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11月10日,在軍方逼宮下,領導玻利維亞長達十三年的莫拉萊斯宣布辭去總統職位,反對派參議員艾尼茲隨後自命臨時總統,引發包括英國工黨黨魁柯賓等各國政治人物譴責這場「政變」,莫拉萊斯也在隔天逃亡墨西哥,接受政治庇護。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掌握玻利維亞當前事態,苦勞網南方國際專欄將從「選舉爭議」、「反對派領袖」、「莫拉萊斯功過」、「拉美粉紅潮衰退」等重點切入,選譯、匯編「玻利維亞政變」的分析文章與新聞。
本文試圖釐清玻利維亞政變的七個關鍵重點,指出:這場得到美國支持的政變,是由右翼勢力所推動。莫拉萊斯遭罷黜後,軍警以暴力鎮壓示威群眾卻被赦免,以及玻利維亞的鋰資源、莫拉萊斯的國有化政策如何成為驅動政變的可能因素。
【玻利維亞政變分析】
- 選舉舞弊,或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的陰謀?
- 鋰資源爭奪戰與政變七大關鍵
- 粉紅潮衰退,玻利維亞何去何從?
有媒體報導指「莫拉萊斯因選舉舞弊下台」,但是該國最高選舉法庭(TSE)在投票日五天後(10/25)完成計票程序,確認莫拉萊斯當選。此外,根據2014年的選舉結果,莫拉萊斯的總統任期尚未結束。但是,11月10日,軍警倒戈逼宮,玻利維亞武裝部隊總司令加里曼(Williams Kaliman)以「和平、穩定」為由要求莫拉萊斯辭職。《衛報》評論便以「政變」(coup)定調莫拉萊斯遭罷黜。
一、選舉是否存在舞弊?
玻利維亞十月的總統大選是否存在舞弊?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共同負責人偉斯布羅特(Mark Weisbrot)已於美國《國家雜誌》(The Nation)撰文指出:美洲國家組織(OAS)的指控缺乏證據、快速計票並非正式結果,以及莫拉萊斯與主要對手梅薩(Carlos Mesa)的選票差距擴大,是地理差異(莫拉萊斯支持者集中於偏遠鄉村,結果出爐的時間亦較晚)所導致。
- 延伸閱讀:選舉舞弊,或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的陰謀?
此外,快速計票(quick count)是由民間的快速計票機構根據代表性的投票站來預測選舉結果的方式,不等於官方的正式計票。偉斯布羅特解釋:(快速計票)只是承包商的快拍照,目的是在官方計票完成前搶先提供結果。針對最高選舉法庭暫停快速計票的問題,他也指出:在政治激烈分化的情境下,選舉當局不希望兩組不同的投票結果同時出爐是合理的決定。
然而,即便是快速計票,也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計票單被認證,莫拉萊斯與對手的差距呈現穩定上升,「而非在最後突然飆高,跨越10%(無需進入第二輪選舉而可直接宣布當選總統)的門檻。」
二、右翼勢力推動政變
此次推動玻利維亞政變的勢力,除了軍警之外,家族坐擁天然氣獲益的商人卡馬喬(Luis Fernando Camacho)在個人推特上號召罷工、要求莫拉萊斯辭職,並被上千人轉發,儼然扮演網路意見領袖的角色;趁虛而入、自命臨時總統的艾尼茲(Jeanine Añez)則是右翼、基督教意識形態、保守派的政治人物。與莫拉萊斯角逐總統的梅薩看似溫和,實際上也在擔任公職期間,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臨時總統艾尼茲原是隸屬中間偏右政黨「民主社會運動」(Democrat Social Movement)的參議員。她在國會未達法定人數、因此不符憲法規定的情況下,自命為臨時總統。根據南方電視台(Telesur)報導,莫拉萊斯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是國會多數,但因政變後人身安全遭遇威脅而無法出席國會。
艾尼茲手持聖經,在支持者的簇擁下,宣布「感謝神,聖經已經重回玻利維亞政府!」。這位保守派政治人物,曾在2003年的推特上的種族歧視言論而引發爭議。
我夢想玻利維亞不再有原住民的魔鬼儀式,這個城市不是為了印地安人而建立的,他們必須回到鄉下!
在62.2%人口是原住民的玻利維亞,艾尼茲的言論引發原住民權利嚴重倒退的擔憂。
與莫拉萊斯角逐總統職位的反對派候選人梅薩,曾是前總統德洛薩達(Gonzalo Sánchez de Lozada)的副手。2003年,德洛薩達政府以收益18%作為開採權的低廉代價,同意太平洋天然氣集團(Pacific LNG)的出口計畫,建立一條由玻利維亞至智利港口的700公里管道,將天然氣輸出至美國,引發大規模抗議。德洛薩達派遣武裝部隊殘酷鎮壓。這場「天然氣戰爭」(Gas War)導致70多人死亡,最後德洛薩達辭職逃往美國邁阿密,並由梅薩接任。
美國調查新聞網站「灰色地帶」(The Grayzone)則稱梅薩是一位「親商、支持私有化,並與華盛頓當局聯繫廣泛」的政治人物。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政府電報揭露,他時常就顛覆莫拉萊斯與美國官員通訊。他是華盛頓智庫「美洲對話」的專家,該智庫由美國國際開發署、石油巨商,以及許多拉美跨國公司所資助。
另一位反對派領袖卡馬喬帶著玻利維亞國旗與聖經進入總統府,離開時,其中一位支持者,基督教牧師宣布「大地之母(Pachamama)將永遠不會回到總統府,玻利維亞屬於基督。」現年四十歲的他是千萬富翁,其家族因天然氣資源獲利豐厚。卡馬喬協助企業與個人逃稅、洗錢,其名字曾出現於揭露全球政商權貴海外資產的《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他代表政變中的極右翼勢力,並曾領導法西斯團體「聖塔克魯茲青年聯盟」(UCJ)。
三、政變後 軍警暴力鎮壓
莫拉萊斯遭罷黜後,逃往墨西哥接受政治庇護。臨時總統艾尼茲政府,允許軍警暴力鎮壓示威。截至11月21日止,已造成30多人死亡。
11月15日,哥查班巴的原住民走上街頭反對政變,卻遭軍警以實彈暴力鎮壓,導致9人死亡。RT記者寇恩(Dan Cohen)表示,「外流的影片顯示政變士兵與警察屠殺原住民示威者,卻被西方媒體忽略。」
美洲人權委員會(IACHR)對此發表譴責軍警「濫用武力」,強調應該「排除使用武器控制示威」。前智利總統、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也對玻利維亞情勢表達關切,「如果當局無法根據武力使用的國際規範與標準,並且完全尊重人權的話,情勢將會失控。」
然而,就在哥查班巴原住民遭屠殺的隔天,自命臨時總統的艾尼茲(Jeanine Áñez)政府發布命令,赦免使用實彈鎮壓的軍警。「參與恢復秩序與公共穩定的軍警人員,如果遵守其憲法職責,將可免除刑法責任」、「如果按照經批准的武力使用手冊節制行動,可以根據行動風險,符合比例地使用任何手段。」
四、反對派私了莫拉萊斯支持者
投票日後的週三(10/23),玻利維亞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反對派據點的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其選舉機關的辦公室遭縱火;在其他城市,也有反對派示威者燒毀投票箱的事件。
11月7日,中部城市哥查班巴(Cochabamba)的小鎮賓托(Vinto),反對派綁架並「私了」市長阿爾塞(Patricia Arce):他們剪斷她的頭髮、對她潑灑紅漆,並且沿街拖行,強迫她承諾辭職。
與莫拉萊斯同屬「爭取社會主義運動」(MAS)政黨、眾議院院長波達(Victor Borda)的住所遭反對派勢力攻擊,其兄弟被綁架,同樣被迫辭職。莫拉萊斯請辭後,警方命令逮捕,他的住所遭強盜洗劫。
五、玻利維亞鋰資源遭覬覦?
隨著電動車銷售量持續成長,市場對於鋰的需求連帶攀升。玻利維亞擁有世界最大的鋰礦床,莫拉萊斯接受訪問時便質疑:鋰是此次他遭政變的原因,「在玻利維亞,我們可以制定鋰的價格,但我發現有些工業化國家不想要競爭。」
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成長率預計將達23%至48%,從現在到2025年,全球市場對於鋰的需求也將從15萬噸增加至42萬噸。過去四年之間,鋰價格成長了三倍。因此,鋰也被稱為是「白色石油」或是「白色黃金」。目前,澳洲是全球鋰產量最高的國家,不過,就已知鋰蘊藏量而言,位於智利、阿根廷與玻利維亞之間的「鋰三角」則擁有全球3/4的蘊藏量,位於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烏尤尼鹽沼,更是全世界最大的礦床。莫拉萊斯宣稱:國內的鋰蘊藏將可供應50至70%的全球需求。
不過,玻利維亞至今仍無法獨自發展鋰工業。原因是相較於智利與阿根廷——在這裏,採礦公司以陽光蒸發的方式提煉鋰——烏尤尼鹽沼的海拔高、降雨多,而且加上雜質較多(鎂濃度是阿根廷的20倍、智利的3倍),因此增加了開採與處理過程的複雜度。
即便如此,莫拉萊斯政府已明確表示:任何鋰的開採與發展,都必須與玻利維亞國家礦業公司(Comibol)以及玻利維亞鋰礦總公司(YLB)共同合作,並且承諾鋰將不只作為原料出口,更將留在玻利維亞境內加工,使附加價值與主要利潤留在國內,這與2006年莫拉萊斯執政之後的天然資源國有化政策有關。
莫拉萊斯上台後,耗費斥資從跨國公司手中收回天然氣與礦業的開採權(根據2014年的估計,關鍵部門國有化的花費至少高達19億美元,當時玻利維亞國內生產毛額約280億美元),並將收入資助社會發展,大幅降低貧窮率達42%,赤貧率更是降低了60%。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說法:「莫拉萊斯經濟模式成功的證據是:自從他掌權後,經濟成長三倍,外匯存底急劇上升。」
烏尤尼鹽沼的開採難度,以及莫拉萊斯拒絕跨國公司盡享採礦利潤的態度,讓法國(Eramet)、美國(FMC)與韓國(Posco)的公司相繼退卻。今年二月,YLB與中國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Xinjiang TBEA Group Co Ltd)達成協議,以分別持股51%與49%為條件,簽訂包括鋰開採及電池生產的計畫。雖然特斯拉(Tesla)與加拿大特斯拉與加拿大的純淨能源礦業(Pure Energy Minerals)也有興趣直接持股,但是都因莫拉萊斯的上述堅持而無法達成協議。「三大洲社會研究所」(Tricontinental)執行長普拉薩德(Vijay Prashad)直言:對於跨國公司而言,莫拉萊斯就是直接的阻礙。
無巧不巧地,玻利維亞發生政變之後,特斯拉股價大漲。
美國弗吉尼亞州眾議院議員卡特(Lee J. Carter)則質疑:
就在莫拉萊斯拒絕企業將鋰出口至歐洲後的幾週之後發生政變,這並非巧合。這些政變總是與竊取資源有關。這是資本主義擴張的方式。
未來,電動車將以玻利維亞人的血打造而成。
六、美國政權顛覆 血跡斑斑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對鋰資源是玻利維亞遭政變的說法嗤之以鼻,但也坦承不計手段掌握天然資源是美國外交政策重點之一——從部署海軍陸戰隊於中美洲捍衛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乃至於近日總統川普為了石油利益(而非庫德族)命令軍隊續留敘利亞。
玻利維亞只是美國在拉丁美洲遂行軍事政變的最新章節。歷史學家布魯姆(William Blum)計算,自1945年起美國政府已經推翻超過50個政府。例如2009年美國支持對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左翼政府的政變。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事後誇耀「已讓麻煩的賽拉亞變得無關緊要」。2009年起,該國被右翼軍事獨裁政權荼毒人民,導致大批難民往北逃難,也是美墨邊境大篷車危機的驅使原因。
2002年,美國資助並且參與推翻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的政變,所幸委內瑞拉大規模的人民示威讓查維茲重返總統府。海地沒那麼幸運,出身草根人民運動的總統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分別在1991與2004年美國支持的政變推翻,該國腐敗的傀儡政府讓該國淪為西方企業的大型血汗工廠。
七、美國公然支持政變
白宮在11月11日發表聲明支持政變,而且宣稱:「我們做到了!」「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昨日請辭不只是西半球民主的重要時刻」,宣稱一連串事件是「守護民主」的一部分,更明確威脅未來將有更多政權顛覆的行動:
這些事件對委內瑞拉與尼加拉瓜的非法政權釋出強烈的訊息:民主與人民意志將會勝利。我們離完全民主、蓬勃與自由的西半球又進一步了!
但是,全球各地政治人物、學者與團體都對美國支持的政變表達譴責。英國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表示看到莫拉萊斯與社會進步運動「被軍人趕出辦公室」,令人吃驚。美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對政變表達「擔憂」,要求美國應「阻止暴力,並支持玻利維亞的民主機構」。另一位美國眾議員奧馬爾(Ilhan Omar)更直白:
當一個國家的總統被軍隊趕走,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這種行為,就是政變。
我們必須堅決反對玻利維亞的政治暴力。玻利維亞人值得自由且公平的選舉。
美國知名政治異議人士杭士基(Noam Chomsky) 與「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執行長普拉薩德共同聲明,譴責由「由美國政府支持的玻利維亞寡頭」所驅動的政變:
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渴望剝奪莫拉萊斯的權力。過去十年,美國駐拉巴斯大使館的行動中心清楚表明兩個計劃:計畫A、政變;計畫B、暗殺莫拉萊斯。這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我們反對政變並與玻利維亞人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