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廢水最快7月排入海 民團嗆綠軟弱噤聲

2023/06/13
苦勞網記者

日本預計最快將於今年(2023)7月排放核廢水入海,引發週邊國家反彈,今天(6/13)勞動黨等民間團體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抗議,批評日本的核廢水排放政策,同時也呼籲民進黨政府應拿出更強硬態度,向日本表達嚴正抗議。

勞動黨等民團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抗議核廢水排放政策。(勞動黨提供)

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為穩定核電廠反應爐機組內的燃料棒,必須持續向反應爐灌水冷卻,這些冷卻水後續就成為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而且每天以140公噸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37萬噸核污水,貯存在核電廠內1,080個水槽中,而水槽容量預計最快將於今年(2023)夏天飽和,也因此日本政府急著將核污水排放至海中。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東電目標在夏季前後開始排放核廢水入海,12日已開始相關排放設備的試運轉,將以2周時間測試設備是否正常運作。

日本排放廢水的政策,受到週邊國家的強烈反彈,特別是鄰近的太平洋島嶼,曾公開向日本喊話:「太平洋不是傾倒核廢料的垃圾場!」日本綠色和平也曾發佈報告,呼籲繼續在日本境內儲放與處理輻射廢水,而非排入海中。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入海的作法不僅將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也直接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鄰近國家大多都有積極作為並表達嚴正抗議,然而多年以來都把「反核」當成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卻反而視若無睹,頂多只是表示遺憾或者聲稱要持續關切,態度軟弱而且自我噤聲,應該予以嚴厲的譴責。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表示,日本排放的核廢水會藉由「小魚吃水草、大魚吃小魚」的方式進入食物鏈,最後影響人民的食安,「氚」等物質一旦進入人體便很難被分解。勞動黨副發言人王正也表示,根據日媒報導,今年5月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海域捕獲的漁產,「銫」含量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標準值的180倍,顯示核廢水排入海將嚴重危害海洋生態和食安。

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王武郎表示,根據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電腦模擬研究,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後,殘留的放射性物質只需57天就會汙染太平洋大部分區域,最慢一年後將進入台灣海域,屆時不僅流入台灣市面的日本核食可能提高食安風險,連台灣週邊的海產以及沿海灌溉的農作物都可能受到核污染,全台沿海生態將會受到不可逆的破壞,對台灣食安與環保產生嚴重衝擊,呼籲台灣應該與週邊國家結合全球力量一起譴責日本,反對核廢水排放入海。

民團將抗議信遞交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並強調堅決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反對進口日本核食,呼籲捍衛基層人民的食安,以及台灣週邊海域的環境生態。

勞動黨等民團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抗議核廢水排放政策。(勞動黨提供)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