年3月11日,獨派牧師楊以仁說:「為什麼建國黨會失敗?為什麼建國黨會泡沫化?……因為建國黨要建黨,還是在中華民國法律的統治之下建黨,依然是無濟於『建國』。目前整個台灣獨立運動的實務操作,皆是在中華民國法律的統治之下進行,嚴格來說,就是喊爽玩假。我們必須誠實承認這種現實的挫敗,沒有『滅國』是無法『建國』的。……事實證明,民進黨、台聯黨這兩黨皆是玩假的。難道他們只有政黨的利益?難道他們沒有台灣人民的利益?不是,而是他們已經是在中華民國法律的統治之下的『另類中國黨』。」
2009年9月8日,台灣國辦公室創辦人王獻極於凱道舉行記者會,遭台灣建國聯盟副主席李政憲與蔡慶松當場指控「募款都募到自己口袋裡」。
2010年12月27日,陳茂雄說:「1996年,筆者參與九人小組創立建國黨,主要的原因是認定:民進黨已經放棄獨立建國,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名就是『中華民國』。建國黨完全否定『中華民國』,要建立『台灣國』,當時與民進黨的一些重量級人士起了很大的衝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筆者發現:在建國黨的努力值得檢討,所謂要建立『台灣國』只是呼口號而已,完全沒有行動力;最重要的是,建國黨從來沒有告訴過民眾,要如何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到了1998年,筆者省悟到一個嚴肅的問題:全世界還沒有出現過『呼口號就可以建國』的先例。」
2013年7月8日,陳茂雄說:「建國黨泡沫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項值得獨派人士省思。有民眾告訴筆者,他們不是不支持『獨立建國』,而是不喜歡獨立建國運動人士,因為:獨派人士隨時在罵人、指責別人的錯誤,最後形成意氣之爭,無關對錯問題。獨派人士與民眾的距離越來越遠,要如何擴大氣勢?」

台聯應以建國黨為鑑
2016-01-24 自由時報 陳茂雄

台聯於二○○一年創黨,最初兩屆立委選舉是因李前總統的光環而有亮麗的成績。後來因為李扁交惡得罪了不少綠色選民,加上第七次修憲制定坑殺小黨的立委選舉制度,使二○○八年立委選舉台聯的選情一落千丈。二○○八到二○一二年期間,台聯盡了全力推展「棄馬保台」及「反ECFA」運動,獲得獨派人士的認同,造成二○一二年的立委出現意外的佳績。選後台聯更加努力,但遇到中國國民黨崩盤及太陽花學運效應,忽略了真正在耕作的「人」,台聯才被遺忘。
未來由民進黨執政,更需要有對抗中國的綠色在野黨,台聯是有存在的價值。在民進黨執政時代,綠營反而不會有造神的問題,台聯努力耕耘,綠色民眾可以感受得到,不會像這一次選舉綠色民眾只會膜拜「神」,忽略了「人」在努力耕耘。只是一個政黨的運作需要龐大的資源,有意願承擔的人很少。若有人願意奉獻,繼續承擔抗拒中國併吞的重任最佳。若沒有就解散,畫下完美的句點,免得被「政治禿鷹」吞食屍體。
一九九六年成立的建國黨,支持的民眾相當多,第一代的領導班底也不在國、民兩黨之下。但綠色民眾急著讓中國國民黨下台,因而出現「棄保」的現象,所以選舉的成績不佳。基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因素,幾次選舉失利後,第一代領導班底紛紛退出,建黨三年後換了另一批人接掌建國黨。民進黨執政之後,有人主張解散建國黨,但也有人想利用建國黨發展自己的勢力。最離譜的是,最後一任的主席是獨派相當陌生的人,接下建國黨之後,完全不運作、不開會、不改選,當個終身職的主席,拿著「建國黨主席」的頭銜到處消費。可憐的建國黨死了不埋葬,卻讓「禿鷹」啃食。
台聯曾經消沉,但也有過風光的時代。然而目前面對與建國黨同樣的命運,要在惡劣的環境中奮鬥,若有人願意「真心奮鬥」,大家應該給予掌聲。若只要拿台聯的名氣在政界佔一席之地,還不如讓它「壽終正寢」。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