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支持五選四 強化參採學生多元學習之考招改革
籲各界勿因部分熱門科系競爭問題,錯開解方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9/04/09

人間四月天,正是每屆高中學子,面臨升學奮鬥與抉擇的關鍵時刻,身為高中第一線教師,感受自是深刻。而這升學第一關就是「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最後才是「考試分發」。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之精神在於「學生本位學習與適性發展」,是以大學選才朝向了解不同學生之學習發展與適性適才為主要方案,而為了推動高中學生的多元選擇與適性發展,將目前發展中的「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納入「大學甄選入學制度」,與甄選之透明且公正與否,密切相關。

然而,今年因新的學測「五選四」制度的改革,與超額甄選配套不足的問題,導致考生壓力增大、家長焦慮,又出現了以「考試分發為優」應增加其入學名額之建議。此舉,勢必又讓大學選才走回唯分數主義,紙筆測驗決定一切的老路,不僅傷害「學生適性發展」,亦讓教育改革「多元適性、面向未來」的方向,有了偏差。

本會(全中教)認為,教育不能再走回頭路,完善現有考制,解決鑑別考生問題,採用「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與強化透明且公正的「大學甄選入學制度」,方為正辦。

從日前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觀之,106學年的大專休退學人數為30萬923人,占大專生總數127萬3894人的23.6%,換言之,幾乎每4個大專學生就有1人休退學。退學理由又以「志趣不合」為最大宗。從國家人才培育的角度來看這一件事情,甚為荒謬,其所代表的意義就是高中育才及大學選才的銜接,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以有志於資訊科技學習的學生來說,雖然九九課綱本就訂有資訊選修課程,但在一切以學測成績篩選為前提下,很高比例的學校根本不會開設資訊選修課程,但學測後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短短兩周時間內,學生就必須繳出備審資料。在多數高中前兩年所有學習幾乎對準學測的情形下,大部分學生難有資訊領域相關學習歷程,但神奇的是,在申請入學三倍率的規則底下,基於重榜率不低、且非為擇優錄取,大部分學生在沒有相關的學習歷程情況下,竟也都輕易地錄取了。這是唯分數主義的取材標準,並非學生的適性發展。

而現今資訊科系的選才改變,這兩年大學申請入學辦理的特殊選才與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管道,讓高中具備資訊科技學習歷程的學生得以展現其學習成效,以優良的資訊學科能力適性地進入了相關科系,在未來的學習上也能順暢地發展,本會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改革管道。

學生的青春有限,學習不能重來,更不應該要求學生浪費時間在少數的學科紙筆測驗及毫無意義的重複練習上。實現「學生本位學習與適性發展」的教育理想,本會以專業的全國高中教師團體,呼籲社會各界:在考招制度之調整上,應重視「高中學生學習歷程」,以回應學生之學習需求與適性發展。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