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公共化口號補助私幼,無助解決少子女化

2018/03/03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行政院長賴清德為了解決台灣長期低迷的生育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所推行「私幼公共化」的「台南經驗」擴及全國,目前政策初步規劃是依據城鄉的差距,政府補助2-6歲每個幼兒2~7萬元不等就讀私幼,開放私幼自主性加入,加入的私幼須比照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標準,政府會再加計5%的利潤給私幼,希望透過私幼提供服務量來減輕家庭育兒的負擔,以提升生育。

私幼公共化是「假公共化」

台灣幼托環境公共量不足與分佈不均,是存在二十多年來的情況,並不是近幾年才發生的問題,直到今天民進黨政府還用「蓋公立幼兒園緩不濟急」這樣的理由,告訴人民「津貼補助」依然是政府唯一能做的最快速和最便利的措施,還真不知,這二十年來,除了砸錢將孩子和家長拋向私人服務的市場外,國家共同分擔家庭托育的積極性角色在哪?這也難怪賴揆的私幼公共化被外界譏為「假公共化」。

事實上,賴院長所提出的「私幼公共化」政策與扁政府時期的「幼兒教育券」,以及從馬政府推行至今的「五歲免學費就學補助」(公幼免學費,私幼一年3萬元補助)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說穿了就是政府怠惰,不願去擴展公共化托育設施,實質地去解決根本問題,還是想以現金補貼來打發家長。

現金補助政策並未提升生育率

這些現金補助政策都是打著「要減輕家長育兒壓力,並提升生育率!」的大旗,很窘的是從2000年以來台灣整體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一路下滑,2008年跌至1.05,擠進聯合國最低生育之列,2010更只剩0.89,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近三年也都只在1.1徘徊,2017年台灣新生兒出生數僅193,844人,再次低於二十萬人。

再進一步檢視六都的政策效果,可明顯發現砸大錢並未推升六都的生育率,除了桃園市外,其它都是不增反減。就賴院長所引以為傲的台南經驗來看,從賴清德擔任市長開始,每年補助每位2~4歲幼兒1萬元就讀私幼,去年更增加到3萬元,但補助七年下來,台南市的生育率並不見起色,在六都中都只是與高雄市輪流敬陪末座。

【表一】

六都歷年總生育率

總生育率

2010

2011

2012(龍)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新北市

0.815

1.035

1.265

1.060

1.185

1.130

1.095

0.970

台北市

0.895

1.200

1.410

1.205

1.350

1.340

1.310

1.078

桃園市

0.950

1.090

1.235

1.000

1.080

1.370

1.420

1.297

台中市

0.880

1.085

1.310

1.090

1.200

1.195

1.175

1.015

台南市

0.775

0.950

1.215

0.980

1.055

1.085

1.030

0.907

高雄市

0.810

0.950

1.140

0.965

1.045

1.065

1.040

0.911

全台灣

0.895

1.065

1.270

1.065

1.165

1.175

1.170

1.024

*106年總生育率,依十月截止依人口數推估**資料來源:托育催生聯盟

 

現金補助政策無法減輕家長育兒壓力

這是因為在托育服務高度仰賴市場供應的台灣社會,現金補助只能製造幼兒送托率提高的假象,但幼兒送托率提高不代表家庭的育兒成本就減低,因為,私幼業者多採營利取向,會不斷推陳出新各種名目創造利潤,津貼補助只會誘導幼托費用逐年攀高。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2016年家長支付三至六歲的私幼費用,平均每月高達10,311元,相較於2010年平均每月8,197元,近六年私幼的學費漲幅高達25.8%,政府的補助絕大部份都進入私立幼兒園業者的口袋,對於薪資停滯不前的台灣民眾,家長根本無法感受到育兒壓力的減低,當然不會有生育的意願。

現金補助政策無法提升幼兒照顧品質

托育環境高度市場化表示,高額利潤成為私幼業者競逐目標,「違法超收幼兒」和「壓低人事成本」就成為獲利最快速的方式。

2017年台北市政府1-9月抽查全市141家幼兒園進行聯合稽查,就發現「超收學生」、「師生比不足」、「師資未具教保資格」是違規的主要樣態,其中也包含像何嘉仁、蒙特梭利幼兒園、吉的堡英格幼兒園等等收費高昂的連鎖幼兒園,可見高收費不見得買的到優質的照顧品質。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7年7月份彙整自全國教保諮詢網102至105學年度幼兒園基礎評鑑結果發現,未幫員工投保勞健保或高薪低報、未幫員工提撥6%勞退、師生比例不符、二歲至未滿三歲幼兒違法混齡,這四項也是主要違規指標。

即使通過教育部評鑑的幼兒園並不表示照顧品質就受到保障,就2016年和2017年這兩年,被檢舉嚴重超收幼兒的園所,台北市私立何嘉仁三民分校──嘉維、嘉勝兩家幼兒園、新北市私立惠文領袖幼兒園、台南市私立禾群幼兒園,以及被檢舉任用未具教保資格老師、未給予老師加班費的台南市私立朝陽幼兒園,這些都是通過教育部基礎評鑑的園所,可見,教育部這八年來想藉由補助對私幼品質的控管機制是失靈的。

私幼業者一面拿政府補助,一面違法超收幼童,同時壓榨教保服務人員的薪資待遇。長年三高(高情緒勞動、高工時、高流動率)和三低(低薪、低福利、低保障)失衡的勞動條件,再加上超量的照顧比例,導致教保服務人員壓力負荷過大,情緒不夠穩定,無法久任,流動率非常高,幼保科系畢業生外流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或不敢踏入教保職場,以致托育人力出現斷層,這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照顧品質。

現金補助無法解決偏遠地區家庭托育的問題

私立幼兒園有一定成本與利潤考量,所以許多偏遠鄉鎮未有私立幼兒園(參見附件一),再加上公立幼兒園的設置是以學區為主,設置的區域對於部分家長並不便利,且在幼托整合的過程,許多鄰里公立托兒所被迫關閉或整併,都影響到偏遠地區托育服務量的不足和不便,這些問題不是政府加碼給予當地家長津貼補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依據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資料,從2014年教育部開始設置非營利幼兒園,至2018年2月共80園,設置最多為台北市共22所,其次是高雄市9所,再來為新北市8所,就設置的分布而言,還是以都會區為主(參見附件二)。這是因為非營利幼兒園的設置規格成本高,適合設置在都會區,再者,人口數也往往是政府資源分配考量的重點。以至於長期托育服務量不足和不便的偏鄉區域,依舊得不到改善,雖然《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條明訂,離島、偏鄉於幼兒園普及前,得採社區互助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但至今教育部並未編列任何正式預算去推動。

幼教團體長年批評政府花錢補助私幼業者,卻未能提升幼兒照顧品質和教保人員的待遇。(圖片來源: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托育公共化需落實建構平價、普及、近便的托育環境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認為,私立幼兒園收費標準和照顧品質差異很大,齊頭式的補助無法解決托育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應該利用公共化口號去搶政治曝光率,不斷加碼補助,只是圖利業者的美麗包裝,不僅無助於減輕家庭育兒壓力,還持續惡化幼兒照顧品質。

幼托公共化不是政府花錢了事,而是國家使用公共的資源來協助人民托育的服務,必須以提供「實質服務」為主,逐年增加編列幼托公共化預算,持續擴充公幼、非營利幼兒園的數量,翻轉公私比失衡的現況,改變目前失靈的幼托市場,或優先推動將國教向下延伸一年,如此,政府才有可能提供足夠於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平價托育服務。

除此,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合作對於全國不同區域的地域特性(如,人口數,民眾收入,產業特性,村落間的距離等等)作一普查,瞭解各區域的托育需求數,依據區域的差異來設計符合不同需求的多元托育模式,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公共量分布不均的問題,達到公平、近便的目標,讓公共托育成為多數家長的權益。而不是全國一條鞭式的單一模式,或以各地人口數多寡來分配托育資源,如此只是加劇城鄉間托育資源落差更大的不公平現象。

台灣政府採用現金政策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已經將近十八年,估算近八年來,各級政府已投入500億元的托育補助經費,但在幼托環境惡劣的市場條件下,效果早就呈現在節節敗退的生育率。賴院長不應該再濫用公共化口號來包裝現金補助政策,現金補助易放難收,也難以普及受惠到每個幼童。唯有真正落實建構平價、普及、近便的公共托育環境,同時,提供友善、合理勞動條件的教保環境,讓公共托育設施普及每個社區,才能真正解決托育問題,進而才能提升生育率。

附件一〉全國未有私立幼兒園的行政區域

縣市

行政區域

公立(含分班)

私立

非營利

縣市

行政區域

公立

私立(含分班)

非營利

新北市

石碇區

3

0

0

高雄市

田寮區

2

0

0

 

平溪區

3

0

0

 

永安區

2

0

0

 

雙溪區

3

0

0

 

甲仙區

2

0

0

 

貢寮區

7

0

0

 

桃源區

5

0

0

 

坪林區

2

0

0

 

那瑪夏區

4

0

0

 

烏來區

3

0

0

 

茂林區

4

0

0

 

石門區

4

0

0

屏東縣

霧台鄉

2

0

0

桃園市

復興區

13

0

0

 

竹田鄉

4

0

0

新竹縣

峨眉鄉

2

0

0

 

來義鄉

7

0

0

苗栗縣

三灣鄉

2

0

0

 

崁頂鄉

2

0

0

 

南庄鄉

6

0

0

 

新埤鄉

2

0

0

 

獅潭鄉

2

0

0

 

琉球鄉

10

0

0

 

泰安鄉

9

0

0

 

枋山鄉

5

0

0

臺中市

和平區

7

0

0

 

春日鄉

5

0

0

彰化縣

竹塘鄉

2

0

0

 

獅子鄉

8

0

0

 

大城鄉

6

0

0

 

車城鄉

2

0

0

南投縣

集集鎮

2

0

0

臺東縣

釣魚台列嶼

0

0

0

 

中寮鄉

5

0

0

 

東沙

0

0

0

 

信義鄉

20

0

0

 

南沙

0

0

0

雲林縣

東勢鄉

2

0

0

 

綠島鄉

2

0

0

 

四湖鄉

2

0

0

 

延平鄉

5

0

0

嘉義縣

番路鄉

4

0

0

 

卑南鄉

8

0

0

 

阿里山鄉

10

0

0

 

鹿野鄉

6

0

0

 

大埔鄉

1

0

0

 

海端鄉

9

0

0

 

東石鄉

9

0

0

 

東河鄉

6

0

0

 

六腳鄉

3

0

0

 

長濱鄉

5

0

0

臺南市

左鎮區

2

0

0

 

太麻里鄉

6

0

0

 

龍崎區

1

0

0

 

金峰鄉

5

0

0

 

將軍區

3

0

0

 

達仁鄉

4

0

0

 

大內區

2

0

0

 

 

 

 

 

 

縣市

行政區域

公立(含分班)

私立

非營利

縣市

行政區域

公立(含分班)

私立

非營利

花蓮縣

光復鄉

4

0

0

金門縣

金沙鎮

5

0

0

 

豐濱鄉

3

0

0

 

金寧鄉

5

0

0

 

瑞穗鄉

6

0

0

 

烈嶼鄉

3

0

0

 

萬榮鄉

6

0

0

 

烏坵鄉

0

0

0

 

卓溪鄉

7

0

0

連江縣

南竿鄉

1

0

0

宜蘭縣

三星鄉

4

0

1

 

北竿鄉

1

0

0

 

大同鄉

9

0

0

 

莒光鄉

2

0

0

 

南澳鎮

9

0

0

 

東引鄉

1

0

0

澎湖縣

西嶼鄉

3

0

0

 

 

 

 

 

 

望安鄉

3

0

0

 

 

 

 

 

 

七美鄉

1

0

0

 

 

 

 

 

 

白沙鄉

5

0

0

 

 

 

 

 

 

湖西鄉

4

0

0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8年2月底彙整自全國教保諮詢網

 

附件二〉全國非營利幼兒園分布

縣市

非營利幼兒園數

縣市

非營利幼兒園數

台北市

22

彰化縣

3

高雄市

9

基隆市

2

新北市

8

南投縣

2

桃園市

6

嘉義市

2

新竹市

5

花蓮縣

2

台中市

4

新竹縣

1

屏東縣

4

苗栗縣

1

台南市

4

雲林縣

1

宜蘭縣

3

台東縣

1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8年2月底彙整自全國教保諮詢網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回應

賴清德擬推私幼公共化,為何被批假公共化?
政府擬砸300億救少子化 反而助長私幼學費驚驚漲
2018-02-13 遠見雜誌 文 / 滕淑芬

行政院長賴清德對自己在台南市的治理成績頗引以為傲,自從北上擔任閣揆後,於各種政策上不斷複製台南經驗。這一次他又想用來拯救少子化。醫師出身的他準備在舊曆年後端出「雞尾酒療法」,包括鼓勵生育、公布具前瞻性的移民政策,以及力推「私立幼兒園公共化」。但其中一年估計需灑300億的「私幼公共化」藥方,卻被批評是「假公共化」,因為濫發補助可能排擠原先要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賴清德真的了解公共化嗎?
1月5日賴清德與媒體高層餐敘時透露,去年我國生育率約1.17人,因此要將私幼公共化的「台南經驗」擴及全台,計畫補助0~5歲六個年齡層就讀私幼的幼童每年2萬~7萬不等的學費。並限制加入的私幼比照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標準,亦即地方政府委託NGO經營幼兒園,每月平均5500元的收費。政府也會考量私幼的經營成本,給予5%合理利潤。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賴清德挽救生育率的「台南經驗」績效並不如預期。
「5歲幼童免學費」是教育部已實施十年的政策(公幼免學費,私幼一年補助3萬元),一年預算約需64億。賴清德自2011年主政台南期間,就把補助私幼的年齡層向下延伸至2~4歲,一年補助一萬元,去年提高至3萬元,7年累計補助金額超過20億。
若檢視出生嬰兒占7成的六都,近7年的總生育率,台南、高雄的總生育率一直輪流當最後一名。
國內政治人物很習慣推出津貼補助的政策。例如2011年高雄也補助讀私幼的4歲幼兒,一年一萬元;台中市自2015年實施「托育一條龍」,也擴大補助2~6歲私幼幼童,一年3萬元。
去年底台北市長柯文哲也鬆口,將自今年9月起補助4歲私幼幼童,一年2萬7000元;有市議員甚至進一步要求加碼,應把三歲也納入補助。桃園市自今年8月起也將補助4歲私幼幼童一年3萬。
六都唯一沒有補助私幼的僅新北市,但新北市的生育率並沒有比其他五都低。
2017年,教育部統計全國公立幼兒園有2453園,私立幼兒園4226園,非營利幼兒園77園,公私比3.6:6.4。也就是說僅有三成六的幼兒有機會進入公幼。
私幼多,收費也貴。教育部統計,7成私幼一年學費在7萬~14萬之間,一半收費超過10萬元。
讓年輕父母難以承受的是,近幾年薪資沒漲,托兒費用卻年年漲。主計總處調查,2016年家有6歲以下幼兒的私幼負擔每月平均約1萬311元;比2010年增幅達25.8%。
很多人因此會說,公幼一位難求,私幼又貴,難道不能補助私幼嗎?問題癥結在於,補助私幼的受惠者真的是家長嗎?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指出,去年底,台南市喊出提高補助私幼之際,台南就有近50家私幼醞釀調漲學費。每逢選舉年,政治人物就加碼各式補助,但補助只會肥了業者荷包,讓私幼學費驚驚漲。
「家長一時的小確幸,卻是價格年年上漲的大不幸!」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表示,讓幼教團體忿忿不平的是,業者拿了政府補助,還虧待幼保人員。長期以來幼保人員的平均薪資都是各行業最低,甚至有12年年資的老師月薪僅2萬4000元。私幼血汗低薪,留不住老師,照顧品質也不讓家長放心。
幼教團體強調,訴諸金字塔階層的貴族幼兒園,收費昂貴,不應補助。不過,這些私幼也不會想降價加入新方案,反而會吸引苛扣老師薪資、教材、餐點,甚至不當管教小朋友等經營不善的私幼轉型為非營幼,這才是問題所在。
補助私幼,會不會排擠到原先要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更是一大問題。
在公私幼分配上,去年4月教育部已宣布「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也就是從2017至2020年,4年內在全台增設1247班公共化幼兒園,其中330班為公幼、917班為非營幼,一年經費共約81億(包括前瞻計畫的19.4億),共可招生3.4萬名幼兒。目標是將公私比提升至4比6。
然而,賴清德口袋有比教育部原訂計畫多三倍的300億,為何不能用於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如此一來,4年後至少有10.2萬名幼兒可進入永續經營的公共化幼兒園就讀。
「公共化有定錨作用,」王兆慶說,公共化比例很重要,因為公幼一起競爭,私幼才不會在收費上巧立各種名目。政府該做的是,以「實質服務」代替「現金補助」,大力擴充公共化幼兒園的班級數,翻轉「公私比」,讓有品質保障、價格管控的公幼成為多數家長的權益,才是挽救少子化的正途。

廢了百寶箱,又來了假公共化
2018-01-06 聯合報 社論

告別二○一七年,幾可確定這一年台灣「做人」的成績再跌谷底,新生兒人數又會跌破廿萬人大關,總生育率恐創新低。細數蔡政府去年搶救少子化的作為,堪稱荒腔走板;官員僅知道「代誌大條」,卻腹笥甚窘,拿出的辦法總是不成樣。
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去年四月喊出「六歲以下小孩國家養」後,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隨即掛牌;但開過一次會後,即再無動靜。其後,蔡政府大菜「前瞻計畫」如火如荼端出,衛福部開出與少子化有關的「前瞻」,包括六億元採購「育兒百寶箱」,送家長生育的渴望,比公共托育預算四.四億元還高,卻被蔡英文嫌「少根筋」。
衛福部日前終於叫停「育兒百寶箱」政策,已通過的二億多元預算將大半繳回國庫,成了第一個夭折的「前瞻」政策。但人民還來不及額手稱慶,賴清德立刻又橫空喊出「私幼公共化」,打算將台南「公私學費差額補貼」經驗推到全台,以公帑補助幼兒上私立幼兒園,希望總生育率能從現今的一.一七人提高到二○三○年的一.四人。據估計,補貼經費一年至少一百四十餘億元。
這項政策令人吃驚之處,不只在停了六億元的百寶箱「前瞻」、卻來了上百億的幼托補助「錢沾」,更在掌國政大計的賴清德顯未搞懂「公共化」的意義。賴揆夸夸其談「邀請私立幼兒園加入公共化政策」,究其實,只是「補助」上私幼;政府對於私幼的品質、價格、課程、師資及薪水都未曾介入管理,這哪叫公共化?這種說法,極易造成「政府補助,業者漲價,永遠填不滿價差的黑洞」。結果就是政府當了散財童子,徒然推高私幼收費罷了。
看看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即可明白。在二○○○年至二○一六年間,經常性薪資及物價指數分別上漲八.四%及六.六%,但同期私幼收費上漲了廿五.八%。薪水不漲、私幼卻大漲,主要原因是中央與地方的各式私幼補助政策也在助漲,包括馬政府的「五歲幼兒免學費」、台南市的「教保券」補助家長幼托支出等政策,讓私幼價格節節上揚,但家長和幼兒卻未必受益。
簡言之,只補助費用,卻不訂出收費標準、課程品質指標,也未能保障員工薪資,卻任由業者見機漲價,家長成為待宰羔羊,完全不符公共利益,哪談得上「公共化」?也難怪,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頒發「金驢獎」給賴清德,指他補貼私幼學費非常「驢」。
亂喊口號,無濟於事。政府要推出新政策,應先確定兩件事:第一,宣稱之政策效果,請提出根據;第二,請保證預算財源,別亂開空頭支票更債留子孫。
中央每年砸下一百廿億元以上的各式津貼,卻救不了低迷的生育率;但最近在選舉加溫下,無用的津貼仍假「少子化」之名繼續加碼。高雄市長陳菊宣布元旦開始提高生育津貼,從原本第一胎跟第二胎各發六千元,增為第一胎一萬元,第二胎兩萬塊,第三胎則從四萬六調降為三萬元,估計每年增加支出近一億元。台北市長柯文哲才指高雄「舉債驚人」,但高雄黨內群起爭霸,花媽即將下台,債台高築又如何?
不僅如此,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民進黨立委姚文智也喊出「第二胎國家養」,第二胎起零到五歲的幼兒,中央每月補助一萬元,「生越多領越多」。看來,選戰期間,生育、幼兒津貼又將成為政客的加價擂台,以炒熱自己的選情。
學者出身的行政院政委林萬億多次指出,學術研究顯示,「一次性生育津貼對提高生育率不具效用」;育兒津貼則需長期且相當金額,政院目前在盤整,但會逐步擴增「公共托育」,以符社會需求。看來,林教授果然內行。但如今,賴院長、花媽及各方群雄要這麼幹,不知林政委覺得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