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年輕教師要返鄉,教師介聘條件應回歸原辦法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9/04/27

近年來,因為少子女化問題已成為臺灣教育從中小學到大學都需要面對的課題,因此許多縣市已好幾年未辦理中小學教師甄選,造成現職教師希望返鄉服務,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僅能透過【教師介聘】一途。但教育部卻突然修正【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簡稱介聘辦法),將教師介聘條件由【同校服務四學期,特殊條件同校服務二學期】(簡稱四二制)的規定,修正為【同校服務六學期,特殊條件同校服務四學期】(簡稱六四制)。且因為辦法公告及宣導不週(許多學校網站今年3月以前公告的相關作業要點都是原辦法四二制),也沒有緩衝期(107.6.8公告,108.1.1實施;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申請介聘辦法108.4.24公告,109.8.1實施),造成許多有意介聘且原先符合條件的年輕教師,突然因資格不符而必須再持續過著與家人分隔兩地的生活!許多年輕女教師,必須與年幼子女分離,無法善盡為人母的責任,真是情何以堪!還有多位教師因爲家人重病而無法就近照顧,疲於兩地奔波。教師們的心懸在學生、親人與家鄉上,每日的煎熬實在度日如年。

另外,透過教師介聘要找到互調機會已少之又少,要一次調成功也非常困難,只能每年填志願往家鄉慢慢調。介聘辦法修改無疑是讓本來就希望渺茫的介聘機會又雪上加霜,讓老師們連調動機會都沒有,影響的家庭數以千計!

教育部一直以來,都誤以為教師介聘造成偏鄉教師流動。但根據數據統計(如附表),每年介聘成功的教師佔國中小教師1%,比例極低!偏鄉學校大多是因為聘請代理教師比例太高,導致偏鄉學校人力流動情況嚴重。這樣的誤解卻加諸於正式教師身上,也讓他們揹負著不可承受之重!輿論的壓力讓這些教師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二頭為難,身心也備受煎熬。家庭是構成國家的最小單位,自己的家庭分隔二地,長期思念牽掛與長途奔波,也讓這些教師須擔負比其他教師更多的情緒。如此對學校學生及自己家庭難道公平?而教育部在未告知也未有緩衝的情況下,突然對這些教師的介聘資格做出如此之大的限制,面對再一次的家庭團聚無望,對於他們又是多大的傷害?

另外,限縮教師介聘條件,違背政府鼓勵青年成家的政策,近年政府積極鼓勵青年結婚、成家、生育,如今卻用這樣方式對需要介聘的年輕教師,顯然與提倡青年成家的政策背道而馳!

今日年輕教師們到教育部陳情,更有多位教師被特別對待,有在原校服務超過十年,因為學校減班,被強制超額介聘到他校,因介聘資格僅採計現職學校年資,前面十年年資不予採計,不符資格不能參加介聘!且各縣市規定不同調,也有教師介聘成功但因此被【退貨】,造成多位教師連動受影響!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希望教育部能回歸原有辦法,要解決偏鄉學校困境,並不是限制這些教師讓他們不准回家就能解套,這樣的作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育部應該與各縣市政府商量,拿出更多教育經費,補足這些學校的正式教師;而不是一方面限制學校教師員額聘用代理教師,一方面又將教師流動的過錯推到這些有家庭想回家的教師身上。強硬拆散家庭,不但不利於教育,更是政府惡法!

且自4月23日起,108年臺閩地區公立國民中小學暨幼兒園教師申請介聘他縣市服務作業,已正式啟動,參加介聘教師需於5月2日前上網填報資料及選填志願,有其急迫性,故【全教產】及年輕教師們具體建議今年【教育部回歸原辦法】,讓青年得以返鄉服務,安心教學!

而在爭取教師介聘資格過程,感謝蔣乃辛委員邀請教育部國教署召開三次協調會,陳學聖委員幫忙發文要求回歸原辦法、許智傑委員尋求但書解套辦法,林奕華委員協助個案陳情!

106-107年各階段代理教師與介聘成功的教師比例比較表

106

國中教師總人數

46772

國中代理教師佔比

11.39% (5327人)

代理教師總人數

5327

國中介聘成功教師佔比

0.83%  (389人)

 

 

 

 

國小教師總人數

94407

國小代理教師佔比

12.40% (11709人)

代理教師總人數

11709

國小介聘成功教師佔比

1.04% (986人)

 

 

 

 

幼兒園教師總人數

49089

幼兒園介聘成功教師佔比

0.48%(239人)

 

 

 

 

107

國中教師總人數

46453

國中代理教師佔比

12.41% (5763人)

代理教師總人數

5763

國中介聘成功教師佔比

1.01% (470人)

 

 

 

 

國小教師總人數

95664

國小代理教師佔比

13.60% (13014人)

代理教師總人數

13014

國小介聘成功教師佔比

1.38%  (1317人)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