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公投霧煞煞?!人人參政門檻高!
~公布新住民多語版公投指南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8/11/16

「代議政治」為主的當代政治制度,壓縮了人人參政的空間,讓公共事務的決定讓渡給了政治代言者,「人民作主」淪為了選前政客催票的絢麗口號。

民主政治的根本精神是鼓勵人民政治參與,集體決定公共事務。人民民主黨長期以來的核心主張就是「人人參政、人人參選」,也就是不分階級、不分國籍、不分族群,摒除人民參政的障礙,建立友善政治參與空間,讓人人都能表達對於政策的看法,投入政治。

選舉、公投霧煞煞,人人參政門檻高

選舉是當代人民表達政治意見的重要活動,台灣的選舉制度,卻充滿了各種不利人民行使其政治權力的機制。就以2018年的選舉為例,除了有地方各層級選舉之外,還有10個公投案的公民投票,涉及公共議題之廣與複雜,不僅台灣民眾霧煞煞,新住民更是頭大!

台灣有超過54萬的新住民,其中有26萬的新住民已經享有公民權,對於這一群剛取得台灣政治發言權的新住民而言,中選會並沒有相關配套設計,來協助新住民突破語言文字障礙,並藉此認識台灣政治的選舉機制與歷史脈絡,此舉形同讓新住民成為選票投票機,扼殺新住民政治權的行使。

君君是來台灣20年的新住民,她不清楚今年到底選什麼?收到公報還多了3張大量文字的宣傳,完全無法理解!她說:「一開始,我連有幾張票、要投什麼都不知道,公投的題目繞來繞去,有的題目還很像,害我不知道要投同意還是不同意。政府每天喊新南向都是騙人的,把新住民當笨蛋,連公投都不讓我們懂。我希望政府至少要提供我們母語翻譯,讓我們看得懂題目!」

來台灣15年的小玲已經完成國中補校的學業,但是面對密密麻麻的公投主文,儘管大部分的字都認得,但在缺少進一步的說明下,也是看得一頭霧水:「要完全看懂公投的題目很困難,有些比較深的詞彙,如果有多一點解釋,或是母語的輔助,我們更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政策的看法和立場。」

麗麗從印尼來,雖然還沒有拿身份證,但她也想說:「我們是一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我該付的跟大家都一樣,我也有繳稅、有養小孩。今年公投有討論到小孩的教育,我也是個媽媽,難道我不能為我小孩的教育說話嗎?公投要決定火力發電電量要不要減少、該不該使用核電、要不要蓋新的燃煤電廠、等等,請問哪一個是跟我還有其他沒有台灣國籍但是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生活無關?」她認為與生活有關的公投議題,也應該有參與決定的權利。

多元包容的社會,要從讓新住民能夠自主地行使政治權開始,我們要求全面降低新住民參政門檻,中選會應該立刻實施以下措施:

一、選舉期間之政治教育:要求中選會,針對選舉公報,應:

1. 提供多語版本選舉公報,並增加該次選舉有關之台灣政治與選舉制度簡介,包括介紹各層級公職的職責和權限、公投的意義、設計與內容等相關說明。

2. 公報應於投票前一個月發送至選民手中,以利選民有充份時間了解候選人(選舉公報多語介紹)

3. 在網站上提供多語有聲公報,協助新住民了解公報內容。

4. 候選人政見發表會應有多語服務

二、制度上放寬移民參政權門檻

  1. 廢除國籍法第十條,新住民取得身份證須等十年才能成為參選人的限制。

   2.  持有永久居留證之外國人,可以參與地方性公投。

政府沒有做的,我們做到了---- 國家協”公投多語懶人包” 歡迎各界傳閱 !

自2010年起,人民民主黨與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即倡議移民參政權,不僅首創多語選舉文宣、針對新住民舉辦參政說明會、製作多語選舉投票懶人包,對新住民開展選制與投票須知等政治教育,並要求政府放寬新住民的參政門檻!遲至今年,內政部中選會網站才終於開始提供多語參政權利的說明文宣、辦理新住民模擬選舉。我們樂見此舉,但是對新住民來說仍然太慢與不足!

今年,我們率先提供新住民除中文外,有越南文、印尼文、泰國文、英文等四國語文的公投懶人包,發佈於本會FB粉絲頁,並邀請在台移民/工,即日起至11/23日止,三人揪團成行,到本會新北三重、高雄鳳山、花蓮吉安三地辦公室,即提供公投講解說明與交流討論。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連絡方式:

南部辦公室:07-767-5462   高雄市鳳山區新富路590巷10號

北部辦公室:02-2977-8015   新北市三重區中正南路129巷15號1樓

花蓮辦公室:03-853-3830  花蓮縣吉安鄉吉昌三街323號

最後,附上發佈的公投指南連結,且特別感謝協助翻譯與校對完成多語懶人包的新住民姐妹:

越文版懶人包:https://reurl.cc/yEjY6  翻譯及校對:阮氏貞、杜水仙

印文版懶人包:https://reurl.cc/ogo53  翻譯及校對:林佳燕、黃麗莎

泰文版懶人包:https://reurl.cc/yEj66  翻譯及校對:李秀金、楊怡君

英文版懶人包:https://reurl.cc/VEvLb 翻譯及校對:龔尤倩、龍煒璿、王芊雅

中文版懶人包:https://reurl.cc/2rkLm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