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週】智利打壓原住民抗爭
沖繩7萬人反美軍基地遷移

2018/08/16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支持墮胎合法化的群眾在阿根廷參議院否決法案後難掩失望。(圖片來源:AFP)

阿根廷:天主教會施壓 國會否決墮胎合法化

上週四(8/9),阿根廷參議院以38票反對、31票贊成,否決了墮胎合法化的法案。目前阿根廷法律僅允許遭強暴或生命有危險的孕婦墮胎;該法案提供懷孕14週內的婦女,在公共醫療體系內免費墮胎的權利。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阿根廷分部表示,有調查顯示約6成民眾支持法案,不過來自阿根廷的教宗方濟各則公開反對;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方濟各要求反墮胎議員對同僚施壓,藉此否決法案。法案在上(7)月以些微之差通過眾議院,但是仍無法在教會支持議員佔多數的參議院中順利闖關。

根據阿根廷醫療部的統計,每年至少有35萬名婦女非法墮胎,其中7萬多名婦女因此住院。支持者指出,死於非法墮胎的婦女,自1983年起累計約達3千名,他們認為墮胎合法化將降低非法墮胎致死率達九成。

眾議院否決法案後的週日(8/12),一名24歲的婦女在非法墮胎後全身感染,送醫後不治死亡

委內瑞拉:新經濟政策 虛擬貨幣為基礎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週一(8/13)宣布啟動以虛擬貨幣「石油幣」(Petro)為基礎的新經濟制度,該國的工資、退休金與物價將以石油幣為基準計算,藉此穩定薪資與物價。

此外,馬杜羅稍早也公布新的實體貨幣「至尊玻利瓦」(Sovereign Bolivar)將於下週一(8/20)開始流通。該國通貨膨脹問題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預估,委內瑞拉通膨預計於今年達到1,000,000%。新的至尊玻利瓦將取代目前的「強勢玻利瓦」(Strong Bolivar),除了面額直接刪減5個零,幣值也將與石油幣連動。

去年(2017)底,馬杜羅公布發行石油幣,幣值與原油價格掛鉤,一枚石油幣等於一桶石油,首批發行的石油幣以當時價格換算,一枚約美金60元。預售期間即售出價值50多億美元的石油幣。國營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DVSA)並將奧利諾科河(Orinoco)蘊含近300億桶原油的油田轉讓至中央銀行,藉此支持該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則在今年3月,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與民眾交易石油幣,並批評委內瑞拉此舉是「規避美國制裁」。川普政府在今年(2018)5月委內瑞拉總統大選後,拒絕承認馬杜羅當選的事實,隨後並祭出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英國:BBC因以色列抗議 更改新聞標題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在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抗議後,更改了「以色列空襲殺害一名婦女與嬰孩」這則新聞的標題。

以色列在上週三(8/8)對加薩走廊發動空襲,造成至少3名民眾死亡,其中包括一名23歲的懷孕婦女以及其18個月大的女兒。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指出,哈瑪斯(Hamas)發射約150枚火箭彈後,以色列接著發動140多次攻擊。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艾曼紐・納順(Emmanuel Nahshon)試圖要求英國廣播公司接受以色列版本的敘事。他在個人推特(Twitter)帳號上批評該篇報導「蓄意扭曲真實情況」,並稱以色列國防軍此舉是為保護以色列人民,要求英國廣播公司立即更正。英國廣播公司隨後在原標題「以色列空襲殺害一名婦女與嬰孩」的前面,加上「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後」,並且發表聲明強調原標題真實無誤,更動是為了補充事件脈絡,「造成冒犯,深感遺憾」。

南方電視台(Telesur)指出:以色列媒體與佔領的支持者過去批評英國廣播公司或《衛報》等媒體的報導偏頗;實際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一直以來偏袒以色列,例如使用較婉轉的「定點打擊」(targeted killing)代替「未經審判的處決」(execution without trial),或是「巴勒斯坦民眾回鄉」(Palestinians demand to return)而非「返鄉權」(right of return)。

哈瑪斯發言人則批評以色列持續升高對加薩的蠻橫攻擊,並且蓄意針對平民。8月9日,以色列再度發動空襲,摧毀一棟位於人口密集區的文化中心,造成18名路人受傷。

以色列上週四(8/9)再度對加薩發動空襲。(圖片來源:Mahmoud Khattab/ APA images)

智利:政府逮捕原住民運動領袖

智利的原住民族馬普切人(Mapuche)捍衛土地的抗爭,面臨司法起訴以及政府以「反恐」為名的打壓。本週二(8/14),約百名警察掃蕩馬普切領土聯盟(Mapuche Territorial Alliance)領袖庫拉米爾(Longko Alberto Curamil)的家屋,並以涉嫌搶劫與挾持人質為由逮捕他。檢察官表示有「不具名的消息來源」指認這位原住民領袖,因此決定下令逮捕。馬普切領土聯盟則抨擊這是針對馬普切人反抗行動的「法律陷阱」,認為庫拉米爾是因為參與反對大型水力發電計畫以及伐木的抗爭才遭羅織入獄。

馬普切人是位於智利中南部與阿根廷西南部的原住民族,智利獨立後,政府與族人達成協議,承認比奧比奧河南部的土地是馬普切人的領域。但在19世紀末,政府挾軍隊向南開墾。目前智利約有150萬名馬普切人,其中2/3居住於都市的貧困地區,其餘則生活於鄉村。

近20年來,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馬普切人開始致力捍衛自己的文化、語言與權利,並且要求歸還傳統領域與自治。運動也包括對白人農場主的五種攻擊,例如燒毀家屋與穀物、佔領土地,或是縱火燒毀林業公司。國家則對馬普切人祭出源於軍事獨裁時期、引發爭議的「反恐法」,並將族人形塑為「恐怖份子」。

沖繩:7萬人反美軍基地遷移計畫

週六(8/11)約7萬名群眾聚集沖繩那霸市的公園,為因胰臟癌送醫過世的反美軍基地運動領袖、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默哀,並且誓言反對美軍基地遷移計畫。

普天間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鄰近人口密集的宜野灣市,佔地約480公頃,自二戰期間被美軍佔領至今,對當地造成噪音、空氣污染以及公共安全等問題,甚至發生過直升機墜落校園的意外。1995年,三名美軍強暴12歲沖繩女孩引發大規模抗議;美日兩國組成的沖繩問題特別行動委員會決議,將普天間基地遷移至東北方的邊野古。2013年,沖繩縣政府批准邊野古的填海造陸計畫。翁長雄志當選後曾撤銷填海作業的許可,但日本政府上訴後,2016年福岡高等法院那霸支部判定沖繩縣府敗訴,填海工程預計於本月開始進行。

群眾高舉「拒絕邊野古新基地!」以及「沖繩民眾絕不放棄!」的標語,要求日本政府立即撤回基地遷移計畫。翁長知事之子翁長雄治批評日本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沖繩,「沖繩被迫接受遷移計畫,因為日本本土沒人想要」,強調將持續完成父親未竟之志。

風雨之中,群眾高舉「邊野古基地 NO!」的標語。(Koji Harada/Kyodo News via AP)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 

回應

左統膠為了躲避Sovereign的主權意涵,不惜改用至尊這個更為反動的詞語。

【節錄】南方國際,帶給你獨立而批判的國際新聞
2018/11/05 苦勞報導 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事實上,西方主流媒體時常以「regime」(政權)代替「government」(政府),取消拉美左翼國家經民主產生或是政權正當性的事實,並以「regime change」(政權改變)遮掩美國軍事介入以及資助國內反對派的行徑。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們,可以參閱南方國際選譯的〈破壞委內瑞拉民主的美國黑手〉。
不只是拉美,在中東新聞的處理上,時常被奉為公共媒體典範的BBC,也有視角偏頗的問題。例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新聞中,BBC習慣以「定點打擊」(targeted killing)代替「未經審判的處決」(execution without trial),或是「巴勒斯坦民眾回鄉」(Palestinians demand to return)而非「返鄉權」(right of return),遮掩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的事實,甚至在以色列外交部抗議後,主動更改新聞標題(參閱2018/08/16 南方一週)。
有鑒於台灣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南方國際重新啟動後,我們特別推出「南方一週」專欄,除了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也盡量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希望讀者能在繁忙的日常之餘,以5分鐘時間瀏覽我們精選的重要新聞。這也是苦勞網團隊企圖平衡台灣國際新聞事業向歐美歪斜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