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 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 loud@gmail.com。
2019/02/22
二二八將屆,日前發生國立政治大學後山蔣介石騎馬銅像毀損事件。對於促轉條例通過之後,台灣社會仍一再發生造成社會衝突的毀損事件,台灣教授協會深感遺憾,希冀政府應儘依該法精神,儘速清除公共空間之威權象徵,以彰顯民主人權。
根據蔣介石在1952年11月1日日記,蔣本人生前很非常反對到處為他塑造銅像,他說:「臺北基隆道口松山機場岔路口銅像於生日揭幕,此實浪費招搖之事」,更表示「銅像徒招注目,無益而有損」。
遺憾的是,在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政治強人造神工程下,不顧被蔣介石政權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屠殺的台灣人民的情感,也無視自己總裁反對塑像造神的遺願,使得台灣成為了一座滿佈蔣介石銅像的荒謬島嶼。根據促轉會統計,今日豎立於公共空間的蔣介石銅像,超過一千座,其中一半以上在校園,對此忽視受難人情感、「浪費招搖」、「徒招注目」且「無益有損」的時代錯誤,台教會呼籲相關政府機關,宜應從速依法導正為禱。
回應
蔣月惠戳穿了轉型正義西洋鏡
蔣月惠戳穿了轉型正義西洋鏡
2018-07-22 中國時報A14版 王丰
蔣月惠,兩個禮拜以前,全台灣絕大多數的民眾,幾乎對這個名字完全無感、不識。然而,才不過兩天時間,筆者寫稿的此刻,「蔣月惠」這三字,在Google大神的搜尋欄竟然顯示「約有1,030,000項結果」。一百多萬則有關她的資料。這充分印證了在自媒體瘋傳訊息的時代,已不是古語所謂的「一舉成名天下知」,而是瞬間成名天下知。
蔣月惠現象在大選前四個月爆發,有幾層意義值得人們關切。其一,蔣月惠的說理敘事,完全運用俚俗鄉里最通俗語言,講述她所遭逢的地方政府霸凌善良百姓惡例。她不必像柯P遇到說不清的事理就猛搔頭,或以網路酸民習慣說的「ㄍㄢˋ話」顧左右言他。她不必像蔡英文盡講些留學英美、文青式的美麗虛幻話術來搪塞民怨。她也不會像吳音寧勇於肉身擋怪手,見到議會官員備詢的麥克風卻是嚅嚅囁囁。
一個真正的勇者,不應該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而是言所當言、為所當為,雖千萬人吾往矣!
其次,蔣月惠現象,解釋了現階段大選前夕選戰熱度空前冷清的原因。不論執政、在野,從北到南,從老到小,凡是參與選舉者,他們似乎都欠缺蔣月惠身上散發的「感動元素」。為什麼選情冷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候選人本身的「感動元素」不足,再者是他們提出的競選政見的「感動元素」,講述政見主張的「感動元素」嚴重貧乏。
根本原因,除了眼下台灣社會的民粹氛圍使然之外,民眾嫌棄台灣政客「真誠」的成色不足,可能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中國人講究誠信。在台灣,如果我們覺得某人「很沒誠意」,那麼我們就不會和這人結交朋友。同理,如果政客候選人言行舉止給人感覺「假假的」,那麼他自然很難讓人投他一票。
在島內,政治公眾場域之中,「虛假的人」太多,「真誠的人」太少。一旦出現了這麼一位「怪怪的」素人蔣月惠,況且她還默默行善多年,自然她就橫空出世,瞬間成為台灣炙手可熱的人物典型了。
第三個值得觀察的重點。蔣月惠所陳述的事件,固然是遠在屏東縣一樁民宅迫遷案,該案影響的範圍不見得涉及你我及大多數台灣人民。但是,蔣月惠在哭聲震天之後,竟然會「哭感動天」,撼動人心。這凸顯了台灣當局只顧忙著向歷史揮動鐵拳,只顧忙著為島內少數台獨人士討公道、向歷史人物揮鐵拳,只顧忙著向可能危及他政權存亡絕續的在野黨揮動鐵拳,可是卻對廣大庶民社會普遍存在的不公不義境遇不聞不問、麻木不仁。
就當蔣月惠北上,被台北所有的電視新聞台記者包圍追趕、央求她受訪的同時,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闖進了一群青年,第三次朝蔣中正故總統銅像潑紅漆。台灣的執政者與在野者顯然都對這群青年的乖張違法行徑視若無睹,或許在某些「務實台獨工作者」與「務實去中國化工作者」的眼裡,甚且恨不得能頒發一枚「大綬景星勳章」給那些潑漆青年,就因為潑漆青年他們再次實踐了「轉型正義」。而在電視鏡頭前聲嘶力竭為民眾吶喊的蔣月惠的「正義」卻被當權者視若糞土,完全沒有任何當權者為她「轉型」、伸張。
眼下,真正恐懼蔣月惠的不止是屏東縣政當局,而是整個仰賴「轉型正義」吸取大選選票的台灣執政者。因為,當蔣月惠及她背後那些庶民大眾,他們面對國家機器,他們面對權力怪獸,哀哀無告。當蔣月惠在拂曉時分螳臂擋車,痛苦哀號,喊天天不應的那一刻。他們的吶喊,實已書寫完成台灣當局「轉型正義」確屬「不正義」的判決書。
素民的審判,遠比法曹、刀筆吏的審判更撼動人心。孰正義?孰不正義?百姓心中早已敲下審判槌,結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