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維波:進步價值與政治正確——在台灣

2019/11/04

當代世界的強勢話語一方面宣稱價值的多元主義,另方面則又標榜政治正確的進步價值,這兩方面顯然存在張力或甚至矛盾,因為:如果進步價值只是多元中的一元,那麼就不可能是政治正確的,既然「正確」就沒有真正多元主義的餘地。「多元」與「進步正確」的張力矛盾因而帶來許多爭議。本文將只集中探討「進步價值與政治正確」在台灣的爭議現象。本文最終認為「政治正確的進步價值」勢必要多元化,且放在大國文明的競逐與和平共處(modus vivendi)中來看待。

進步概念的演變

何謂進步?西方教科書會認為進步或者進步價值建立在理性上,一種是外在世界的理性化,像利用科學來改造自然和社會制度,增加效率和精確控制等;另一種則是人自身的理性化,由此擺脫非理性因素的影響而達成人的自主。自主的人都是平等的,平等關係又由法律地位的平等擴大到政治、性別等等領域。於是像這樣世界與個人的不斷理性化,被稱為「進步」。

「進步」基本上是西方現代的觀點與產物,是現代制度的自我辯護,西方現代制度的正當性來自於進步。當然,西方現代與它的進步觀從誕生之日就受到很多批判,無論是傳統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後現代的,後殖民的等等,從晚近的學術趨勢來看,中國與其他文明的現代道路和歷史經驗正形成新的非西方中心觀點,對西方現代進步加以修正、改造或揚棄。

西方內部自身也一直對現代進步有所批評,像「反核」所蘊涵的價值並不單純是改造外在世界的理性進步,而是包含理性反思自身之後產生的風險意識。同時,理性反思也不是個人自我的獨白,而是不同主體之間的辯論,整個社會在這些辯論中的集體學習,才構成所謂「進步」。這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西方進步觀。

進步在台灣的非理性

即使我們不從中國觀點,而從上面的西方進步觀來看台灣大談進步價值的「同溫層」,就可以發現其實台灣自命進步者多數只是仿冒進步而已。

首先因為西方的「進步」與其對立的「保守」本來只是兩種解釋世界的理論。各有所見也各有短長,都有其西方中心的偏見,但是現在「進步」卻變成區分身分的標誌,自我感覺高人一等,同時是用以貶低對手的口號,而不是論理學習的過程;例如「進步方」不知道也不探討反同性婚姻的合理性,或者反動物保護、反選舉式民主、報復正義…所蘊涵的合理性,因而終究未能反思自身進步的合理性,缺乏進步所需的理性學習。

其次,在作為當前「公共領域」的社交媒體上或者社會運動中,「進步價值」 所模仿沿襲的言行模式是台灣的選舉模式,標榜進步價值的方式就像政客的口號宣傳手法,而且進步議題的操作是「選舉化」的,除了謾罵抹黑謠言攻擊之外,還要採取檢舉封鎖壓制與群毆造勢等手段,其實和進步所需的理性對話沒有關係。所謂進步方與不進步方並沒有區別。

這是台灣公共領域趨向且融入選舉式民主的表現(「選舉民主」最終以投票為民主,不同於菁英民主、人民民主等其他民主形式),結果則會是選舉民主與公共領域雙雙失靈。

西方進步已抵達終點的悖論

當然,失靈的原因並非都源自台灣本身的作為,也有外在因素,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過去冷戰結構與地緣政治給予了台灣躋身西方「現代進步」的機會條件,西方資源的逐步漸次擴散輸入台灣,最終創造出更多擁抱西方進步價值的一代人,進步價值的階級資源分布也因而具有代溝差距的形式,所謂「長輩」與「年輕人」的差異。但是冷戰與大陸改革開放給予台灣的機會條件在目前世界權力結構變化下能維持多久,猶未可知。

目前可知的是,在西方與台灣原本「進步永無止境」的想像卻被「進步已抵歷史終點」所取代——例如選舉民主是至高絕對的價值——「歷史終點」的意思就是此刻「我們進步人士」已經預見未來歷史,我們此刻的進步信仰就是真理、就是正確,進步價值不可能幡然改變——這原本是冷戰勝利者的自滿,如今卻變得越來越脆弱,表現為激進憤怒情緒高昂,還會出現「亡國感」,例如美國的亡國感是被中國大陸超越的恐懼。

現在全球「民主陣營」內普遍­出現的憤怒與喧囂形成了各國內保守派政客對進步價值的攻擊,但是在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還無法改變大學學院的進步價值取向,好萊塢向外輸出的意識形態還不會有太大改變,因此預期政治正確爭議還會繼續下去。

進步與進步價值為何忽然抵達終點?恐怕意在封閉世界進一步變化的其他可能——不同的現代道路與價值體系。然而,現在所謂的進步與進步價值是否可能在未來反而變成落後與守舊的?這難道不是「進步」的本意嗎——就是一切進步都會變成不進步?更有甚者,此刻被認為落後與守舊的,在返本開新後卻又變成是未來進步的方向?後者這種週期往復的進步觀不同於西方的線性累進進步觀,有助於我們擺脫仿冒進步者的歷史短視與偏執。

美國政治正確的緣起

進步價值經常連結政治正確的爭議。我想先從政治正確的概念在西方形成的社會脈絡談起。

關於政治正確的源起,大約1980到1990年代初在美國校園有些激進學生認為日常的某些習慣用語或俚語本身有歧視意味,所以倡議用新的名詞取代,類似後來中國人開始用殘疾或殘障取代「殘廢」,一些保守主義者認為這種倡議等於言論檢查,這與蘇聯的政治管制言論一樣,因而嘲諷新的用詞是要求「政治正確」,這個名詞由此流行。

美國保守派曾意在譏諷地列出當時很多帶有實驗倡議性質的新舊用語對比,有的倡議後來變成通用新名詞,有的倡議則確實會讓人覺得荒謬可笑。不過偶爾也有左傾師生用「政治正確」這個詞來自嘲,所以這個詞本身的意含取向就有點不確定,有時可以做為中性描述詞,但也常常是個負面的貶義詞。

不過在美國,用語的政治正確要求其實早出現在1970年代,那時支持婦女解放的人就有改變語言用詞的倡議,例如不應該再用像「pricks」,「chicks」等粗俗語言來稱呼男女;黑人民權運動興起後也有類似呼籲,因為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侮辱有色人種或波蘭人、猶太人等等的用語也是常聽到的。但是這些用語改變倡議在1970年代仍較有針對性,並沒有廣泛攻擊更多的日常語言。

在語言的政治正確這個問題上,有兩個角度可供思考,第一,像「queer」原本是美國社會對同性戀的侮辱性稱呼,卻被激進派化用為自稱,以有別於自由派所採取的主流運動路線。這說明語意使用有變化的可能,因此語詞的道德性質不是絕對的。就連「政治正確」這個詞究竟是正面還是反面評價都不確切。第二,如果偏執於語言的廣泛改稱(例如使用 ta 來代表第三人稱)、堅持語言的「正確純淨」,就像禁止髒話一樣,使得像笑話與調侃(兩者經常運用政治不正確字詞)等發抒社會壓力與感受集體情緒的功能都會受到壓抑。明代流行的「人妖」或「妖」一詞至今仍在東北等地圈子使用,有別於大陸語境裡中產階級彆扭的「跨性別」舶來用法,具有多重複雜意義與功能。

以上這兩個角度間接地說明了不能採取絕對的態度看待政治正確,而且不應廣泛擴張到公私各個領域,否則不利於社會團結。

課堂裡的政治正確

美國政治正確(所謂PC)還涉及了彼時美國的文化戰爭與身分認同政治的興起,並與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文化多元主義發展互相影響,另外還有大學通識是否只閱讀西方傳統經典的問題。不過以上這些爭議沒辦法在本文討論,因為涉及美國的歷史與傳統,也和美國內政外交與社會運動有關。

至於現在美國校園的政治正確爭議狀態還在發展中(例如美國學生反對Milo Yiannopoulos進入校園演講1),難以斷言。新聞裡會聽到保守派批評美國高校政治正確的情況是:保守派老師難被聘任與發表,保守派學生難以進入博士班,直男學生會面臨敵意教育環境,受到女性主義師生的攻擊等等。不過在我過去的印象裡,由於自由主義是穩固的主流意識形態,有點保守氣息的自由派美國教師自詡的專業品格不會在課堂上強勢鼓吹其現實政治立場或政黨表態。這和港台一些表態政治正確教師還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使反進步價值學生處於敵意學習環境中)。

至於社會思潮像女性主義與同性戀課題,如果課程內容包含不同流派的理論交鋒就仍是知識性的。當然如果性/別學術的範式定型或創新耗盡,那就有淪為教條化的危機。

總之,如果大學課堂與論文內容不外乎反父權、反資本、反國家、反權力…而沒有意外或創新,從標題就能預測內容與結論,那是學術人的悲哀,學習者的不幸。

一言以蔽之,追求創新的大學課堂應該不屑政治正確的套路。

因勢因利而轉的政治正確

如前所述,美國的政治正確爭議是美國的歷史經驗、知識範式、宗教與傳統價值,還有現代價值交鋒的產物。至於台灣的「政治正確」現象只是表層地沿用了美國所傳播的價值與知識範式,雖然解嚴後台灣大學知識生產的專業化與待遇均有所增長,但是畢竟台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上均處於附庸地位,難以獨立產生自身價值與知識範式的資源與條件。即使在中國大陸,九〇年代開始揚棄精神西化後,仍在摸索地建構人文社會各學科的中國學派、中國模式等新範式。

台灣的「政治正確」或許自以為早已掌握歷史進步的方向真理,就如前面說過的「自以為已經看到『歷史終點』的自滿」,然而即便表現出黨同伐異的狂熱,恐怕也因為沒有歷史與傳統的支撐而缺乏一貫原則,因勢因利而轉。例如現在壓制與定性紅色媒體、籌議法律來辨識查處中共代理人,對統一言行採取社會排斥與法律威脅等等,顯然背反「自由民主」的進步價值,卻不見標榜政治正確群體的制止。如果現在台灣和大陸處於戰爭狀態,恐怕會和過去國民黨戒嚴政權的白色恐怖作為如出一轍,轉型正義並沒有引為鑑誡的功能。

當政治正確遭遇挑戰

當某種進步價值成為政治正確後會有言論自由的爭議,是因為有相當人口公然不認同這些進步價值。限制或懲罰這些不認同者的言論(例如懲罰課堂上政治不正確的發言),會產生言論自由的爭議,畢竟言論自由在名義上也是一種政治正確。當某種政治正確能有效壓抑異議因而在公共領域穩固確立後,也會容忍少數反對者的言論自由,反對者會避免被社會排斥而保持沈默,否則會被當作非愚即妄。

但是如果政治正確所代表的普世價值,在全球多地都受到質疑,也在西方內部引發爭議,那意味著原本穩固的政治正確開始發生變化。

當今世界政治正確的穩固程度,和過去殖民主義時代一樣,都是依靠著西方軍事、政治、經濟實力之盛衰,畢竟沒有以全球為範圍的帝國主義,就沒有普世價值的傳播。雖然現在的意識形態與文化生產(西方的互聯網媒體、西方的國際新聞媒體、好萊塢、大學與理論知識)比過去西方傳教形態更有力量,但是晚近像伊斯蘭復興、中國崛起、白人人口與勞動力減縮下的移民現象,間接地促成西方保守派更傾向「文明衝突」,進而轉向「排中全球化」的戰略。保守派向來批評校園流行的(反對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政治正確,但是當保守派愈發地重新拾起冷戰修辭(如反極權)是否能團結自由派並形成對西方現代進步價值的共識,仍有待觀察。

結論:進步價值與政治正確的未來

最後關於進步價值與政治正確,我有兩點觀察可做為總結。首先我們可以認定:目前流行的政治正確是不甚正確的。因為這些流行的政治正確幾乎都源自西方現代個人自由主義的主流價值,建立在西方中心的世界歷史書寫以及社會建構上,均有其侷限和偏見——無論是自由、平等、民主等等政治價值,或者像隱私、反性騷擾、同性戀等議題,其目前流行的表述與實踐都有修正餘地。說到底,進步價值不是普世性的,因為像「新石器時代人類(或漢朝人)因為缺乏性別平等觀念而不夠進步」這種歷史穿越以及社會穿越的判斷,我們甚至覺得不是對或錯,而是無意義。我們可以說:特定社會的政治正確總是在特定歷史形態與時段脈絡裡才能有意義地評估判斷其價值——如果所謂「進步價值」或「政治正確」在那個歷史社會環境中造成的後果是撕裂等等惡果,那麼就不可能是什麼「正確價值」。

其次,政治正確如果離異了自身社會的傳統與歷史,卻接受源自他國歷史與傳統的空降進步價值,那麼當然容易造成自身社會的衝突。在今日,除了某些附庸社會外,許多後殖民社會已不再盲目西化,但是西方大國卻仍強加普世價值於世界,以達成其戰略與支配目的,成為當前世界的騷亂原因之一。

不過和平共處與全球經濟顯然也需要大國之間能彼此妥協認同的價值,可以說世界需要多組普世價值的競逐與交疊共識,包括中國在內的前現代諸文明帝國過去便提供了競逐的多組普世價值的資源,可以重新校正世界所需的進步觀與價值。

* 本文初稿源自《多維新聞》的一篇訪問稿。之前筆者有兩篇相關主題的文章如下:
  • 〈現代進步觀及其自滿:新道德主義與公民社會〉,《新道德主義》,甯應斌編,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2013年,頁1-11。
  • 〈多元主義的「事實」〉,《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多學科的視野》會議,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舉辦,2018年12月1日至2日。
  • 1. 【編註】米羅·雅諾波魯斯(Milo Yiannopoulos)是美國右翼網站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編輯,旗幟鮮明且經常發表驚世駭俗的言論。本身是一名出櫃男同志,但也公開批評女性主義、穆斯林與同志平權運動。2017年,柏克萊共和黨學生會邀請雅諾波魯斯到校園演講,引發普遍偏自由派的柏克萊學生反彈,發動抗議最終迫使雅諾波魯斯取消演講。
責任主編: 

卡維波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博士,中央大學哲研所特聘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著有《賣淫的倫理學探究》、《色情無價:認真看待色情》、《性無須道德:性倫理與性批判》、《台灣性/別研究演講集》、《性政治入門:台灣性運演講集》、《性工作與現代性》、《民困愁城》(與何春蕤合著)、《重新認識中國》。

臉書討論

回應

卡他媽的微波不用寫這多屁話,他死了再來開香檳慶祝

2019-08-30 Te Pieng So(酥餅)

喊破喉嚨也沒用,台灣人已經被送中沒人關心,318打人的暴警要不找不到、要不搭直升機升官也沒人關心,反而都跑去關心香港人可能被送中,跑去譴責香港的暴警。
為什麼你對遠方的災難義憤填膺,卻對身旁的不義視若無睹?

香港反送中超積極、屏東挖眼案超冷漠 年輕英粉沉痛告白:徹底看清這政黨
2021-10-08 中時新聞網 王子瑄

屏東挖眼案震驚全台,各界愛心捐款不斷湧入協助受傷潘姓女店員後續醫療費用,該如何修補安全防護網也引發熱議。一位自稱曾是英粉的網友在Dcard論壇發文痛批,民進黨為香港反送中集體出動,號召各界換頭像、高喊「抗中保台」,對屏東挖眼案卻超冷漠;質疑莫非對政府不利就不發聲,「我真的是徹底看清這個騙選票的政黨」。此文一出,獲得上千網友表達心聲、近400則留言,多數網友有共鳴,另有少數網友表示不同意見,討論火熱。
一名網友6日在以大學生為主的論壇Dcard發表文章《民進黨政府到底要對挖眼案保持冷漠多久?》,內文指出,自己本來是蔡英文的支持者、連續兩次都投票給她。他還記得2016年小燈泡事件,蔡說要建立社會安全網可讓全民免於恐懼。然而屏東挖眼案爆發後,蔡卻發文感謝IG追蹤人數突破90萬人,這點讓他難以理解。
發文者表示,挖眼案爆出後,屏東縣政府的態度消極,就連網路捐款都是民間發起來的,且沒有看到民進黨人站出來說要檢討總統曾承諾大家的社會安全網,「真的讓人覺得很心寒」。發文者回憶,當年香港反送中時,大家一起為香港發聲。但同樣有人眼睛受傷,民進黨為了香港,集體換頭像、喊要抗中保台;但面對自己蔡政府社會安全網失靈,民進黨人就全都躲起來了,讓人簡直「看到就一肚子火」。
發文者更痛批:「沒有選票價值就不發聲嗎?只要對政府不利就不發聲嗎?我們台灣什麼時候變成這樣子的?我真的是徹底看清這個騙選票的政黨。」
此文發出後,獲得超過1000人按下愛心、憤怒、哭泣的表情,並有近400則留言。大批網友對文章表示共鳴,紛紛留言:「民進黨政府選前一個樣、選後一個樣,沒有媒體熱度的事情他們根本懶得管。事實上在香港反送中之前,民進黨的執政滿意度跟民調都很低」、「當然有關係,反送中之後民進黨才起飛的」、「蔡英文真的很奇怪,可以關心拜登的狗死掉,可以關心香港人眼睛受傷,就是不關心屏東被挖眼的女店員?」「這種精神疾病犯罪一直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政府真的要重視這樣的事情」。

英痴覺青1450跳針洗版部隊惱羞成怒囉!

PTT大砍帳號 上千挺英網軍陣亡
2019-11-04 中國時報 吳家豪、趙婉淳、林子涵

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簡稱PTT)10月起陸續清除異常帳號。據統計,自10月7日起至11月2日,PTT已清除達1154個帳號。PTT的多數使用者認為,被砍的帳號發言內容多傾向民進黨,疑大部分來自與民進黨合作的公關公司,若以一個帳號8000元計算,公關公司損失約為923萬元。
國民黨立委陳宜民說,就算帳號被清除,但沒有實際懲罰,民進黨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市場有需要,就會有假帳號。如今陸軍到空軍都被民進黨把持,韓國瑜正面臨不公平選戰;最近更有假帳號故意在鋼鐵韓粉社團貼文,引導韓粉「錯把謝祖武認成謝震武」,故意型塑韓粉愚笨形象。
PTT是1995年時由台大資工系學生所架設的電子佈告欄(BBS),為台灣當前最大的BBS網站。目前的經營者及管理者並非全部來自台大師生,也不屬於台大學校管理。現在PTT每日瀏覽人數約為15萬人次。PTT一個帳號市面上喊價約為8000元。但若帳號持有者若出售帳號,經PTT站方調查確認後,一律刪除。
今年3月間,藍營立委曾銘宗、陳宜民等踢爆,農委會編列1450萬預算養網軍,利用各大網路討論平台,為執政黨帶動輿論風向。PTT在7月曾大量清除784個帳號,理由是這些帳號都屬於同一人或同一集團持有及使用。
近日PTT所清除異常帳號資訊如下:10月7日91個、10月8日21個、10月16日50個、10月18日132個、10月19日238個、10月22日291個、10月29日244個、11月1日87個。也就是說,不到1個月,PTT站方又刪除了1154個帳號。
多名PTT使用者近日在八卦版討論刪帳號現象。網友Sharonchens10月19日分析,許多被砍的帳號都使用相同句型回應,基本上是幫蔡英文總統加油、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韓國瑜等。PTT多數使用者認為,被砍的帳號,應大部分都來自於與民進黨合作的公關公司所持有。
網友deann10月30日發文指出,因為民進黨施政太爛,又在大選年大撒幣,施放給財團跟建商各種利多,網軍們也無力辯護。於是用「小英好棒」、「難道你要投KMT(國民黨)」等回應,然後群起在文章底下留言帶起輿論風向。
陳宜民指出,民進黨宣稱中國網軍影響甚深,但其實都是民進黨網軍在操盤影響。他痛批,民進黨拿納稅人的錢養網軍,有失行政中立。

林瑋豐認知作戰被抓包 沈富雄一看嚇到下巴掉到肚臍眼
2021-05-25 中時新聞網 李培睿

立場親綠的網路寫手林瑋豐被網友起底,不斷在PTT反串留言,自導自演大陸認知作戰一事,林昨晚認錯道歉稱只是反串。對此,前立委沈富雄直言,這件事匪夷所思到讓他下巴都掉到肚臍了,他更痛批最近十幾年民進黨在教育下一輩時,只是教他們一些骯髒的招數,而沒有教他們品和德,結果他們從政後就變成在比爛。
沈富雄25日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這件事情真的匪夷所思到「我的下巴幾乎掉到我的肚臍眼」,因為這種人連這種事都做得出來,這是完全沒有靈魂。至於是誰讓他變成蟑螂?是他上一輩的老師。民進黨在最近10到15年之間開辦各種訓練營教育下一輩的時候,只教你怎麼戰、怎麼害人、怎麼挖洞、怎麼讓人家死,完全沒教他們品或是德。
沈富雄回憶,大老事件發生那年,他是阿扁的選總統的主任委員,那時候總部有一個訓練營在訓練青年學生,班主任是駐日代表謝長廷。結訓那天謝不在,找他去結訓演講,「我去看了一下,哇,你們都是學這些東西啊?」並和這些年輕人說,把這周學的東西通通忘掉,「我說,這是害了你們一輩子,即使未來政黨生涯裡有幫助,也不值得學習。怎麼教你們這種事情、教這種垃圾步?」
沈富雄感嘆,結果學得越刁鑽、越會做壞事的,老闆越喜歡。這是老闆要負責任,學生是你們教出來的。但是這一輩的年輕人,從政的結果就是變成比爛、比狠、比兇、比糟糕,這個國家如果這樣,即使反攻大陸成功也沒有用。

抹紅PTT 藍委批箝制網路言論自由
2021-07-19 中國時報 周毓翔、吳家豪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與資策會聯合發表「PTT八卦版COVID-19疫情輿論分析」報告,以「激化情緒對立的口水戰」為題,引發外界懷疑抹紅PTT。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指出,這是「先射箭再畫靶」。
呂玉玲表示,這份研究爭議極大,國防院為了證明PTT對有害國家安全,截取對其立論有利的片段來自圓其說,可說是「先射箭再畫靶」,目的何在?是為箝制網路言論自由?她大膽推測,PTT很有可能面臨「實名制」或「關台」等狀況。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認為,這份報告的判讀像是「誅心」之論,似乎把所有「批評政府」的人通歸類成「對岸同路人」,而且近年的證據顯示,綠營假帳號、分身帳號才是PTT的大宗。
高虹安表示,行政院政委唐鳳也是資深鄉民,如果八卦板真的如此群魔亂舞,相信早就可以找到更多明確證據證明PTT是假帳號多過真帳號,而且假帳號來自中共和在野黨?
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質疑,這是綠營典型的「抹紅一條龍」模式,利用國家資源做出這種報告,然後側翼網紅、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再轉發,這套模式已見怪不怪。
羅智強表示,過去馬政府時代,PTT每天都在修理馬英九,國民黨從不曾如此對待PTT。現在民進黨執政,官方機構以國家資源寫報告抹紅抹黑PTT,就是想把PTT給關掉,打壓言論自由。
羅智強相當感慨,國防院與資策會是專業單位,卻被用來作為抹紅工具,有損其多年來的信譽,還不如統統裁撤掉。
呂玉玲指出,國防院每年預算節節高升,2021年預算已達1億6240萬元,每年都被立法院提出研究內容不充實、政治目的極強、單位疊床架屋等問題,但是在立法院預算仍被民進黨以人數強勢通過,甚至民進黨立委還指控提案檢討的在野黨委員是危害國安。民進黨為了永續執政,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這篇報告抹紅PTT 郭正亮痛批:打壓異己 可笑
2021-07-22 中時新聞網 丁世傑

對於蔡榮峰所撰寫「PTT八卦版COVID-19疫情輿論分析」報告,被質疑抹紅PTT一事,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痛批,跟你言論不一樣,就是認知作戰?還連結到中共同路人?認知作戰是不是「打壓異己」的代名詞?這叫做「思想墮落」!調查水平這麼低,簡直是胡說八道,太可笑了!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指出,蔡榮峰所撰寫「PTT八卦版COVID-19疫情輿論分析」報告,列出47個帳號,暗示他們是中共滲透進來的PTT八卦版的網軍,替中共進行認知作戰。徐巧芯熬夜調查這47個帳號背景,支持民進黨比例高達74%。
郭正亮20日在《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表示,所謂配合中共同路人的認知作戰,蔡榮峰用6個定義,竟然把批評疾管家、批評台灣防疫和疫苗接種都納入當作6個定義之一。
郭正亮直言,「所以我說,蔡榮峰你這個研究本身就是中共同路人。你這樣一搞,台灣中共同路人突然過半,你知不知道?批評防疫的人有多少!」
至於徐巧芯的說法稱,報告裡面認定是中共同路人的言論紀錄,高達74%都是發表過反中、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言論,結果這74%的人,現在都居然被定義為中共同路人。
郭正亮分析,這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以前這些人都是反串的、大家都是林瑋豐;第二種就是很多人因為防疫現在都站到反面去。他們過去反中、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那是基於對個別事情的判斷。難道防疫就要永遠死忠到底嗎?
郭正亮認為,蔡榮峰這研究變成非常荒唐;坦白講,他認識很多朋友對防疫有意見,很多很多本來都是綠的。這跟上次停電一樣,郭正亮說,事實上他觀察PTT好一陣子,「人家就是覺得你太過分了」,大概是從停電和防疫開始,時間也沒多久,從3、4月開始不到半年。
朱學恒補充說,「這就是官逼民反。官做得好,丐幫哪會多?官做不好,丐幫才變多!」
郭正亮進一步指出,認知作戰是不是打壓異己的代名詞?跟你言論不一樣,就是認知作戰?還連結到中共同路人?這跟當年我們被國民黨壓迫「三合一敵人」是不是一樣?
「我們以前在搞黨外,說我們黨外、台獨、中共都是同路人,現在不是都一樣?」郭正亮痛批,這叫做「思想的墮落」!調查水平這麼低,6個定義範圍憑什麼把批評疾管家和批評防疫、疫苗的都納入?這是基於什麼方法論?簡直是胡說八道,太可笑了!

喚不回的公義將是無法承擔的共業
2019-11-18 民報 江建祥(律師)

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以為是」的傾向,自認站在正義的一邊,而總覺得錯不在己。從邏輯的角度看,如果世上沒有公理,任何「對或錯」的爭執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如果「各持己見」是可以接受的價值標準,世界上就不存在對與錯的二分法,每一個人、每一個意見都是「不錯的」。但是,人類社會的操作方式偏偏不是如此地具有容忍性;從政治、經濟到更嚴肅的道德倫理,不但眾說紛紜,更甚者,可以因為歧異而最終兵戎相見,都只因為每一個人都自認在倡導正義、在替天行道。上帝只有一個,但是代替上帝說嘴的人卻不勝枚舉,真令人頭痛!
如果上帝的存在是一個比「九二」共識更真實的共識,一個來自上帝、舉世公認的行為準則的存在,應該是不容質疑的。因為各持己見所引起的爭執,其重點難道不就是雙方都承認有一個大家都必須遵守的規則存在?而爭執的真正原因在每一方都堅持是對方違反了這個公認的規則。換言之,如果沒有上帝,也沒有公理,你們在吵啥?
我們姑且把這個放諸四海皆準古今皆然的規則稱為公理。公理是位階最高的法律,公理高於任何人造法。所以,納粹德國可以通過法律(實證法)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但是戰後在紐倫堡大審的時候,國際法庭的法曹不曾被「惡法亦法」的咒語綑綁過。同理,在威權時代很多人選擇了「服從」,並從中獲取附庸的報酬,這種「與惡的距離為零」的行為顯然違反公理,是無庸置疑的。
公理和公義不同。公理是來自造物者的人世規則。公義是公理行於人世所造成的公平與正義,是行公義的結果,也是造物者要求自己和要求我們這些被創造的人類對公理的實踐。很多人只看到上帝博愛的一面,想到的只是打臉右頰也迎上左頰,卻忘了上帝嚴峻的正義要求。上帝用洪水淹滅人種的傳說不只存在於希伯來的古籍,大禹治水過門而不入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的東方傳說,不是嗎?
公義有兩個構成要件:公平與正義,是兩個「既知難,也行不易」的理念。公平講的是:對同種類的客體,給予相同的待遇;對不同種類的,就給予不同的待遇。重點在「種類」二字。在民主開放、尊重人權的現代社會之前,人可以因為種族、膚色、出生階級的不同而被視為異類,因此受到不同、不公平的待遇。奴隸可視為可容許的制度,貴族和庶民也可以有不同的社會資源分配差異。
為了「公平」這兩個字,在人類歷史上,有多少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哲理因此產生,也因此造成社會激烈變革和戰場的殺戮。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然有不肖政客用強加劃分的「區別」,例如庶民與權貴、軍公教與勞農工、過氣的老人與期盼世代交替的年輕人,企圖製造對立,讓公平的理念不當地發酵而臭酸。
什麼是正義(Justice)?美國的聯邦法務部叫Department of Justice,如果翻譯成「正義部」恐怕要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正義一詞有三層不同的意義:一指的是根據一個人的表現(merits)而賦予其應得的報酬或懲戒。應得(Deserve)在第一個正義的層次裏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漢文裏講的「罪有應得」就是正義實現的一種說法。正義的第二層次指的是:基於一個人的人性尊嚴而給予合宜的尊重。每一個人在人類社會裏,基於其個人存在的事實和價值,和其他社會裏的每一個個體都屬於同類,他們基於「就是人」這一項事實,可以強烈而無保留地要求被「以人的方式公平對待」。因此,在現代社會只有「自認下三濫」者,還在區別庶民、權貴、公職人員、工農薪資階級、老人或年輕人。正義的第三層意義是社會上每一個個人與公權力的互動關係。Department of Justice管的是法律的執行、社會上權利義務關係的規範與監督、維護人權以及對侵犯人權者的訴追。
雖然「上帝」和「愛」是「同義字」,但是上帝也是公義的。基督教的教義,其實可以從愛、公義和十字架這三者間的關係去了解。上帝的公義要求「罪有應得」,從「原罪」的觀點看,每一個人都無法脫罪,可是上帝的愛又使得祂捨不得人們受到該受到的處罰報應;於是,「道成肉身」,上帝化成最完美的代罪羔羊,自己替我們接受了我們應得的處罰。十字架代表愛與公義。好比一個法官看到自己的孩子站在法庭裏接受審判,他沒有其他選擇,必須宣判自己的孩子有罪(guilty);但是正義實現之後,這個宇宙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脫下黑色的法袍,卑躬地走到書記官面前,拿出支票簿,寫了一張替兒子付了高額罰款。
宇宙間只有上帝可以對人説「你的罪已經被赦免」(Your sin has been forgiven),因為sin(罪)的被害人是上帝,只有真正的被害人才有資格說「我原諒你」!十字架是上帝最高的愛、最嚴厲的公義,更是最上層次的赦免。但是,上帝並不是個老好人可以恣意破壞自己訂定的公理。就像大衛王和自己愛將的妻子發生不倫,又為了隱瞞罪行,故意安排讓愛將戰死沙場。大衛王通姦所生的兒子出生不久旋即因病死亡,這是罪的結果(consequence)。上帝雖然原諒大衛王的罪行,但是罪行的結果即使是上帝也拿不走。大衛王朝後來屢次的亂倫骨肉相互殘殺,都是大衛王罪的結果。
行筆至此,網路傳來蔡賴配的即時新聞,心中百感交集。民進黨初選階段蔡和附庸者所做的破壞制度的不公不義,歷歷在目。所謂「初選可以殺得刀刀見骨,初選結束後為了勝選可以盡棄前嫌地合作」,是一種迷思,其實它背後代表的只是一種漠視公義的功利主義。類似的功利主義說法是:「誰管她是否真有博士學位?當務之急是讓她連任,勝選後再好好監督她。」一個社會為了選舉的勝利和四年的權利分贓,可以置公義於不顧,談什麼民主、講什麼自由?民主不是每四年的政治大拜拜、賭盤簽輸贏、或「大風吹」式的屁股與職位輪替的遊戲。
「這個節骨眼還扯蔡的後腿,難道你要韓極混當選後賣國?」不會傻到說「我不在乎」,更不會正義凜然地說「即使亡國也在所不惜」!從一個維權者的角度,亡國滅種的損失確實非常沈重,其傷痛是無以復加的。但是,當永恆的公義和一時的亡國擺在天秤上的時候,選擇就顯得很簡單了。正義的第一層意義,不就是依據每一個人的表現(merits)而賦予其應得的報酬或懲罰?如果一個社會可以為一時的選舉結果而拋棄上帝所頒布的公理,並置公理實踐的結果於不顧,這個社會必須承擔它的所作所為的後果。就好像大衛王通姦所生的孩子一樣,不管你如何虔誠禱告,即使上帝也不能違反自己所設定的公理,而必須讓那即使無辜的嬰兒死去!大衛王經過長時間的虔誠禱告之後,明白上帝的意旨,當孩子死亡的噩耗傳來的剎那,他很平靜地對不解的屬下說:我明瞭這是必然的結果,必須坦然接受,有朝一日我們會在天上見!
身為知識份子,必須承擔忠犬的職志,當盜賊侵入時必須狂吠企圖喚醒熟睡的主人;當睡眼惺忪的主人不明就裡地一腳踹了過來,除了含淚忍受之外,就是繼續狂吠。不要期待有良心的知識份子含淚投票,因為他們只會含淚繼續狂叫!也請不要說:「初選時蔡不公不義的行為的被害人是賴,賴都原諒了,你們還在鬧什麼?」不公不義的唯一、真正被害人是上帝;除了祂以外,沒有人有資格說「Your sin is forgiven」!任何人敢如此說,會是褻瀆神明!

誤導與操作,也能決定你對一個國家的印象與看法
2019-06-16 邱世卿 (Jack Chiu)

以下是這則半島電視台特別報導中的一段:
Heshmat Alavi,一個在推特上擁有3萬2千名追蹤者、推送次數達到4萬9千次的帳號。他自稱是人權運動者、政治活動者,他在推特不斷抨擊伊朗政府,他也毫不諱言地發表鼓勵推翻伊朗政權的言論。
Heshmat Alavi對於伊朗的評論,刊登在包含美國之音、富比士、國會山莊等重要的西方主流政論媒體上。直到網路媒體《攔截》(The Intercept) 報導他們追查的內幕後,大家才發現:這樣一個在網路上具備高人氣以及影響力的帳號——Heshmat Alavi,這個人根本不存在。
那個被西方媒體視為對伊朗評論重要來源的Heshmat Alavi先生,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MEK」的反伊朗政府組織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虛擬人物。
一切只是為了抹黑伊朗政府。
這整起事件中,如果憑空創造的伊朗專家已經讓你驚奇,那麼更讓人驚駭的是:這麼長一段時間裡,這些西方重要的主流媒體,竟然沒有任何驗證Heshmat Alavi先生的方式,而讓自己的媒體成為誤導的宣傳工具。這對於媒體觀察者來說,無疑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儘管MEK對於Heshmat Alavi的出身、經歷編造得十分完整,而MEK也用盡所有的方式讓讀者相信Heshmat Alavi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甚至連推文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但是許多人依然可以從不同的地方察覺到不對勁。
MEK的背後,與美國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當MEK慶祝2017年年會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應邀上台致詞,在大會上公開傳遞美國政府支持伊朗人民以各種形式推翻政府的行動。
各種形式,包含能說的以及不能說的。
MEK這個組織在阿爾巴尼亞擁有一處占地方常龐大的設施,裡面有包含攝影棚在內的許多先進多媒體處理設備,專門用來生產、製造各式各樣的素材,並且運用在社群媒體以及網路上對伊朗政府進行網路革命戰爭。而根據《攔截》的調查,這項名為「伊朗誤導」的專案,正是由美國政府資助。
但是這個專案不僅僅只是從資訊上的誤導而已。
根據訪談,一名伊朗裔的新聞記者、同時也是人權觀察組織的志工Tara Sepehri Far表示,她有一天收到一則訊息,希望透過她了解經濟制裁下,目前伊朗人的藥物供給是否有問題。
"這個請求看起來就像一般的伊朗人希望我能協助他找到一些醫療藥物供應的證據。"
"就在我以推特告訴他我所找到的資料之後,這個人就轉發了我的這一則推特。隨即底下就有幾百則留言,說他看到哪裡哪裡因為政府的血腥鎮壓,又死了幾百名抗議份子。"
這是一種用真實報導來掩護謊言的技巧。
MEK這個組織,其實不僅僅是針對伊朗政府。就在美國資助他們大量的資金之後,在MEK的產出中,除了針對伊朗政府的誤導外,最大宗的產品,就是攻擊川普政權對於伊朗的政策,以及不斷宣傳俄羅斯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
簡而言之,MEK用美國的錢在分化美國,也分化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而這種攻擊,甚至蔓延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Jason Rezaian身上。因為就在三年前,在相同的資金贊助下,抗議活動促成了伊朗政府釋放原本被關押的Rezaian。
Rezaian之所以成為攻擊的目標,只是因為他不願意為了配合特定的政治目的而攻擊伊朗政府。
為了對抗這些惡意的毀謗與誤導,伊朗政府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成立新聞查證網站,打擊假新聞,呼籲伊朗國內民眾要謹慎提防媒體誤導。但...事實證明,除了在伊朗本土,這些伊朗政府部門的措施顯得成效很有限。
MEK不僅僅只是網路上的行動。他們更是運用美國合法遊說的規定,透過大量的接觸以及積極運作,影響並誤導美國國會對於伊朗當前政府的觀感,並且積極爭取國會議員對於推翻伊朗政府的支持。
他們找到一個伊朗政府的弱點:在華盛頓的革命要比在德黑蘭直接而且有用!
要遊說美國國會議員,何嘗容易。這些工作的背後,也顯現MEK巨大的財力。
當你接觸的資訊越來越簡短快速,你慢慢不會再花時間去理解這些訊息背後的隱藏的用意。
你之所以相信這些不斷被傳播的故事,因為它們是由某某專家、某某網紅甚至是某某媒體所推薦或報導,而不是你真的去思考過而得到的判斷。
更可怕的是,最終...這些偏見與誤導,會形成大多數人共同的集體印象。而國家政策,也因為這些集體的聲音而被扭曲。
人們不再相信事實,寧願相信變造、誤導卻更為聳動而有趣的故事。
這就是潛藏在當今世界陰影裡的一股黑暗力量:分化、仇恨、對立,從而引發衝突甚至是戰爭。
MEK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的MEK正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與地方運作,而他們正在等待鮮血...

前軍情局副局長:王立強說的一看就知是假的
2019-11-24 中時電子報 呂昭隆

有關烏龍共諜案,前軍情局副局長翁衍慶提出10點質疑,認為內容全是假的。翁衍慶對中國大陸情報素有研究,並在退休後曾出版《中共情報組織與間諜活動》一書,對自稱為中共間諜在澳洲尋求政治庇護的王立強之真假,有資格作評論。翁衍慶是軍情局情幹班唯一升中將的,是情戰專家,做情報的高手。
翁衍慶受訪時表示,他是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寫的。他說,王立強接受媒體訪問所說的內容,內行人一看就知是假的,原因很簡單:
「一、軍委總參已更名為聯合參謀部,他不知道。聯參部下面何單位從事情報工作,他不知道。
二、國防科工委非情報機構,只派學者和科技人員出國收集軍事科技資訊,不會搞旁門左道的間諜活動。
三、共軍情工人員都具軍職軍階,他顯然沒有。
四、共軍軍情幹部很講究階級職位。他僅26歲,再怎麼升,大約只中、上尉,怎有資格和能力負責對台對港工作、尤其是領導工作,簡直天方夜譚。
五、諜員派外工作,任務一定單一。他又負責香港,又兼顧台灣工作,違背全世界情報工作原則。
六、情報人員外派變更身分,只准帶一個身分的証件。豈可能允許他帶多種不同的証件,一旦被外國情治單位查獲,豈非証據確鑿。
七、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是中共公安部一局(國保)所為,跟總參無關,他簡直胡扯蛋。
八、中共軍情特工外語能力都很好。他接受訪談時只會用華語,他的素質顯然很低,總參怎可能有這種弱勢諜員。
九、中共為控制諜員,家人特別是妻小一定留在國內。他的妻兒竟能赴澳洲,不可思議。其次,諜員在外,不可擅離工作地。他竟能赴澳長達數月,舉世情報單位所無。
十、他所說的對台工作內容,大家仔細看看,全是媒體揣測中共對工作內容,尤其前陣子報載某黨與台灣宮廟關係。他是看報照本宣科,何足採信。」

蔡正元:台灣配合美澳演出假間諜 可恥
2021-11-13 中國時報 楊孟立

王立強共諜案因為證據不足,台北地檢署因此不起訴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妻等人。國民黨前副祕書長蔡正元批評,王立強就是受到澳洲情報單位、澳洲媒體以及美國CIA幕後操縱,創造出來的假間諜詐騙案,實在很可惡;台灣政府當時還願意配合演出這齣丟人現眼的戲碼,更是可恥。
蔡正元說,當初王立強說自己是間諜,上司就是向心;如今證實向心不是特務或間諜,那王立強自然也不會是向心的下線。王立強撒了一個漫天大謊,背後就是澳洲情報單位、媒體還有美國CIA在背後操縱;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國民黨總統及立委選舉,尤其是總統候選人韓國瑜。
蔡正元痛批,澳洲政府用詐騙案介入台灣選舉,這是很可惡的事情;台灣政府當時還願意配合演出這齣丟人現眼的戲碼,更是可恥。澳洲要反中、反華,我們沒意見;要製造假新聞修理中國大陸,我們也沒意見;但是介入台灣選舉就不應該。「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忍受他國介入選舉。可是我們的有關單位卻樂於藉由這起詐騙事件,謀取執政黨的利益。」
蔡正元特別點名當初調查並揭露此案的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周安瀾(Alex Joske)以及澳洲記者麥肯錫(Nick McKenzie),前者是美國軍火商支持並豢養的研究單位,後者在澳洲就有好幾起編造不實新聞的前例。
蔡正元表示,當時綠營媒體、政客鋪天蓋地操縱王立強事件,全部都是這起跨國詐騙案的共犯;而民進黨已經藉此獲得了利益,蔡英文順利連任,相信不會希望大家再提起「王立強」三個字,這起事件大概就此落幕。

作者期待的大概類似這樣吧,我也覺得這很不錯(btw討論區很有意思)
youtube.com/watch?v=FpURT_zOruQ

不過這邊的討論區就更有意思了
youtube.com/watch?v=cq8jnPi0Y5s

陳佩琪諷刺民進黨:「一個好不容易取得政權的政黨,不思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卻整天只想打垮別人來維繫政權;這樣的政黨,還跟我們說想繼續執政?」
------------------

2019-11-15 陳佩琪FB

唉!棒球輸了,只好打起精神,發篇長文自我療癒一下…
去年選舉前,幕僚幫忙弄了個「佩琪醫師小學堂」專輯;不過錄了幾集後,跟台灣的選舉文化水土不服,後來就沒繼續再作下去了。最近有人線上開了自己的XX講堂,這讓我想到,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臉書開個「佩琪醫師健康小學堂」。今天(11月15日)是流感開打日,本人醫師魂上身,來個健康小學堂第一集開講…
《相信大家都認為台灣的醫療做得不錯。但醫療再好,要想不破財傷身,有些疾病還是用預防的方式來避免較好。相信大家都不想生病了,再去醫院人擠人的找醫生幫忙看病才是。
預防疾病的方法,不外乎營養均衡、多運動、避免肥胖,年長者要妥善控制三高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若說到對傳染病的預防,除了勤洗手、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外,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打疫苗了。
每年冬天是流感好發季節。「預防勝於治療」,打疫苗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流感抗原每年都會有微型變異,所以每年都該打一次。 兩年前,曾因世衛猜錯B株而導致大流行的慘痛經驗。然而今年全台是全面採用四價的流感疫苗,從今天(11月15日)開始醫護和學齡兒童就可在醫院和學校施打,至於其他高危險族群則要等到12月8日以後方才開打。
流感的高危險群通常是年紀大、有慢性病、肥胖者、癌症治療中、或住安養機構的人,他們抵抗力差,是疾管署優先施打的對象,小兒科則是針對6個月以上的幼兒(六個月以下則由媽媽接受疫苗施打),家族若沒嚴重蛋白過敏史就可施打。若是學齡兒童,則由學校安排時間集體施打,家長只要寫同意書繳交學校就可以了。若是尚未就學的學齡前兒童,就要麻煩家長12月8號以後帶到各合約醫療院所施打。》
今天寫的這劇本(去年的稿子,今年稍微修改一下)好像政令宣導喔,看似無趣極了,但攸關民眾健康的大事,希望大家都能耐心看完。說到肺部感染的防護,除上述流感病毒外,另一討人厭的就是肺炎鏈球菌了,下集寫…。
上周末早上,從住家走約五分鐘到杭州南路二段55號新搬遷的南門中繼市場採買食物。雖然我幫家裡做採買工作已經幾十年了,但因是業餘的,經驗普普。記得那天花了約一小時的時間,自己當導演兼演員,有效率的完成一段「市長太太南門中繼市場採買記」。看到剪輯出來的結果,我是覺得還不錯啦,希望大家有空上youtube看看,也利用假期時間,有空親自到市場採買、品嘗一番…
買菜歸買菜,那天有些行前插曲,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天風和日麗,為了幫市場討個好彩頭,穿上一襲喜氣的紅外套。我一出現,記者蜂擁而上,當然不是為了詢問我南門市場的美食地圖,而是想問敏感的政治議題。其實先生從政嘛,難免啦。至於要如何應對,這五年來,我也學到不少。記得那天記者第一個問題就是:「陳醫師,妳在臉書上說對民進黨去年打妳老公的恨意永生難忘,要不要談一下啊?」心想:這種場合回答這種問題,我promote南門中繼市場的目的就毀了。於是使出所學第一招「他問他的, 我答我的」,「今天是採買日,要參選的人要是跑攤經過這裡,我一定帶去吃美食。」當地都是賣一些眷村菜,不見得合每個總統候選人的胃口。記得有人曾說她(蔡英文)比較喜歡吃法國料理,那我就沒轍了。
沒聽到聳動的答案,記者不死心,再問:「最近大家都說李佳芬干政,妳怎麼看呢?」
第一題雖安全過關,但還沒全身而退。還好我臨場反應不錯:「我很忙,只關心先生的新聞,沒空管人家。相信每個人妻都有自己的護膚(護夫)法。」看似四平八穩,但回家後看到媒體的標題這麼寫:「柯控管成功,陳佩琪避談敏感話題」。反正就是要把他打成「大男人主義」者,我則是個會失控的大嘴巴就是了。唉!看來再怎麼節制,我都是輸家。
甚至還有一家媒體,乾脆使出這一招:把問的問題去頭去尾,直接下這樣的標題:「陳佩琪被問干政,但她否認」。直接把李佳芬的名字拿掉,就成功地把干政的大帽子扣到我頭上了,讓人覺得我被問到有干政嫌疑、而自己在否認。喔喔,這記者寫作技巧不錯,護主有功,該打賞去當不分區啦。不過回頭想想,我還真是悽慘哪,老公又沒要選,還是有人對我不善罷干休…
文字記者或政論節目主持人要如何達到他們心中的目的,戲法是人人會變,但巧妙各有不同。最近有某政論節目主持人(林楚茵)被提名為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被譏是酬庸和派系分贓,但她的回應讓我「很佩服」…
人家質疑妳的不分區是源自老公派系的分贓、酬庸結果,妳卻能立刻把它解釋成人人都不敢質疑的「性別平等」議題,呼籲大家不要歧視妳這「職業婦女」,這招真是高明。這也讓我想起了2014年先生第一次選市長時,有個候選人某天突然酸我一句:「不是說有一個什麼職業才算是好,其實家庭主婦才是最辛苦、最該受人尊敬的行業。」我知道他是疼老婆、覺得老婆受委屈了,當時我在臉書回他:「我很驕傲:我是一名職業婦女,也是一個24小時、全年無休的家庭主婦。」 既是職業婦女,也是一手包辦家務的家庭主婦,我會歧視職業婦女、還是看不起家庭主婦?
其實人家質疑妳什麼,只要問心無愧,就直接針對問題核心回答就好了。現在職業婦女這麼多,在媒體界也有很多優秀的女性從業人員。若自豪自己專業表現和戰功彪炳,被拔擢為不分區是實至名歸,那就說出自己過往的豐功偉業就是了。看是主持功力有多棒,還是去年選舉時擔任「X黑」的戰力了得,昔日「X柯」、今日「黑X」,功在黨國,所以足堪擔此重任?我個人覺得,妳的同事曾在節目上找葛特曼海外連線,也曾讓柯黑在節目中大談花名冊,功力跟妳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無緣不分區,why?請妳說出自己比她行的地方在哪裡?這樣才能杜悠悠之口,不是嗎?至於「老公不同」這種理由,就甭談了。但無論如何,請別動不動就扯出那種大家都不敢質疑的「性平」大帽子;這跟有人(蔡英文)要選總統,動不動就扯一些「保家衛國、維護民主自由、守護台灣主權」這種沒人敢挑戰的話術同出一轍。
記者很喜歡引述我講的這句:「每回想到這裡,心中的恨意,永生難忘…」不過卻很少人討論,我為何有此感受?是我異於常人,太愛記恨?還是大部分的人腦袋都像電腦一樣,format一下,全都刪除,忘記了?是否大家都會接受他們選後所說的「你們夫妻大人有大量啦,過去被汙衊抹黑的事就別計較了吧」?甚至還有人臉皮厚到說要合作的。真要是人人都能如此寬宏大量,那法院還會有毀謗官司嗎?有人說個「蛇鼠一窩」,就挨告;我們世大運後所受的造謠、抹黑與謾罵,更何止千倍於此?一個好不容易取得政權的政黨,不思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卻整天只想打垮別人來維繫政權;這樣的政黨,還跟我們說想繼續執政?
最後,幫大家回憶一下…
《每回想到2017年世大運後到2018年的選舉前,擁有府院執政資源的黨,發動一整個黨的勢力和龐大資金,24小時不間斷地砲轟先生,極盡能事地對他造謠,抹黑、抹紅、抹黃,甚至對我也不放過。每回想到這裡,心中的恨意,永生難忘。》
希望明天有媒體下這個標題:「柯文哲管控失敗,陳佩琪又說話了…」

星學者:中國做老大 世界不同
2017-02-21 旺報 孫昌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兼公共政策實踐教授馬凱碩2015年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一場演講,最近在大陸被瘋傳。這場題為「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演講碰觸到了目前中美遭遇到的各項重大議題,極具現實意義。
馬凱碩曾經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在南海問題上,他在演講中特別給予美國忠告。馬凱碩指出,美國需要做的只是「給自己積點德,留後路」,以身作則,遵循國際規則。因為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只是時間問題。不然的話,20年後,中國軍艦將在加州海岸如入無人之境。「是時候了,美國要認真計畫好如何取代中國的老二位置。」
他並認為,如果中國做老大,和美國的方式會截然不同。他表示,中國的歷史長河裡,沒有殖民海外的紀錄。鄭和帶去的是歡聲笑語而不是殖民剝削。
對於美國至今未表態支持的亞投行,馬凱碩也直指華盛頓痛處。他指出,過去美國想做什麼事,振臂一呼,眾人隨聲附和。但這次美國最親密的戰友英國卻第一個帶頭背棄了華盛頓。這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所有人都準備好了,迎接美國不做老大的那一天到來。
對於美國媒體,他也直言需要「改革開放」。他表示自己去過許多國家,但到了美國打開電視,彷彿與世隔絕,美國媒體自說自話令人不寒而慄,西方200年的興起並非人類歷史主線,美國媒體需要打開心扉努力認識外部世界。他並強調,美國知識分子眼界落後於塞爾維亞、土耳其、希臘的知識分子,如何提升美國的世界觀是個大難題。
他並對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偏見提出自己的觀察,他表示他在80年去中國的時候,很少人可以出境旅遊,但在2014年就有1億人次出境,如果中國是西方媒體口中毫無自由的人間煉獄,那1億人就不會回去了。事實是,中國30多年來的發展,任何到中國的人都強烈地感受到。
儘管馬凱碩堅信未來20年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他同時認為,歐洲時代世界中心是倫敦,北美時代是紐約,亞洲時代世界中心是新加坡。因為新加坡公務員素質、法治精神、機場港口、政府效能都是世界第一。且新加坡集中華文化、印度文化、回教文化和西方文化於一身,因此新加坡占據了成為亞洲中心非常有利的地位。

價值觀悖論困擾歐美政治
2017-02-27 北京日報 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伴隨著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鼓吹西方「普世價值」的「歷史終結論」一度讓西方人相信西方的代議制民主就是人類最好的也是最終的政府形式,很多非西方國家的精英階層也在心理上徹底臣服。然而,在還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以輸出「普世價值」為宗旨的民主推廣活動不但給很多非西方國家製造了災難,「普世價值」最終也禍害了西方國家自身。在此情形下,務實的西方政治家們又開始實行有違「普世價值」的價值觀,從而形成了明顯的價值觀悖論現象,全世界為此轉向而愕然。
自由市場在「普世價值」中占有基礎性地位。無論是古典自由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都奉自由市場為圭臬。在西方,自由市場事實上由自由市場的經濟思想、保護自由市場的制度框架、全球化的政治思潮「三駕馬車」構成。
當19世紀開始實行自由市場制度時,德國流行的則是李斯特的國民政治經濟學,鼓吹國家主義而抵擋來勢洶洶的英國商品;而李斯特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想起源於他在美國流亡時的所見所聞,整個19世紀的美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時期。二戰結束前,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西方國家之間之所以總是發生戰爭,是因為沒有貿易一體化和自由化而導致利益衝突;於是設計出保護西方自由市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中包括IMF和被改成今天的WTO的關貿總協定等制度安排。冷戰之後,勝利的西方自然會把自己的制度推向全世界,於是才有了以自由市場和自由民主為動力的全球化。
這一輪全球化體現了制度變遷的非預期性。以自由市場為動力的全球化至少有以下結果:一是加劇了全球的不平等,二是加劇了西方國家的國內不平等和不公正,三是實行市場經濟的中國的崛起。一句話:全球化讓世界政治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川普總統就職之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搞貿易保護主義。TPP就是對WTO的一種反叛性收縮,以圖把中國排除在經濟圈之外。中國加入WTO時規定,15年後中國自動成為市場經濟國家;但是2016年西方國家都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同時,西歐、美國還不停地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以「替代國」的作法來衡量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價格標準。2016年是西方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標誌性年份:首先是英國脫歐公投成功,這已經是對全球化、地區一體化的重大打擊;接著是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他公然要廢掉TPP,還要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主張傳統的雙邊談判。
這些無疑都是對自由市場原則的重創,也是西方國家因實力下降而改變其價值觀的象徵。
和自由市場原則一樣,作為自由主義民主基礎的言論自由原則同樣產生於英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約翰·密爾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作品《論自由》,其中大談作為自由基石的言論自由。在冷戰時期,西方的「冷戰政治學」,比如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和喬萬尼·薩托利的民主理論,都是以言論自由為核心的自由主義民主思想體系,以此來抗衡當時作為世界性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公正原則。
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下,西方國家國內也產生了文化多元主義思潮。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少數族裔的文化權力,到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最終形成了作為「政治正確」的文化多元主義:價值觀多元化、道德標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授課語言多元化、婚姻形式多元化、家庭模式多元化等等。從政府機構和公共輿論,到社區和家庭學校,言必稱「多元」,而且成為一種不能觸碰的「政治正確」。以至於,一個瑞典小鎮的即將退休的警察冒著被解僱的風險,發出這樣的「推特」:他受理的強姦、盜竊、搶劫等刑事案件,嫌疑人基本上都是穆巴拉克、阿里等姓氏,瑞典姓氏的只有一個,但是警察局就是不敢公開這樣的公開的秘密。哈佛大學校長因一句捯飭實驗室設備女生不如男生而被迫辭職,否則哈佛大學女生就在哈佛校園裸體遊行(性別平等原則)。
凡此種種,文化多元主義的流行使得整個西方社會出現了浮誇之風,虛假泛濫成災。不僅如此,政治正確的文化多元主義是對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的「美國信條」的大顛覆。而川普之所以能當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美國文化右翼的聲音,以捍衛基督教文明而反擊那些代表多元宗教的文化多元主義。因此,川普當選必然導致美國國內的「文明的衝突」,即基督教文明與文化多元主義之間的衝突。
在西方,言論自由原則導致了文化多元主義,文化多元主義又變成了不可觸碰的「政治正確」原則,而政治正確原則事實上又在限制著言論自由,由此而導致的「文明的衝突」將是未來西方國家的一種長期性政治現象。
受美國獨立戰爭影響而發生的法國大革命,將自由平等博愛寫進其共和國憲法;殊不知,這些基本價值是屬於歷史書寫者的。當其他族類分享這些價值而引發利益糾紛的時候,自由平等博愛中的族類性質就暴露無遺,那就是根深蒂固的白人優越論基礎上的白人至上論。
自由是古典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但是當自由主義的鼻祖洛克主張財產權的自由時,他自己正在從事販奴的生意,奴隸就是他的自由權即財產權。當1830年代托克維爾在美國發現了基於平等化趨勢的民主化浪潮時,他心目中的平等只能是在新大陸上的白人的平等權,而對當時正在對印第安人實行的種族清洗政策視而不見。作為托克維爾的信徒,密爾雖然以《論自由》而贏得「自由主義大師」的稱號,但其在著名的《代議制政府》中毫不掩飾其種族主義觀點,認為代議制政府只能是歐洲人的好政體,其他民族因能力不行而不合適。1857年,印度發生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大暴動,密爾宣布放棄其《論自由》思想,認為自由權利不是所有族類都配享有的。所有這些,都構成了19世紀的赤裸裸的白人優越論。
面對種族主義的帝國主義,非西方國家的讀書人尚能同仇敵愾地搞民族主義革命。而當社會主義革命民族解放運動肢解了白人支配的殖民主義體系後,白人優越論在冷戰時期被改造為「普世價值論」,把基於本民族的、基督教文明的價值詮釋成全人類價值;結果很多非西方國家的知識精英腿軟下來了,心理上被俘獲了。既然是「普世價值」,人類皆兄弟,兄弟皆平等。按《聖經》信條,被西方搞亂了的大中東穆斯林人自然應該暢通無阻地進入歐洲避難,墨西哥人自然有權利移民曾是自己故土的加利福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文化多元主義也自然是一種政治正確而批評不得。
但是,移民潮打亂了歐美固有的安全秩序和生活方式,文化多元主義事實上是平等的宗教主義和平等的種族主義,這就從根本上衝擊了白人優越論,因此才有勢力強大的文化保守主義右翼。要知道,柯林頓總統信奉的文化多元主義已經讓文化右翼忍無可忍,因此才有長達幾年的對柯林頓羞辱性的萊溫斯基醜聞案的獨立調查。更讓美國白人焦慮的是,文化多元主義又催生了一個有色人種的黑人總統歐巴馬。川普當選代表了美國白人的恐懼心理,有評論說是美國白人的最後一搏。這不,川普剛剛就任,就宣布在美國-墨西哥邊境修牆,阻擋墨西哥移民並遣返非法移民,還頒布了引起司法官司的「禁穆令」——90天內不給七個伊斯蘭國家的居民美國簽證。我認為,與其孤立主義的經濟政策一致,川普總統的人口政策是典型的19世紀美國的政治傳統——一種白人至上主義的基督教文明。
價值觀具有文化歷史性和政治實踐性,這是其一般規律。在第一個國際政治理論大師漢斯·摩根索看來,把自己的文明體系和自己民族的思想鼓吹為「普世主義的」,是帝國主義才會有的行徑。亨廷頓在其著名的《文明的衝突》中也直言,不存在所謂的普世價值,流行的價值觀是強勢民族國家物質文明的一種外溢,弱勢民族國家的價值觀不可能成為主導性價值。果然,短短的二十幾年內,歐美從鼓吹所謂「普世價值」突然轉而奉行起反「普世價值」的政策,世界還不能適應歐美國家的這種價值轉向。

2018年4月7日,前民主進步黨雲林縣黨部主任委員王麗萍相當憂心地說,民主進步黨內部初選「刀刀見骨」,當選後遂行「民主法西斯」,違背當初追求民主自由的初衷。
----------

超越政黨顏色 黨外參政平台成立
2018-04-07 中央社 記者葉子綱 雲林縣7日電

今天是紀念民主先輩鄭南榕的言論自由日。雲林虎尾厝沙龍主人王麗萍成立「黨外參政平台」,超越藍綠政黨顏色、追求民主的精神,號召素人參政,實踐日常政治,發揮公民力量。
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周刊」,倡議「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1989年4月7日為捍衛言論自由而自焚身亡,他的主張獲得社會迴響。行政院在民國105年將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
曾任民主進步黨雲林縣黨部首位女性主委的前立委王麗萍,上午以虎尾厝沙龍主人身分宣布成立「黨外參政平台」,訴求「緬懷理想靈魂,重建黨外精神」,推動「日常政治,小民參政」的理念;現場並將藍綠橘黃顏料倒入透明缸中攪和,諷刺沆瀣一氣臭味相投、象徵突破不同顏色政黨。
王麗萍說,30多年前所謂黨外精神,是反獨裁、追求民主;時至今日台灣經歷3次政黨輪替,當年的獨裁政權經過解嚴、總統選舉已瓦解,現在的政治內涵必須重新檢視國家社會主體的環境、生態、性別、勞動及人權等發展。但是,她相當憂心地說,民主進步黨內部初選「刀刀見骨」,當選後遂行「民主法西斯」,違背當初追求民主自由的初衷。
曾在「自由時代周刊」工作的王麗萍表示,民主應該尊重多元價值;並非選舉時稱人民是頭家,等當選後卻變得好大、變成自己是頭家。現在要喚起追求「新黨外精神」的批判、促進政治小民的全面參與。
與會關心的無國界記者組織榮譽董事、民運人士吾爾開希指出,台灣現在面臨「藍綠困局」,出現每個人不是個人而是顏色的怪現象,縱容或姑息自己顏色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導致社會愈來愈膚淺與對立;超越藍綠及政黨,發揮黨外精神,每個定義自己是「公民」,這是台灣走在下一階段民主化非常重要的課題。
台灣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虎尾涌翠閣經營者蔣耀賢表示,打破既有政黨框架,透過其他團體連結全國,即使素人參政也有伙伴,黨外參政平台粉絲網頁完成後可望今天推出。(編輯:張芷瑄、梁君棣)

民進黨最擅長的,就是把因為自己執政無能造成的治理困境都推給中共,然後透過不斷做出對抗中共的姿態,給選民製造出正在突破困境的幻覺。在與支持者集體逃避現實的默契下,民進黨往往能夠成為政治上的贏家。但這對於解決執政的危機和根除真正的恐懼,基本上毫無幫助。
綠營不斷渲染「恐共劇本」,把四項公投的治理問題都操作成「抗中保台」。這其中透露的唯一訊息,就是拒絕反省自己執政的失敗,以及逃避「芒果乾」敘事已經逐漸失去說服力的恐懼。
----------

公投不利 綠操弄恐共劇本
2021-11-17 聯合報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

年底四項公投將至,目前情勢對民進黨不利。外界預料,綠營將尋找適當議題發揮,藉由操作「抗中保台」來扭轉選情。果不其然,日前就出現了親綠媒體以聳動標題的報導打頭陣,暗示清華大學「放任中共組織滲透、挖角台灣科技人才」的「恐共劇本」。
然而,就在民進黨一下子將問題升高到「國安層級」,完成「芒果乾」的起手式,正欲大肆渲染之際,卻出現兩個看似意料之外的插曲,不但打亂了原本的步調,更降低了相關敘事的可信度。
一是近期重傷陳時中形象的餐敘影片瘋傳,民進黨不斷暗示與中共有關,但外界一般相信是派系鬥爭所致。而陸委會以「典型中國假訊息攻擊」來回應此事,還提醒國人關注「中共是否對公投見縫插針」,可以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二是當初被捲入「王立強間諜案」、遭到「國安法」約談的向心夫婦,在經歷了將近兩年的限制出境和偵查之後,北檢卻宣布不起訴。這等於是揭露了民進黨炒作「中共介入台灣選舉」的荒謬,也讓「芒果乾」的敘事幾乎信用破產。
事實上,這些周期性出現的「恐共劇本」,基本上不是小題大作,不然就是事後被證明純屬虛構。但民進黨之所以樂此不疲,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過往的操作通常都能成功引發綠營選民的恐懼或不安,有效的凝聚支持者。這代表:真實與否,並不是劇本吸引人的關鍵。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民進黨和綠營支持者真正恐懼的是:他們已經拿不出真實的成果或可信的願景,來說服民眾投票支持民進黨。因此,「恐共劇本」固然是虛構的,但之所以能夠源源不絕的出現,是因為有助於民進黨和綠營選民逃避他們真正的恐懼。綠營政客只要先製造恐懼,然後再出面安撫,或是逮到一個替罪羔羊加以獵巫,就可以給支持者一種局勢似乎仍在掌控中的安全感,進而得到他們的支持。
因為在多數情況裡,接受一個看似可控的虛構威脅例如「王立強間諜案」,會比被迫面對那些自己實際上不願面對的真實問題比如四項公投所影射的治理失敗,在情感上更容易吸引選民。畢竟,很少人會想要看到真相被揭露,然後當下崩潰於無助及失落。
民進黨最擅長的,就是把因為自己執政無能造成的治理困境都推給中共,然後透過不斷做出對抗中共的姿態,給選民製造出正在突破困境的幻覺。在與支持者集體逃避現實的默契下,民進黨往往能夠成為政治上的贏家。但這對於解決執政的危機和根除真正的恐懼,基本上毫無幫助。
綠營不斷渲染「恐共劇本」,把四項公投的治理問題都操作成「抗中保台」。這其中透露的唯一訊息,就是拒絕反省自己執政的失敗,以及逃避「芒果乾」敘事已經逐漸失去說服力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