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一週年:回顧世界上第一場同志遊行的誕生

2020/05/17
《當彩虹昇起:LGBTQ平權運動紀實》作者
譯者: 
【編按】今天是台灣同婚通過一週年,同志團體仍在繼續爭取跨國同婚和反對職場歧視。時報出版的新書當彩虹昇起:LGBTQ平權運動紀實紀錄了1960年代以來波瀾洶湧的歐美同志運動,討論的範圍涵蓋社運、政治、音樂和影視等流行文化,可以一窺LGBTQ運動的成就和文化影響。本文節錄自書中「克里斯多福街解放日」一章,紀錄了1969年紐約石牆暴動後隔年,全世界第一場同志遊行在紐約克里斯多福街發生的始末,也可以看出當時運動內部就存在基進和保守的路線分歧。

「1969年6月27日星期五晚上以及1969年6月28日星期六將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這是首次有數千名同性戀男女走上大街,抗議多年來在紐約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所以請看看克雷格‧羅德威爾及他的伴侶弗雷德‧沙堅特(Fred Sargeant)在同性戀青年運動時印製的5千份社區傳單,他們將傳單散播到整個城市,呼籲同性戀者抵制像石牆酒吧這種被黑手黨掌控的酒吧,他們要屬於自己的酒吧。

一群示威者參與紐約時代廣場的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遊行,攝於1969年。(時報出版提供)

整個城市充滿嶄新、無畏的活力。事件發生後的第一個星期三,《村聲》發表了一篇被認為輕蔑、恐同的文章,群眾聚集在外,揚言要燒掉他們的辦公室。於是發生了更多衝突、更多人遭到逮捕,但正如一位目擊者所說:「消息已經傳開了,克里斯多福街應該解放,同性戀早就受夠被壓抑了。」

這場餘波過後,抗爭者知道他們不能失去動力。突擊同志酒吧的行動仍持續著,有些由派恩領頭。1969年10月,石牆酒吧關閉。

在越戰反抗勢力及黑豹黨的刺激下,普遍認為勢必採取基進策略。馬太辛協會與比利提斯女兒會被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取代,這是第一個名稱裡直接使用「同性戀」一詞的社會團體。同性戀解放陣線的目標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不平等現象,包括抗議資本主義帶來的不公,但也很快被專注於男女同性戀者的同性戀行動聯盟(Gay Activists Alliance)取代。

克雷格‧羅德威爾大約有五年期間都是該領域的代表人物。從1965年4月17日,馬太辛協會的白宮遊行,之後羅德威爾每年都舉辦「年度提醒」(Annual Reminder)示威活動。第一次舉辦時只有39人參加,雖然言論及衣著都很保守,但骨子裡依然基進。1969年11月2號在羅德威爾的公寓舉辦會議時,提出了一項新提案:

為了加強重要性,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包括為了更遠大的理想、理念所做的努力──也就是我們的基本人權,時間及空間上都必須加強推進年度提醒活動。

我們建議每年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在紐約舉辦示威遊行,以紀念1965年在克里斯多福街的自發性遊行,這場遊行就叫做「克里斯多福街解放日」,沒有任何穿著或年齡的限制。

同時我們也提議應該聯繫全國相關同性戀組織,建議他們在那一天同步舉辦遊行,向全國展現我們的團結力量。

於是,由克雷格‧羅德威爾、弗雷德‧沙堅特、布蘭達‧霍華(Brenda Howard,同志遊行之母)、艾倫‧布洛伊迪(Ellen Broidy)、琳達‧羅德斯(Linda Rhodes)等人號召的克里斯多福解放日,全世界第一場同志遊行,就在1970年6月28日星期天舉行,紀念1969年石牆事件屆滿一週年。

同一個週末,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都舉辦了遊行。隔年,兩位曾在石牆酒吧以變裝皇后自稱的瑪莎‧強森(Marsha P. Johnson)及希薇亞‧里維拉(Sylvia Rivera),也創立了新組織街頭跨性別行動革命(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簡稱「STAR」,專門協助遭到孤立的邊緣人,例如性工作者、無家可歸者,他們提供庇護所,稱為「星光小屋」,一開始是一個拖車後廂,後來是一間公寓,他們以性工作籌措資金創辦這間小屋,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當彩虹昇起:LGBTQ平權運動紀實》。(時報出版提供)

1971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天,有更多城市加入克里斯多福街解放日遊行,包括波士頓、達拉斯、密爾瓦基(Milwaukee)、巴黎、西柏林、斯德哥爾摩、倫敦。歐洲第一個由協會官方舉辦的同志遊行於1972年4月28日在德國明斯特(Münster)舉行。

1972年,英國的布萊頓、美國的亞特蘭大、水牛城、底特律、華盛頓特區、邁阿密、費城也加入遊行。「同志驕傲遊行」正式誕生,這個名詞的創始者一般認為是克雷格‧史庫恩梅克(Craig Schoonmaker),雙性戀社運者布蘭達‧霍華及羅伯‧馬丁(Robert A Martin)亦支持使用這個詞彙。

1973年,不同社會經濟體、性別表現不一致者與有色人種、以及希望呈現更多中產階級(及白人)「受尊敬」的同志樣貌者,各族群間的關係愈來愈緊繃。第三屆紐約克里斯多福街解放日的舞台上,希薇亞‧里維拉向群眾發表演說,譴責他們的兄弟姊妹在監獄裡得不到支援,經常遭受強暴或受暴力對待:

「來星光小屋看看這些人吧⋯⋯他們正試著為我們所有人做些什麼,不只是為了中產階級或白人俱樂部的裡的男男女女。這就是你們所有人該做的,站出來吧!」

下一個發表演說的是女同性戀及女性主義者珍‧奧利里(Jean O'Leary),他在演說中批評變裝皇后是在「利用女性」,變裝皇后李‧布魯斯特(Lee Brewster)馬上站上舞台,怒吼:「今天你可以在這裡慶祝,都歸功於變裝皇后在石牆酒吧所做的事!」布魯斯特的言論參雜著台下的噓聲與嘲笑,當然也有人支持。然而,存在於這場運動的分歧,就在這一天首次暴露出來。

許多年後,里維拉在接受訪問時說,他的朋友瑪莎‧強森死於哈德遜河後(死因仍不明),他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場運動把我撇除在外,但他們讓我再次站出來,出現在大家面前。」受排擠多年後,里維拉於1994年和石牆專業協會(Stonewall Veterans' Association)一起參與石牆事件25週年遊行。

1970年6月28日首次克利斯多福街解放日遊行,成為同志遊行的開端。(時報出版提供)

責任主編: 

Matthew Todd

著有《緊身衣》(Straight Jacket,2016),講述關於偏見對LGBT族群的影響,出版後極受好評,曾獲2017《Boyz》雜誌最佳LGBT著作獎。英國暢銷同志雜誌《態度》(Attitude)特約編輯——2016年邀請威廉王子拍攝雜誌封面,成為首次登上同志雜誌的英國皇室成員。馬修也是《衛報》(Guardian)、《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觀察家報》(Observer)、《新聞之夜》(Newsnight)等知名媒體的撰稿人。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