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週】阿根廷總統提案墮胎合法化
波蘭斯基獲頒法國凱薩獎 性侵醜聞遭噓

2020/03/03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示威者在法國凱薩獎頒獎典禮會場外抗議波蘭斯基。(圖片來源:Lucas Barioulet/Agence France-Presse)

法國:波蘭斯基遭控性侵卻獲獎 多名演員離席抗議

專業成就與個人私德能否一刀分?

法國電影界最高榮譽「凱薩電影獎」因將今年最佳導演頒給遭控性侵害的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而引發眾怒:數百名示威者於會場外高舉「拒絕有罪不罰」的標語,女演員則在宣布得獎者後離席抗議。

根據遭誤判叛國的猶太軍官故事改編的《軍官與間諜》獲得凱薩獎12項提名,最後獲頒最佳服裝以及最佳改編,該片導演波蘭斯基也拿下最佳導演的殊榮。他在1977年與13歲女孩性交遭美國法院判定違反法定強姦罪,並在宣判前夕逃離美國而被通緝至今。去年攝影師瓦倫丁·莫尼爾(Valentine Monnier)出面指控自己18歲時(1975年),在波蘭斯基位於瑞士的小屋被他強暴、餵食藥物與毆打,但因追訴期已過而未展開調查。

波蘭斯基全盤否認莫尼爾的指控,也未出席頒獎典禮。他指控抗議行動是針對個人的「公開私刑」。組織示威的團體「勇敢成為女性主義者」(Osez le Feminisme)則表示:「支持、讚揚加害者,讓受害人無法說話,他們的發言被否決了。」

部分演員也在典禮期間表示抗議:女演員艾奈爾(Adele Haenel)等人在公布最佳導演時離席並且高喊「可恥」。曾公開自己12至15歲時遭另一位法國導演性侵害的她日前向《紐約時報》表示:「表揚波蘭斯基是對受害者們的臉上吐口水,意味強暴女性不是那麼糟糕的事。」

法國記者普林(Alexis Poulin)則指出波蘭斯基獲獎揭露法國社會的深層問題。「他在法國獲得庇護。在法國,如果某人是藝術家,我們會接受他是強暴犯。」波蘭斯基逃離美國後,法國拒絕引渡要求。此外,也有批評認為法國文化界未能跟上#MeToo運動的腳步。

凱薩獎主席戴基昂(Alain Terzian)為決定辯護,認為「採取道德立場並非凱薩獎的職責」。事實上,波蘭斯基獲獎爭議前,200多位演員、製片與導演連署要求凱薩獎進行「深層改革」,法國平等部長瑪琳·夏亞帕雷利(Marlène Schiaparelli)也批評法國電影界落後並「需要一場革命」。

阿根廷:總統提案墮胎合法化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表示會在3月中前將墮胎合法化法案送入國會,此舉將使阿根廷成為繼古巴、烏拉圭與蓋亞那之後,第四個墮胎合法化的拉丁美洲國家。

在阿根廷,除了被強暴或孕婦健康危急,墮胎仍屬違法。根據政府統計,每年有35萬名婦女非法墮胎。費爾南德斯表示,現行法律「無效」,因為缺乏嚇阻效果,並讓許多缺乏資源的婦女必須祕密墮胎,「危害她們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3月1日,去年當選、隸屬中間偏左「正義黨」的費爾南德斯在國會做出此項宣布,數千人在外頭揮舞象徵墮胎權的綠色頸巾。根據「半島電視台」,該法案將讓懷孕14周內的墮胎合法化。

2018年,阿根廷國會在6成民眾支持墮胎合法化的情況下否決法案,當時更傳出出身阿根廷的教宗方濟各施壓議員的新聞。然而,一名名為貝倫(Somos Belen)的流產婦女被法院判定墮胎而入監服刑2年,其罪名直至2017年才因社會壓力被撤銷,凸顯了墮胎非法的荒謬。

阿根廷民眾高舉象徵墮胎權的綠色頸巾。(圖片來源:Agustin Marcarian/Reuters)

印度:歧視穆斯林立法 引發新德里近年最嚴重暴動

印度首都新德里經歷近年死傷最慘重的暴動!過去數週以來反歧視穆斯林修法的和平靜坐,因為政客煽動,演變為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穆斯林的攻擊,警方為鎮壓衝突動用催淚彈與橡膠子彈,卻被指責對穆斯林遭攻擊視若無睹。

執政的莫迪政府去年底出台《公民身份修正法案》(CAA),表面上讓鄰國「受迫害」的少數族群更容易取得印度公民身份,卻將穆斯林排除在外,因此引發歧視的批評,並在全國各地引發示威,新德里也出現靜坐行動,卻遭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的「人民黨」政客警告不得繼續,否則就將面臨人民黨支持者的怒火。

週日,新德里東北部衝突升高,累計至今,攻擊已導致38死、200多人受傷;穆斯林社區的房屋與商店遭攻擊,甚至有清真寺被掛上印度教旗幟。週二(3/3),警方動用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禁止四人以上集會,總理莫迪呼籲恢復冷靜,無論警察或政府都遭批評袖手旁觀。

此外,一位高等法院法官公開批評人民黨煽動暴力,卻隨即遭到調職,反對黨「國大黨」批評此舉是恐嚇司法的報復行為。

在印度,穆斯林人口超過1億8千人,約佔總人口15%。

《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支持者毆打穆斯林。(圖片來源:Danish Siddiqui/Reuters)

玻利維亞:選舉無舞弊 美國大學認證

「沒有證據顯示選舉舞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選舉資料與科學實驗室公布一份新報告,駁斥美洲國家組織(OAS)指控去年10月玻利維亞大選「嚴重舞弊」與「明顯操弄」。該國首位原住民總統莫拉萊斯在之後軍事政變中被迫下台、出走,街頭陷入動盪。

由美國智庫「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委託MIT實驗室的報告結論:莫拉萊斯的選舉結果「極有可能合法」。報告作者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多數媒體宣稱選舉舞弊的指控為真,但是「我們找不到任何關於舞弊的統計證據」。

去年10月,玻利維亞舉辦總統與國會大選,莫拉萊斯囊括47.1%選票並領先對手10%,根據規定無需進入第二輪選舉便可宣告當選,但是OAS隨即發表聲明指出快速計票暫停24小時後得票率差距擴大「不太可能」,認定選舉詐欺。

即便莫拉萊斯與CEPR指出這是偏遠選區較晚開票所導致,OAS聲明已驅使媒體競相報導,玻利維亞街頭暴力頻傳,莫拉萊斯被迫逃往墨西哥尋求政治庇護,曾經發表歧視原住民言論的參議員艾尼茲(Jeanine Añez)手持聖經自命臨時總統。

「OAS欠玻利維亞人民與全世界一個解釋!」報告出爐後如此回應道的莫拉萊斯,遭艾尼茲政府指控煽動叛亂與恐怖主義,並被禁止參與5月大選,但是莫拉萊斯所屬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總統候選人、前財政部長阿賽(Luis Arce)仍在民調中領先。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