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文資審議存亡之秋,拒絕審議政治操作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9/04/02
資料來源: 

今日普安堂、土城媽祖田里長與村民和許多學者專家到監察院前,訴求「拒絕文資審議政治操作」、「普安堂全區保存」及「設立媽祖田自然森林公園」並呼籲監察院來調查全台文化資產,因威權式的行政裁量權而面臨不保的危機。

 

長期協助普安堂文資保存的學生林晉暘表示:

    新北市政府從普安堂第一次提報開始就不斷地惡意作為,先是以「須土地所有人同意」為由「停止公告」普安堂為「歷史建築」,曾多次遭文建會、文化部糾正,卻毫不改善,最終導致普安堂遭到強拆。且依法保存範圍任何變動均送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但強拆當天,新北市政府完全未召開審議就讓普安堂強拆新堂。

    而強拆後再多次送新提報,新北市政府違法不受理,不接受新事證,甚至在行政法院撤銷歷史建築公告後,未依法回到「原申請狀態」,惡意將普安堂範圍切割及限縮,讓普安堂全區不保。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李乾朗教授表示:

    普安堂由外山門開始,由當時名匠師廖石成修建外山門,走向普安堂舊堂與新堂,其為新北市重要的前輩藝術家李應彬故居。普安堂在文資上有多重的意義,一是齋教史的意義,二是建築史的意義,三是藝術家故居的意義,卻遭到新北市政府的政治操作而被毀壞,這樣重要意義的文化資產,政府卻無法保護他,這是作為台灣國民的恥辱。

    又表示中央的文資局可對俞大維故居、台北機械廠指定古蹟,卻對普安堂袖手旁觀,可見文資局是看案子在辦事,並呼籲監察院對顢頇、無能的官員應予以懲戒。

 

玄奘大學宗教所黃運喜教授表示:

    一個文化資產要有有形和無形的文資,而普安堂先天派的齋堂與儀式保存了兩者,而齋教的價值有三者:

    一是「固定性的」,齋教屬台灣民間信仰的在家佛教,若被拆了,則失去了固定性。

    二是「思想性」,台灣的宗教是很多元的,而齋教是其中一個代表,具有稀少性,但唯獨齋教卻不受到重視,若失去了齋教這一塊,則會失去台灣宗教多元的樣貌,而宗教學有句話為「只知其一,一無所知」,我們很多官員不願尊重多元的信仰,讓齋教被消失。

    三是「不可替代性」,若齋教文化消失後不可能再回來,若後人想了解齋教,只能從文獻上去尋找,而這也是今天站出來呼籲要保存普安堂的原因。

 

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教授表示: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而普安堂與周邊山區的保存是很重要的轉捩點,過去只關注在建築本體,但普安堂卻是從外山門至舊堂、新堂與周邊山區是一整個園區,並且保存除了建築外,還有雕塑與儀式。

    而從文化資產保存角度來說,如文化部鄭部長所述「應該走向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保存經驗」,而普安堂保存,已不只單一建築本體,而是含括了周邊的山門、古墓與山林。再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談的郊山(近山)觀念放進來,整個媽祖田地區是富含了生態人文的價值。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教授:

    今日我們站出來非常感傷,但是我們也不表示絕望,因為還有一線希望。2011年我正式投入搶救普安堂,2013年我們展開普安堂新事證挖掘,作為這座百年先天派古剎新事證。但新北市文化局卻不採納,在新事證中有宗教、土地、藝術、生態、歷史等等的學者專家參與,恢復這片土地的記憶。2008年李乾朗教授接受專案調查,建議規劃為自然文化園區,其中外山門曾被列為10大秘境的景點;李應彬藝術家曾在龍山寺彩繪門神,且他的雕塑與宗教修為,這是在齋教中唯一且有系統可以看出來的。

    文化資產除了有形的建築外,更重要的是儀式、生活空間等無形文化價值,而普安堂除了是新北市僅存的先天派齋堂外,亦是藝術家故居。但在新北市政府對普安堂的行政上看到的是行政怠惰與漠視。最後我們希望這些新事證能呈現在監察院,讓監察院成為我們民間請命的依靠。

 

屏東張家古厝的文資保存者張洧齊表示:

    恆春張家古厝就是第二個普安堂,面臨地方政府的行政怠惰而不保,而全台有大大小小的文資案件面臨和普安堂一樣的困境。

    我們現在恆春張家古厝正在拍攝劇集<<魁儡花>>,這是以我們家族的故事為題材來拍攝。但是為什麼政府可以很生硬的把歷史文化抽掉呢?在此呼籲大眾,我們要的是我們的根,要的是我們的文化,不管我們將來到哪裡去,我們才能很有自信地告訴他人我們信仰什麼,我們為什麼在這裡,這就是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價值。

 

媽祖田祖田里呂惠美里長表示:

    普安堂過去是作為媽祖田村民的部落所,是民間信仰的所在,在被強拆後非常痛心。而媽祖田整片山林有許多生態的重要性,我們請了許多學者專家來調查媽祖田的生態、文化與礦業,在媽祖田山林就發現20幾科的蕨類,180多種植物,在台灣淺山區是數一數二的稀有,再包含普安堂齋教文化和礦業遺址,可說是全台唯一的人文生態價值。但政府卻想將整片森林開發成殯葬園區,這片森林應該是人們共享的,因此我們呼籲政府應該將媽祖田保存起來,把普安堂保存起來,成為自然森林公園。

 

研究普安堂文史工作者李榮台老師表示:

    普安堂在法院已走了將近13年,今日來到了監察院,我們看到過去新北市政府對普安堂的不作為及許多違法事項,今日我和易修師姑一同到監察院前,就是希望政府能重視全台的文資問題。

    媽祖田是清朝的舊地名,證明這個村庄和村民在這裡生活超過300年沒有離開這塊土地,普安堂自日治時期做寺廟登記也已超過100年,我們就已普安堂的摩崖石刻為例,此為李應彬所雕塑,並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但同一年雕塑的大佛群像卻不被政府重視,我不斷提供了300百多項證據,而中央文資局竟會同新北市政府表示大佛所在的新堂無價值,讓新堂遭受強拆,這些過程均未送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郭鴻儀律師表示:

    從普安堂可見我們往往對土地的價值僅看到土地利益、容積移轉與建蔽率,只看能蓋多高的樓層,而忽略周遭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一塊土地的價值是要看其中的文化、生態賦予土地的價值。但普安堂最後還是淪為土地炒作、土地利益下的犧牲品,而這正是全台文資保存所面對的困境。

    在文資法上目前還有許多漏洞,急著必須要修補:

    一是文資法上的「列冊追蹤」到「暫定古蹟」有個空窗期,許多文資因此遭受到被失火、被拆除的命運。

    二是提報的範圍多大要被列入暫定古蹟,列冊追蹤和暫定古蹟的範圍指定都在地方政府手上,若地方政若地方政府不作為就會導致這些文資滅失。

    三是政治凌駕專業意見,政府藉由行政裁量權操弄文資審議制度,讓文化資產無法受到公平、公正地對待,在此呼籲文資審議的過程能尊重專家學者的意見,讓文資能回到專家學者的專業來做判斷,而不是政治操作。

    今日文化資產不是死的文資,是活的文化資產,必須持續和在地的人和歷史持續傳承下去,永續經營。到監察院就是希望這些問題能被凸顯,並且被好好地檢視。

 

    最後我們訴求,並呼籲監察院來釐清並調查普安堂和全台文化資產所面臨的危機,並呼籲政府能完整保存媽祖田這片山林。

拒絕政治操作,重視文資價值
全區保存普安堂,設立媽祖田自然森林公園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