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民眾在何處?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8/12/14

「民眾劇場」,屬於人民、由人民創作、為人民發聲的劇場,在歷史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由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民眾在何處?--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將於2018年12月13 - 15日,在台灣國立交通大學人社二館舉行,並邀請到來自台灣與海外近30多位民眾劇場實踐者與研究者一同探討民眾劇場發展近30年來,其劇場實踐的轉變。在當前的劇場實踐中,他們所面對的壓迫者在何處?與他們一起工作的民眾,又在何處?

距民眾劇場首先在台灣被提起至今已歷經三十年,它的發展軌跡及歷史脈絡仍需釐清;台灣八〇年代戒嚴/解嚴之間的社會騷動刺激青年們掀開小劇場運動的帷幕,其時閃爍的民眾劇場火種亦有待後人採掘。我們在此要問的是,反抗是不是民眾劇場的必然呈現?對體制的批判又是不是民眾劇場發展的應然條件?三十年來的民眾劇場實踐者,如何在美學表現與政治訴求之間尋找迂迴前進的方法?如何在國家與社會的角力之間重申民眾劇場的反壓迫性格?

在亞洲,民眾劇場的實踐者曾取道歐美,以想像某種先鋒性。身處第三世界的實踐者,很快意識到與自身處境更為相關的思想資源和地方傳統的重要性。回顧具有意義的亞際連結,民眾劇場有其地理起點,亦有精神起點。以第三世界作為武器,在最薄弱的環節組成統一戰線,是民眾劇場實踐者在描繪本區域圖譜時的積極想像。戰鬥中成長起來的民眾劇場,聚集起跨域交流的共同網絡,彼此理解,相互支援。

面對二十一世紀劇烈變化中的亞洲社會,跨國資本主義盛行、右翼國家主義崛起、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移住勞工各地遷徙,我們擬邀請亞洲不同地區的民眾劇場實踐者和研究者,分享他們於各自歷史現實環境下的工作經驗,逐一標記散落於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的民眾劇場光譜,共同思考在當前普遍困難的條件下,民眾劇場展開論述與實踐的各種可能性空間。

本次工作坊的探討主題是:過去三十年來,在不同地區的異質發展脈絡中,各地民眾劇場的實踐者如何定位自身?他們如何界定抵抗的方針以及抵抗的對象?如何採取民間的元素,而轉化為他們的劇場美學形式?三十年的歷史過程中,他們的劇場實踐是否發生了轉變?在當前的劇場實踐中,他們所面對的壓迫者在何處?與他們一起工作的民眾,又在何處?

工作坊共分為4部分:包括,開幕之夜:現場展演與交流,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亞際民眾劇場資料閣與亞際民眾劇場放映會。參加者如,王墨林,鍾喬,林寶元,莫昭如,「菲律賓教育劇場協會」(PETA) 泰國「油甘子劇團」、韓國的「戲劇遊樂場SHIIM」、印尼「墓地劇團」等,詳見網頁:www.wherethepeopleare2018.webnode.tw 


會議日期:

日期:2018年12月13 - 15日

地點:台灣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國立交通大學人社二館 210室

活動日期: 
2018/12/132018/12/15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