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第九屆第八會期立委評鑑成績出爐!
公佈25位優秀、5位待觀察立委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0/03/31

公督盟自2007年成立以來,持續14年,累積共24次立委評鑑,橫跨3屆,是國內唯一評鑑待觀察立委的團體,第八會期立委評鑑共選出25位優秀立委、5位待觀察立委,記者會將公布優秀立委及待觀察立委名單及完整評鑑統計數據,除了發布第八會期評鑑報告外,也將針對選舉會期,國會所產生的亂象及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相關整體表現數據,進行跨屆期的比較與評析。

雖然第九屆已經結束,公督盟從過往不論立院是否為選舉會期,還是堅持進行完整的立委評鑑,無論立委是否連任,公督盟還是認為有義務如實如質的呈現,第八會期的立法委員於國會問政表現,替民眾回顧並檢核,公布哪些立委坐領高薪,卻只顧選舉顧票,不僅疏於問政又待忽職守?又有哪些立委,勤於監督政府施政,並在預算會期嚴格把關國家預算!

公督盟第九屆第八會期評選優秀立委共25位!

民進黨團共有18位優秀立委;時代力量黨團共有3位優秀立委;國民黨團共有4位優秀立委,在待觀察名單部分,民進黨團為余天委員、林岱樺委員;國民黨團為黃昭順委員、吳志揚委員、沈智慧委員。

立法院第九屆第八會期立委(依姓名筆畫排列)

 

內政

外交

國防

經濟

財政

教育

文化

交通

司法

法制

社福

衛環

黨團

幹部

優秀

立委

李俊俋

張宏陸

許毓仁

鄭秀玲

江啟臣

陳曼麗

趙天麟

徐永明

郭國文

陳亭妃

賴瑞隆

江永昌

黃國昌

林奕華

柯志恩

張廖萬堅

黃國書

蘇巧慧

李昆澤

林俊憲

鄭寶清

周春米

邱泰源

陳靜敏

劉建國

從缺

待觀察

名單

余天

黃昭順

從缺

林岱樺

從缺

從缺

從缺

吳志揚

沈智慧

從缺

-

 

公督盟立委評鑑作業分為初審、複審兩個階段,初審階段由五個評鑑小組「基本表現及公民評鑑小組」、「言行及官司評鑑小組」、「法案評鑑小組」、「預算案評鑑小組」、「正副院長及黨團幹部評鑑小組」組成,前後共歷時半年,經14次嚴謹的初審會議討論,累計1180人次公民評鑑立委質詢影片,並於3月29日舉辦複審大會,複審委員以初審評鑑結果為基礎,議決第八會期的優秀立委、優秀立委(黨團幹部)及待觀察立委。

公督盟評鑑共有19大項,更可細分為48項指標,主要使用立法院公開資料,針對委員出缺席、質詢、法律案或預算案審查、提出法律及預算提案之表現,以及是否有預算合理刪減成案,進行統計。再加上質化資料公民評鑑立委質詢影片、立法委員資訊揭露狀況、特殊事蹟和是否提出符合陽光公益(義)/侵害人權或違反重大公益之法案、預算、不當言行等加減分指標,進行質量兼具的立委評鑑。

公督盟理事長吳鯤魯表示:「公督盟希望能夠最完整、最有力的去展現國會改革評鑑,因此我們經過嚴謹程序,從小組會議、複審大會、到最後公布結果。對公督盟來說,我們不只重視個別立委成績,同時透過立委評鑑,督促國會整體結構、立委整體表現、朝野黨團互動,達到更符合民主國家期待的方向。」

藍綠皆有待觀察立委 余天、林岱樺、黃昭順、吳志揚、沈智慧上榜!

本會期的待觀察名單有五位委員,為本屆待觀察立委最多的會期,分別是內政委員會民進黨籍的余天委員和國民黨籍的黃昭順委員、經濟委員會民進黨籍的林岱樺委員、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國民黨籍的吳志揚委員及沈智慧委員。

余天委員雖於內政委員會出席率達88%,惟其口頭質詢次數僅1次,參與審查率亦與所屬委員會平均相差28.67%,相差甚遠。余委員雖於第七會期方到職,但其並非首次就任立法委員,如此表現未展現出立院熟手的姿態,未能發揮立委職能相當可惜。

黃昭順委員係本次待觀察名單中實質參與較多的一位,但仍未能符合公眾期待。其委員會出席率100%高於其所屬委員會的92.53%,但其口頭質詢率與參與審查率皆僅有50%,意即黃委員大部分會議都有簽到或與會,但並未實質參與討論或提出質詢,難以滿足社會對立法委員的期待,故墜入待觀察名單。

林岱樺委員與沈智慧委員,無論出席率、口頭質詢率,亦或參與審查率皆低。其中,甚至出現林委員僅口頭質詢過3次,沈委員口頭質詢僅1次、參與審查僅1次的誇張紀錄。公督盟理解最後一個會期多數委員都忙於競選連任,但兩位委員如此表現,如棄守立法委員職責,難以滿足人民對立委最基本的期待,公督盟再次強調若立委未善盡監督職責,就是護航執政黨,無論是執政黨林委員或在野黨沈委員都難辭其咎。

吳志揚委員出席率55.56%與參與審查率皆僅約50%,而口頭質詢率僅31.58%,顯見其參與不到半數的立院工作,並未全力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絲毫不像是在野黨立委應展現的戰力。

公督盟常務監事謝東儒表示:「對公民來說,這樣的結果是無法讓人喜歡的。尤其本會期是選舉會期兼預算會期,立委卻成為行政部門的手腳,應該要刪減的預算都沒有處理。」.

公督盟副執行長田君陽也表示:「立委領有與部長一樣的薪水,並不會因為選舉期間而變少。但立委們卻未能在本會期正常發揮,是否應將坐領19萬的高薪捐出來,以符合民眾期待。」

上述五位委員在法律領銜提案方面,表現掛零或低落,此結果不經令人質疑身為立法委員,每月享有40餘萬的公費助理補助,為何卻未反映在立委職權行使之上?公督盟強調法案及預算絕不是遞交提案而已,實質的參與法案及預算的審查才能真的落實立委專業審查的精神!相互制衡(check and balance)是民主法治國家的主要精神,立法權的三大職責即是監督行政權、預算審議和立法修法。

人民選出立法委員,即是期望委員們能夠代表人民監督行政部門,揪出施政缺失以及改進行政效率,這才是立委身為代議士之職責所在。立委怠於行使法律所賦予其質詢及法案、預算審查之權力,等於變相護航執政黨,這不是失職,什麼才是失職!

立法院第九屆第八會期待觀察立委與所屬委員會比較表

黨籍/

待觀察委員姓名

民進黨

余天

國民黨

黃昭順

民進黨

林岱樺

國民黨

吳志揚

國民黨

沈智慧

出席數(簽到)/

該委員會應出席數

22/25

25/25

8/12

15/27

7/27

出席率/

該委員會平均(%)

88.00/92.53

100.00/92.53

66.67/88.89

55.56/86.73

25.93/86.73

實際口頭質詢次數/可口頭質詢次數

1/24

12/24

3/11

6/19

1/19

口頭質詢率/

該委員會平均(%)

4.16/56.11

50.00/56.11

27.27/63.64

31.58/56.02

5.26/56.02

參與審查數/該委員會法案預算審查數

12/20

10/20

6/13

12/24

1/24

參與審查率/

該委員會平均(%)

60.00/88.67

50.00/88.67

46.15/77.95

50/65.97

4.17/65.97

法律主提案第一人/

非第一人

2/0

0/1

0/0

4/1

0/1

預算刪減金額

$0

$0

$5,000,000

$0

$0

 

第八會期優秀立委(黨團幹部)從缺!

本會期為預算會期,除了立委們應在委員會積極審議各單位預算,黨團幹部也應積極協調通過委員會初審後的預算協商,讓109年度的預算如期通過,使國家運作得以正常。

但適逢本會期為立委的選舉會期,各黨團不僅未要求黨籍立委積極審查預算,反而達成於法定會期暫停開會的默契。身為最大黨兼執政黨的民進黨團,竟然未積極審查預算,反而率先提案立院從12月18日至12月30日停開立法院院會及各委員會,各黨團也立刻跟進,通過該項停會的提案。

從本次的暫停開會,就可以看出我國的立委諸公們,相較於關乎本身前途的選舉時程,任何國家法案、預算等事務皆可暫停。其中除了肇因於立委、黨團的選擇外,似應一併檢視我國立委選舉制度,是否有可檢討的地方,未來得以避免一遇選舉會期,立院就要停擺數周的荒謬現象。

綜合個人表現及黨團表現,本會期經評鑑小組決議,第八會期參與黨團幹部評鑑者欠缺傑出表現,因此優秀立委(黨團幹部)從缺,各黨籍委員忙於投入選舉,疏於國會問政,令國人感覺失望,因此第八會期不頒發優秀立委(黨團幹部)獎項。

惟並非擔任黨團幹部的立委都未善盡自身職責,第九屆第八會期經調查共有4位黨團幹部參加一般委員會的評鑑,分別是民進黨團李俊俋、時代力量黨團徐永明、鄭秀玲和黃國昌參加一般委員會評鑑,皆在一般委員會評鑑中獲得佳績。

 

法案評鑑拚質化!高達106筆法案獲評陽光公益(義)法案!

第九屆符合陽光公益(義)之法案數量統計結果如表三,第八會期共筆提案被法案小組列為陽光公益(義)法案,較第七會期少了10案,又第八會期總提案數量共423案, 為本屆提案數量最少之會期。其原因可能與新屆立委選舉及最後一會期法案提案之成效有關。面臨2020年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地方委員將心思多放於選民服務,以獲取新屆立委的資格。而最後一會期,在面臨新國會的誕生,對於法案之提案,是否有實質上的意義,此部分仍需多探討。

   第八會期,為本屆最後一個會期。在面臨2020年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之情勢下,立委對於法案之提案有其明顯變化。

法案提案數量為本屆最少且實質意義未明:因選舉在即,地方立委為取得新一屆國會入場券,多將心思放於地方選舉之選民服務,進而壓縮在國會應負的職責。對於新國會即將誕生,委員於本會期之法案提案,是為將提案留給新國會委員延續下去、抑或僅是應付本會及選民,其實質意義有待商榷。法案三讀多與民生相關:因應選舉政治立場及兩岸關係變化,《消防法》、《貿易法》及《反滲透法》如期三讀通過。但《反滲透法》之迅速通過,卻引來社會極大爭議,包含其來源定義模糊;無主管機關,人民恐無救濟管道…等等,反應出立委在此三讀提案上,到底是為人民真正的福祉做考量,抑或是為選票而三讀,其背後目的仍需多加思考。

而公督盟法案評鑑小組委員陳姿縈表示:「因選舉會期,法案提案數量下滑、內容品質明顯低落。而指標性的律師法,延宕許久後開始浮出檯面;較為政治面的貿易法、反滲透法、卻在本會期迅速回應。正值防疫期間,國會是否也能迅速回應人民期待,不一定要有巨大法條,就算僅是一些較小的法條,也能讓人民知道,我們有哪些權利是不能被逾越的。」

表一:第九屆法案小組列為陽光公益(義)法案筆數:

                會期

項目

第一會期

第二會期

第三會期

第四會期

第五會期

第六會期

第七會期

第八會期

陽光公益(義)法案筆數

231

123

208

125

59

130

116

106

委員當會期所提案筆數

1227

668

754

665

587

544

639

426
 

社福衛環委員開會時間近4小時,司法法制最短約2小時!

本會期各委員會中的平均出席率中,除了經濟與司法法制兩個委員會未達90%,其他委員會出席率皆在90%以上。尤其財政委員會還達到了99.40%的出席率。各委員會的質詢率及審查參與率大部分皆高於七成,質詢率較低的有內政委員會56.11%、經濟委員會63.64%、司法法制委員68.52%,法案預算審查參與率較低的則是司法法制委員會的56.02%。

表二、各委員會平均出席率、質詢率、法案及預算審查參與率比較表

委員會

委員會平均出席率

委員會平均質詢率

平均法案及預算參與率

平均開會時間

內政

92.53%

56.11%

88.67%

3小時7分鐘

外交國防

94.44%

71.21%

85.90%

2小時27分鐘

經濟

88.89%

63.64%

77.95%

2小時58分鐘

財政

99.40%

90.26%

95.05%

3小時31分鐘

教育文化

95.60%

83.12%

82.33%

2小時53分鐘

交通

98.89%

73.33%

73.33%

2小時45分鐘

司法法制

86.73%

68.52%

56.02%

2小時13分鐘

社福衛環

95.60%

86.92%

75.48%

3小時44分鐘

因面臨2020年總統大選及新國會選舉,本會期質詢率及法案預算審查參與率較上一會期明顯下降,又以內政委員會之質詢率,從82.14%降為56.11%,下降26.03%最多。各委員會的平均開會時間約在3小時左右,僅有社福衛環委員會的開會時間較長,平均來到近4小時。

公民評鑑質詢表現:賴瑞隆、張宏陸全院最高!

本會期在公民評鑑的指標中,共有1180人次的評鑑問卷,委員會平均分數非常接近,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委員會的得分最高委員,若以黨團來標示,有6位民進黨、1位國民黨、1位時代力量。

公民評鑑質詢表現中,委員會得分最高委員以民進黨黨團最多,6位民進黨黨團立委分別是內政委員會的張宏陸(18.875)、外交國防委員會的林靜儀(18.625)、經濟委員會的賴瑞隆(19.125)、教育文化委員會的吳思瑤(17.875),司法法制委員會的管碧玲(17.5)、社福衛環委員會的陳瑩(17.25)。其中賴瑞隆委員表現最為亮眼,是本會期所有公民評鑑分數中獲得最高分的委員。

而國民黨黨團於本會期有交通委員會的許淑華(18.25)拿下最高分。時代力量有財政委員會的黃國昌委員(17.625)

第八會期63位立委自主揭露兼任狀況!

本會期共有63位委員主動繳交資訊揭露,公開率為55.75%,較上一會期減少近十位,其原因可能與選舉將近有關,委員們花較多心力於地方選舉,而選擇放棄繳交第八會期的評鑑加分資料。近年來,公督盟力推「立委專職化」,期望避免利益衝突的問題。對於這些願意提供資訊揭露的委員,我們給予肯定,但很遺憾仍有50位的委員未提供這些相關資料,公督盟希望這些未提供資料的委員,可以自行向選民揭露。

表三、第九屆各會期繳交資訊揭露概況表:

第一會期

第二會期

第三會期

第四會期

第五會期

第六會期

第七會期

第八會期

64

70

77

77

75

69

71

63

 

立委資訊揭露屬立委們主動繳交資料的部分。因本項指標皆是立委自行填答,公督盟皆循往例在公布評鑑結果前,將填答資料上網公開,並未進行任何實質審查,公督盟未來將持續以公開資料的方式,讓各界共同檢視立委兼任職務的情況。

延宕122天! 20205兆國營事業預算還在審?

依據《預算法》第51條,109年度預算案必須在前一年度(108年)11月30日前審議通過,內容包含2兆中央政府預算及5兆多的國營事業預算及基金。至今年度早已過了四分之一,國營事業預算仍躺在立法院內,試問哪家企業可以接受已近年中,而當年度預算仍未通過的情形?

事實上國營事業預算延宕,並非今年獨有,此一現象連年如此,卻未見立院積極改善!當國營事業預算未審理通過,國營事業卻仍能持續運作不倒,這便表示監督機制出了問題!而出現了漏洞卻不填補,這就是立法院的失職!

而針對本會期預算刪減一事,公督盟預算評鑑小組召集人李宗黎表示:「光看刪減金額不夠,應該看金額是否用在刀口上。針對不合理的項目、不對的政策、不對的計劃、甚至不應該存在的組織,都應該探討。太多可以改革的事項,希望媒體也能深入這方面,挖掘報導。」

表四、近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三讀時間與延宕天數概況

年度

法定日期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通過日期

延宕天數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及非營業部分通過日期

延宕天數

102

101/11/30

102/01/15

46

尚未通過

-

103

102/11/30

103/01/14

45

104/01/13

411

104

103/11/30

104/01/23

54

104/06/15

197

105

104/11/30

104/12/18

18

105/12/30

396

106

105/11/30

106/01/19

50

106/11/21

356

107

106/11/30

107/01/30

61

107/12/07

372

108

107/11/30

108/01/10

41

108/11/08

343

109 108/11/30 109/01/20 51

尚未通過,截至3月31日

122

 

「黨團協商參與指標」柯建銘、曾銘宗併列參與度最高

黨團協商目的不外乎解決少數立委利用杯葛、癱瘓議事等行為,阻撓法案通過。朝野協商的制度成為立法院另類化解衝突、減少對立的工具之一。

在第八會期的107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法定會期結束,總計由蘇嘉全院長召集10場黨團協商,本會期雖然並沒有無黨團幹部全勤參與黨團協商,但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與國民黨總召曾銘宗共參與8場協商,併列為黨團幹部之最。

自從本指標設立後,柯建銘總召已經5度蟬聯冠軍,若討論誰是黨團協商最積極參與者,除了主持議事的正副院長之外,就是民進黨的柯建銘總召。第八會期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與柯建銘並列參與度最高,可見兩大黨都有固定參與協商之代表。其餘小黨幹部則無如此明顯,時力最多為黃國昌的5次,親民黨團為李鴻鈞的5次。

 

公督盟立委評鑑明顯改變立院生態,推動國會正向改變!

公督盟自2007年創立以來,持續關心立院的表現,以統計數據來看,第九屆立委的整體表現較第七、八屆好,成功將立委從「兼職」變為「專職」,總體而言,以三個屆期來看,各委員會的平均發言率已經從第七屆的58%、第八屆的69%,至今第九屆提升到達85.29%,公督盟立委評鑑明顯改變立院生態。緊接著第十屆國會,公督盟也將緊盯立委表現,動態修正評鑑指標,發揮公民監督的力量!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被評選為優秀立委,是否能繼續連任,原因相當複雜。包含政黨內規、派系角力、候選人特質等,我們尊重各政黨選擇。但關鍵是,公督盟評選出的優秀立委不是不能被淘汰,挑戰者要證明自己可以更好。且如果你的選區裡有優秀立委,應該要恭喜你們有優秀立委DNA的傳統,未來繼任者也會有壓力。同樣待觀察立委如果當選,除非是買票、做票,不然還是由人民自由意志選出來的,我們也給予尊重,當然還是希望大家能以議會殿堂表現而非選區服務評斷。公督盟仍舊會持續完整呈現每個會期立委完整表現,並公布於網站,彙整成民間版選舉公報,成為選民投票的重要參考。」

表五、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委員會基本表現比較表

第七屆立委基本表現(委員會平均)

 

出席率(%)

開會時間(小時)

發言率(%)

法案及預算

平均審查率(%)

通過法律(案)

第一會期

93

3.0

44

無統計資料

50

第二會期

98

3.7

56

無統計資料

67

第三會期

98

3.7

62

無統計資料

113

第四會期

95

4.4

57

無統計資料

83

第五會期

97

3.6

58

無統計資料

65

第六會期

95

3.6

67

無統計資料

73

第七會期

95

3.9

63

無統計資料

92

第八會期

86

4.4

57

無統計資料

94

平均

94.63

3.79

58

無統計資料

79.63

第八屆立委基本表現(委員會平均)

 

出席率(%)

開會時間(小時)

發言率(%)

法案及預算

平均審查率(%)

通過法律(案)

第一會期

97

4.37

76

無統計資料

11

第二會期

96

5.00

79

無統計資料

69

第三會期

95

5.08

69

無統計資料

51

第四會期

95

4.62

65

無統計資料

101

第五會期

89

3.82

65

無統計資料

70

第六會期

90

3.47

65

無統計資料

88

第七會期

95

3.42

73

無統計資料

85

第八會期

95

3.13

60

無統計資料

71

平均

94.00

4.11

69.00

無統計資料

68.25

第九屆立委基本表現(委員會平均)

 

出席率(%)

開會時間(小時)

發言率(%)

法案及預算

平均審查率(%)

通過法律(案)

第一會期

97.92

4.25

87.56

無統計資料

52

第二會期

98.11

4.60

88.19

88.64

93

第三會期

98.13

4.19

89.50

91.35

54

第四會期

98.67

4.63

89.0

88.0

69

第五會期

97.87

4.11

84.97

83.08

73

第六會期

97.72

4.01

85.03

78.0

82

第七會期

94.74

3.41

84.0

83.87

88

第八會期 94.01 2.95 74.14 79.34

79

平均

97.15

4.02

85.30

84.61

73.75

 

 

時間:2020年3月31日(二)10:00-10:30

地點:立法院委員研究大樓101室

10:00~10:05開場介紹與會來賓

10:05~10:10公布9-8優秀及待觀察立委名單、立委問政表現總表與各項指標統計數據、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立委基本表現總表(委員會平均)

10:10~10:25綜合評析

10:25~10:30公布統計資料及Q&A

出席來賓:

吳鯤魯(公督盟理事長)

謝東儒(公督盟常務監事)

李宗黎(公督盟預算評鑑小組召集人)

陳姿縈(公督盟法案評鑑小組委員)

張宏林(公督盟執行長)

田君陽(公督盟副執行長)

 

附表一、第九屆第一會期至第八會期優秀立委、優秀立委(黨團幹部)獲獎統計表

累計獲獎次數

獲獎委員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人數

獲獎8次

李昆澤、李俊俋、徐永明、賴瑞隆

4

獲獎7次

江永昌、黃國昌、蔡適應、蔣萬安、鄭寶清

5

獲獎6次

吳思瑤、林俊憲、柯志恩

3

獲獎5次

尤美女、周春米、林昶佐、洪慈庸、張廖萬堅、陳曼麗、黃國書、劉建國、羅致政

9

獲獎4次

王定宇、李彥秀、張宏陸、莊瑞雄、曾銘宗、劉世芳、蕭美琴、蘇巧慧

8

獲獎3次

吳玉琴、吳琪銘、邱志偉、邱泰源、洪宗熠、陳其邁、陳亭妃、黃秀芳、黃偉哲、盧秀燕、蘇治芬

11

獲獎2次

江啟臣、李麗芬、張麗善、陳靜敏、趙正宇、蔣乃辛

6

獲獎1次

Kolas Yotaka、何欣純、余宛如、吳焜裕、林奕華、高潞.以用.巴魕剌、許淑華、許毓仁、郭國文、陳宜民、陳怡潔、趙天麟、蔡易餘、蔡培慧、蔣絜安、鄭秀玲、鍾孔炤、蘇震清

18

備註:

1.Kolas Yotaka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7年7月16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5會期)

2.張麗善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7年11月2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5會期)

3.陳其邁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7年11月3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5會期)

4.盧秀燕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7年11月20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5會期)

5.黃偉哲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7年12月25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5會期)

6.高潞.以用.巴魕剌 中途離職,生效日期:108年9月4日(僅評鑑至第9屆第7會期)

7.蔣絜安 到職日期:107年7月17日(從第9屆第6會期開始評鑑)

8.林奕華 到職日期:107年11月9日(從第9屆第7會期開始評鑑)

9.陳靜敏 到職日期:107年11月9日(從第9屆第7會期開始評鑑)

10.郭國文 到職日期:108年3月21日(從第9屆第8會期開始評鑑)

11.鄭秀玲 到職日期:108年9月11日(從第9屆第8會期開始評鑑)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民眾對國會超不滿 公督盟說國會很進步 你說奇怪不奇怪?
2018-02-07 Yahoo論壇 林濁水

第一次由民進黨主導的國會已經運作屆滿2周年了。根據媒體民調發現,民眾對立法院不滿意度高達54.06%,滿意度只有27.59%,實在很慘。

民眾觀感這麼差,國民黨自然把罪怪到多數黨民進黨身上,認為不必交代:國民黨自己佔國會多數時,民眾對國會評價早就這麼差了。

很特別的是,一向站在對國會採取強硬監督立場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站出來替國會講話,強調:本屆立院進步很大,甚至有地方已經比多數西方國家國會好許多了。

顯然過去一直強調自己站在人民立場的公督盟,突然一下子變成站在多數民眾的對立面了。

這真是奇特。那麼到底民眾對,還是公督盟對?

公督盟強調立法院已經比多數西方國家國會好許多,指的是立法院包括從委員會到院會和朝野協商實施了全程轉播等措施,這些措施使立法院比西方國家議會透明得更徹底。

這一點公督盟是對的。因為除了審查會之外,立法院連協商過程都必須經過全程轉播,換句話說,協商必須完全公開。

儘管國會議事公開是普世民眾的要求,但是西方國家的國會在協商是以不公開為原則的。像德國最近各黨組閣的協商,過程就從不公開,否則現在德國的內閣要組得成的機會就沒有了。

至於台灣,號稱協商公開,雖然緊要關頭仍然有兩大黨避開時代力量的秘室協商,也有避開鏡頭的所謂「陽台協商」,但是無論如何,協商是禁止不公開的。所以國會公開,台灣是世界第一,的確沒有問題。

可是,依據民調,台灣有58.95%民眾認為新國會不公開透明,只有22.92%民眾認為夠開放透明,這顯然是對先進民主國家的國會缺乏了解造成的。

這一點,公督盟對了,多數民眾錯了。

國會透明會世界第一,公督盟發揮對國會的督促是最關鍵因素,公督盟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公督盟的督促下,立法院在「業績」上世界第一的還不只是透明度而已。國會議員平均出席簽到率、質詢率、甚至發言率世界第一大概也跑不掉,尤其每位國會議平均提案數量更是超級的世界第一。

不必懷疑,這成就完全是公督盟努力監督的結果。因此,對國會的監督能量尤其是議事主導能量,公督盟居世界國會監督團體第一,也真可以當仁不讓了。

於是接下來的問題是,假使立法院的透不透明問題是公督盟對了,絕大多數民眾錯了。那麼國會運作民眾認為遭透了,公督盟認為很不錯,是不是民眾理所當然又錯了?這就倒過來了,這個問題是民眾對了,公督盟則是大錯特錯了。

如果民眾錯了,那麼我們立法院那麽多的第一又是怎麼一回事?

道理不難,那就是凡事並不是把「量」都衝到世界第一就是好事。

在許多的第一上面,例如出席簽到率第一不必懷疑,肯定是好事,但是其他的第一就有問題了。
凡事有時太多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壞事,是這樣嗎?

是的,例如,人一定要有白血球,感染生病時白血增加也一定是好事,但是一年到頭白血球都超多,那八九不離十,肯定是患了血癌,很要命的,白血球是太多了,但是卻是有缺陷的,麻煩的。

立法院立委多到世界冠軍的提案,就絕大多數就是這種缺陥而有害的白血病提案或是血癌提案。

一般國家國會議員的提案,尤其是法案一定不會太多,而且要多也多不了,要是多了,品質保證值得懷疑。

一般內閣制和雙首長制國家,國會通過的法案絕大多數是內閣提出,議員的提案很少。

理由是只要關心立法過程的人一定都知道,一個法律制定下來一定要能讓民眾願意受到拘束,又對社會價值的實踐國家政策的推動有積極幫助,還把負面作用降到最小可以平息至少緩和社會衝突不會激化對立,並不簡單,非要有非常嚴密的立法規劃,非常充實的資訊依據和價值拿捏不可。由於內閣上台時既在選舉時得到多數民意的授權,決定立法時的價值選擇有他的正當性,內閣又可以指揮有極為龐大的資源條件的各政府機關做法案周詳的規劃;相對的,個別的國會議員,他的民意授權基礎相當侷限,法案助理編制和資訊資源的規模和專業比起行政機關小到不行,所以國會提案完全由內閣主導。國會議員除非天縱英明,很少提案,提了案也很少通過。

至於總統制的美國,講究行政立法分立,總統沒有權力向國會直接提出法案。為了解決立法品質問題,美國作法有兩個,一個是建立極為龐大的國會職員編制。2011年統計,國會職員14072名。眾議院轄下有2448名;參議院則有1, 753名。至於個人助理眾院7569人,平均一人18位助理。參院個人助理3837人,平均一人38位助理。另一個是總統提出立法計劃,由國會議員在「程序上」加以完成。

只是縱使條件是這樣,美國國會議員的平均提案量仍然比不上當前的中華民國立委多多。

台灣的立法委員立法條件這樣差,提案量卻多到嚇死人。例如前年,立委才就職不到兩個月,有幾位就已經提了三、四十個法律修正案。這樣大量的急就章,其中絕大多數是像缺陷白血球一樣的有缺陷法案是不必懷疑的。缺陷法案既多就必然泛濫成災。例如2017年11月2日審查「所得稅法部分修正草案」,除了政院版本外,各黨團及委員又提了46案,結果委員會花了一天的工夫卻連提案案文都沒有唸完,根本連詢答和審議都不可能進行。又如最近的臨時會,委員甚至在朝野協商時都瘋狂提案,於是協商會變成了「不斷電委員會」、「無釐頭無秩序委員會」,耗費時間、浪費公帑不說,行政院還不得不叫公務員提出對策說明,奉命的公務員表面上正經八百提對策,心頭徹底瞧不起自已要花時間花力氣對眾多的血癌提案提對策,在公督盟監督下和立委共同演出一場荒謬劇。

立委們知道他們這樣做對立法品質是傷害,對自己和助理及公務員是浪費生命嗎?

不知道的很少,但是他們不敢不這樣做,因為立委提案、發言、質詢的「量」是公督盟要求的立委評鑑依據。這種唯量是問的評鑑標準建立後,眾立委唯恐量輸給別人以致於成為「待觀察」的壞立委,於是便拚命提案,這唯量是問的荒謬性早就很明顯了,例如2008年和2009年有一位對國防外交完全外行,常鬧笑話的耍寶立委,就是因為量衝得很符合公督盟的喜歡被連續評為外交國防委員會第一名立委。

由於這景況既好笑,又令誠實認真的立委痛苦——痛苦是因為要提好法案,一位認真的立委一年能提一個就非常了不起了,但是這樣地好好提案的話肯定被評成為「待觀察」的壞立委——所以有立委建議公督盟調整評鑑標準。公督盟聽到建議很火大,說案提得好不好是立委的事,跟公督盟沒關係,後來公督盟雖然微調了評量的權重,但是心中到底非常不以為然。這次立法院臨時會民黨團嗆將聲以1600多案的「海量提案」杯葛總預算草案,要求黨籍每名立委至少提50案,有人甚至已提了200案。這把民進黨團嚇到了,為加快審查法案進度,黨團限制黨籍立委提預算刪減案的數量。問題是這樣雖然可以讓預算審查有比較充裕時間,品質可以改善,讓預算可以通過,並且讓大家不必浪費生命處理血癌提案,但是這就牴觸了公督盟唯量的主張,於是痛批民進黨限制數量是「大開民主倒車」。

監督國會的目的不是在促成立法品質上升嗎?現在公督盟提案唯量是問的監督方法禍害已經這麼明顯了,公督盟還不准立委違背,難道公督盟立場真的已經變成只要立委對公督盟乖就好,立法品質下降沒有關係?

這個一直非常熱血,也的確曾對國會改革有一些貢獻的公督盟,已經變成維護自己權威優先於對國家有利,甚至於有害國家都沒關係了嗎?真可惜啊。一直那麼熱血,也得到不少人支持,以致於主導國會運作能量世界第一的公督盟,連立委都怕得要命的公督盟,甚至和民眾立場對立都堅持自己才對了。這樣的公督盟,已經不可能期待誰去監督他了。那麼在監督別人之前,公督盟可以花點工夫監督一下自己嗎?如果國會應該該改革,公督盟的傲慢心態是不是也可能改一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