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或「不及格+1」
從時力折衷版思考工運路線

2018/01/09
苦勞網記者

時代力量黨團府前冒雨禁食58小時遭驅逐,昨日(1/8)臨時會黨團協商中,先是提出一個「折衷版」修正動議,最後關頭卻又臨時喊卡退出協商,究竟怎麼理解這一過程?

從代議政治的角度來看,以目前民進黨掌握多數席次的情況下,一旦進入到院會表決階段,就是全有全無,目前政院版的修法草案必定會直接通過。

因此,我們認為,即便時代力量的版本,在許多方面做了大量妥協,而且在條文中設計給勞工的「拒絕權」,確實就如學者所批評,形同雞肋。然而,起碼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微幅的「相對進步」,好比說,在第32條涉及加班工時彈性挪移的「工時帳戶制」部分,時力版本為「任何連續3個月不得超過138小時」,簡單把文字改動為「任何連續3個月」,這可以避免之前各界對於政院版容許勞工「連續4個月加班54小時」的情況。

在民進黨二度改惡勞基法,並且態度極為強硬的此刻,政院版與時代力量「折衷版」的條文,可以說是「不及格」和「不及格+1」的差距,然而,這也是代議政治的必然侷限。現實情況下,如果任何政黨提出一個勞團完全滿意的「及格版」修正動議,那麼是絕對不可能獲得民進黨的協商空間的,也正因為時力版與政院版所差無幾,因此柯建銘才會在黨團協商時,首度鬆口表示可以同意時力主張。

1月5日,時力黨團在府前展開夜宿絕食。(攝影:張智琦)

從昨日最後結果來看,勞團以及工運圈在得知時力「折衷版」內容後,立刻予以嚴詞批評,恐怕也是促成時力在晚間立刻喊卡退出協商的因素之一。畢竟,如果接著二、三讀通過的是政院版,時力未來起碼還可以和勞團站在一起,同聲批判民進黨惡霸,但假使民進黨最終接受時力的修正動議,時力最後可能反落得被抨擊「和民進黨套招」、「妥協打假球」等罵名,既惹怒了工商界,又得罪工會勞團和青年選票,兩頭空,豈非得不償失。

許多熟習議會運作與遊說策略者,往往在此時便會向勞團或工運勸進,認為社會運動應該「更務實」,簡言之,在情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爭取有機會通過「不及格+1」,難道不還是比直接通過「不及格」的政院版稍微好一點嗎?如果現實上沒有其他選擇,又有誰可以斷言,那個「1」的取得毫無意義呢?

從議會運作的角度來看,比起那些到了黨團協商最後階段,還不斷「放大絕」唱高調的部分其他在野黨立委,時力確實是相對可取。事實上,依照立院的遊戲規則,進到黨團協商,就是就具體條文錙銖必較地辯駁商榷,各黨派都應提出自己的條文與見解做交鋒,然而,卻有部分立委寧願在黨團協商中扮演名嘴角色,大發議論,在黨團協商開放直播的此刻,這些完全呼應附和場外勞團主張的發言,確實可能讓人看得心情激動,然而說實話,這些激昂發言可能對民進黨起到絲毫作用嗎?試想,難道國民黨立委在協商時疾呼「請大家重新思考」,柯建銘就真的會重新思考然後撤回修法嗎?這豈不是天方夜譚嗎?因此,從立院運作的角度來說,時力提出一個仍然不及格,但可能為民進黨接受,但又相對好一點點的版本,恐怕還是相對負責且有承擔的作法。

然而,我們同時也認為,位於代議政治權力運作以外的民間團體、工會,如何看待類似這樣的「不及格+1」修正動議,其實都涉及到嚴肅的路線辯論問題。

簡言之,上述的策略思考,其實仍然是非常菁英式的判斷。對於基層工會或者任何一名底層工人而言,希望自己的勞動待遇不要過勞,就是一個硬道理,沒有群眾基礎與基層壓力的媒體人或知識分子,或許可以簡單憑空判斷「不及格」與「不及格+1」的優劣,然後放手去爭取那個「相對好一點點」,但如果換作是一名工會幹部,你如何向一名基層工會會員說明並說服他,我們即將就要支持一個,仍然會讓你過勞,一切問題幾乎都不會改變的條文內容呢?

作為一個期盼社會變革的社會運動工作者,也是要真誠面對群眾的。在每一個推動改革的過程中,除了是為了達到某個具體政治目標外,也同時將是每一個投身運動的參與者,對自身展開的政治教育,而精英階層在代議政治運作中所熟習的各種投機、搖擺、交換,往往只會是這種教育的最壞示範。

對台灣的工運來講,如今面臨這場嚴峻的戰役,甚至可能在這兩天立院強勢表決通過政院版的情況下,就要被迫吞下一場叫人痛心的敗仗,然而,從一個較積極的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工運界乃至於更廣泛的社運力量應該開始思考路線問題的重大轉捩點:究竟要走議會遊說路線的壓力團體,與既有政黨扮演某種裡應外合的側翼角色?或者即便很困難、很漫長,但仍願意嘗試發展屬於勞工階層的左翼政治勢力。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