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被老師取笑羞辱 上工如打仗生死未卜
——基隆原民議員候選人拔耐的政見演說

2022/11/21
專欄寫手、中島美雪研究者

拔耐・茹妮老王在公辦政見發表會上舉著當事人斷指縫合後的照片。(照片來源:拔耐・茹妮老王)

「爸爸在工地受傷斷指,鮮血淋漓,但一起工作的女兒,第一時間不能叫救護車,只能帶著爸爸走到外面叫計程車去醫院。」

平地原住民基隆市議員候選人拔耐・茹妮老王,在 11 月 19 日的公辦政見發表會上,舉著當事人斷指縫合後的照片,跟大家解釋工地的潛規則:受傷後不能叫救護車、不能就近就醫、不能住院。

「另一個工傷的原民家屬,跟我說他沒有辦法再走進工地了。因為只要一踏進工地,他不用閉上眼睛,就會想起爸爸被鋼筋穿刺而死的畫面。」

今年(2022)6 月,基隆發生這樣一起嚴重的工傷事件。原住民工人的工安問題,再一次暴露出基隆市政的缺陷。

拔耐原先前是基隆市暖暖區市議員王醒之的辦公室主任,自去年 4 月政府通過《勞動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後,她不斷要求市府應進行宣導。

然而,一直到今年 6 月的議會臨時會質詢,拔耐才發現,市府就連一場宣導會也沒辦。

「先前勞動部發下來的 2,000 份宣導簡章,放在 5 樓社會處的書架上面,要民眾自行去索取。我們團隊只好自己去一個一個的工地跟檳榔攤宣導。」

「以前原民去挖礦,死在地底。出海捕魚,回不了家。現在去工地工作跟打仗一樣,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對一般人而言,原住民的職災可能只是社會新聞的一角。但對拔耐而言,這是她與族人的日常,甚至是她過去 30 多年來的牽掛。

紀錄台北新光士林紡織廠關廠抗爭的《那年冬天,我們埋鍋造飯》。(翻攝網路)

1971 年出生在台東原住民部落的拔耐,15 歲就離開家鄉,到台北新光士林紡織廠做女工。16 歲參與該廠的關廠抗爭,擔任建教合作生學生談判代表。高中畢業後,從事工人運動、河岸部落反迫遷運動。

台灣的都市原住民,不只在工地受身體的傷,在學校也可能受到心理的傷。拔耐在多年前參與到七堵區長安社區一處供原住民青少年活動的公共空間「格鬥天堂」,進行課後服務與文化傳承的工作。

「我們原住民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說是拉拉隊,意思是拉低平均成績。請問當你聽到孩子被這樣講時,心情跟我一樣會痛嗎?原民的大人無法安心工作,小孩還要被這樣糟蹋。」

所幸,在拔耐團隊與其他單位的協助下,受到照顧的原住民孩子積極主動,現在長安社區的幹部,是基隆社區裡最年輕的。在那裡,青年向老人學習、傳承來自原鄉的文化。在她擔任王醒之辦公室主任期間,又在議會提出原民實驗班、原語認證、原民文史呈現等多項議題。

《INA的味道 : 太平洋社區都市原住民世代》食譜書。(照片來源: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不管是原住民孩子的成長過程,還是原住民大人的勞動身影,拔耐與團隊都出版成書籍(上圖)、攝影集,成為基隆在地文化的一部分。

拔耐・茹妮老王在政見發表會上的演說,與其說是候選人在尋求支持,更像是都市原民的生命縮影。

基隆市政府對職災宣導的怠惰,損失的不會只是原民;而原民在基隆的文化傳承,成為網路上被推薦的深度旅遊之一,也為全台灣的人文風景,再添彩頁。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