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香港:又一名「政委」被任命為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的廣播處長,無國界記者對此感到擔憂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2/08/17
資料來源: 

港府任命前香港駐歐盟代表張國財為香港電台(RTHK)廣播處長,他在擔任前職務期間曾參與對國際媒體的抹黑行動,無國界記者(RSF)對此感到擔憂。
2022年7月,香港政府宣布香港電台(RTHK)廣播處長李百全即將卸職,這位熟練的「政委」曾刪除數百小時的節目內容。但電台記者的欣喜之情並未持續太久:一個月後,政府指派另一名毫無媒體經驗的官僚張國財接任,且如同前任處長,張國財也以其對北京的堅定支持與忠誠而惡名昭彰。
自2019年起,張國財即擔任香港駐歐洲聯盟特派代表,根據無國界記者的統計,他已簽署至少58封公開信,指責主要歐洲媒體對港警的指控「毫無根據」。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表示,「港府任命一名參與國際媒體抹黑行動的官僚為香港電台廣播處長,這再次證明了他們對公眾獲取獨立資訊的權利毫不在意」。他並敦促民主國家「對北京政府施加更多壓力,使其停止專制政策並全面恢復香港享有的新聞自由」。

 

香港電台過去以其無畏的調查著稱,面對當地政府也毫不留情,近年來卻成為騷擾與資訊審查的目標。李百全於2021年3月1日就任廣播處長後,多檔節目遭到停播,更有數百集影片從香港電台的檔案庫與社群媒體上刪除。
在《中國新聞業大躍退》報告中,無國界記者揭露中國政府於中國本土及香港所建立的資訊審查與控制系統,及其對全球新聞自由與民主的威脅。

香港過去曾是新聞自由的堡壘,但在2022年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中,卻從前一年的第80名暴跌至第148名。而在指數所評估的180個國家地區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175名。

臉書討論

回應

法廣關台 重傷台灣
2020-10-22 中國時報 董竹英/前駐法國新聞人員

《中國時報》披露,教育部教育廣播電台每天同步播放「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新聞節目,因有民眾質疑不時傳遞「揚中貶台」、「親中批美」等內容,教育部決定19日起停播該節目,引起立委、學者等人質疑。
法廣為法國國營媒體,節目型態多樣,題材內容包羅萬象,全球各國發生之議題均有涉獵,並不囿於國內事務;報導來源除了駐全球各地的特派員提供即時一手的資料外,也經常邀請各地相關專家學者發表評論;電台從業人員與記者本於專業與客觀中立的新聞採訪原則,作平衡報導,並未受工作人員的國籍影響,也不因為是國營媒體而淪為法國政府的傳聲筒。
至於民眾質疑法廣節目傳遞「揚中貶台」、「親中批美」等立場偏頗內容,據了解,法廣華語部時有大陸籍或台籍人員,在台亦有特約報導人員;對於我駐法國代表處舉辦的活動或我國人士訪法,該台亦視新聞性而予採訪報導並刊登在華語網站;華語部記者同時接觸大陸、台灣、巴黎僑界、甚至其他來源的資訊後,其觀點難免有異於我國單方面認知,但大致尚屬客觀中立,而且有時被列為難得的參考資訊。法廣在台播出之節目是否屬立場偏頗的歪曲事實?建議教育部可上法廣法語部及華語部網頁瀏覽,做全盤了解。
我國自詡為民主自由的國家,國民亦應有容忍不同意見的素養。尤其是對於收聽率普及全球、迄今甚少發生報導立場偏頗的國際著名媒體之節目,政府單位似不宜隨民粹起舞、草率行事。
法國是個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向以捍衛新聞自由為傲。5年前,在巴黎發生《查理周刊》遭受恐怖攻擊,造成12死11傷的不幸事件,激起法國全國民眾團結一致,捍衛新聞自由的運動。如今,法國國營「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與我國教育部合作播出的節目,因為其節目立場偏頗而遭停播,豈不類似北韓、中國大陸的新聞管制思維?對一向標榜客觀中立報導的該台頗為諷刺。總部位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對本事件又如何看待?
主其事者為教育部,本案對於社會的民主教育又是扮演怎樣的一個示範呢?建請政府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