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低薪是國恥 基本工資要「大步」調漲
月薪28,000元 時薪186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3/09/11
資料來源: 

攸關232萬勞工權益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今天上午於勞動部召開,全國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等工會團體共上百位代表,於會前在勞動部大樓前召開記者會,強烈主張基本工資要大幅度調漲,月薪不應低於28000元,時薪不應低於186元,並呼籲蔡總統兌現承諾,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為最低工資的調整奠定穩定、合理和透明的基礎。

通膨低薪、分配不正義 拉大貧富差距

跨產業、會員數超過30萬人的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表示,通膨持續高漲,衝擊勞工生活。

根據主計總處公佈最新(8月)物價指數年增率(CPI)還高達2.52%,今年前8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必吃的雞蛋與沙拉油漲幅約13%與10%,買個豬肉漲約9%,想吃麵包漲逾 6%,請看護照顧長輩漲了近6%。

「印象中胡椒餅一個約35元,沒想到現在買一個胡椒餅已經要花60元了,漲了將近一倍!我們的薪水有漲一倍嗎?!」江健興形容。

萬物皆漲但工資不漲,結果是漲價的好處都被企業主、有產者拿走了,坐享獲利提高、資產增值的好處,勞工卻分不到,獨受實質收入減少、東西愈來愈買不起的苦果。而邊際勞工、低薪家庭等日常生活所需必要支出占比愈大,受物價上漲的影響與衝擊愈大。

「這是分配不正義!」江健興痛批,經濟持續成長,但勞工分到的卻愈來愈少,受僱人員報酬占 GDP 比重降至 43.03%,創下史上最低。經濟成長的大餅都被資方分走了,難怪我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續創12年來新高。


低薪讓台灣陷入少子化泥淖

    今年上半年人均經常性月薪僅4萬5,扣除物價後漲幅縮小至0.15%;剛畢業的新鮮人月薪不到 3萬元,多數淪為月底吃土族。

    日前一則外媒報導,揭露了台灣的低薪地獄。

    外媒指出,台灣的年輕世代面對的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工資停滯與高房價,「2012年的薪水可以買1097杯珍奶,到2022年的薪水只可以買853杯珍奶」,年輕世代學歷普遍高於上一代,但經濟能力卻比不上父母,甚至只是勉強維持生計。

     「看不到未來的處境,使年輕世代根本無法成家立業,不敢生育,帶來少子化、缺工的惡果,台灣的未來也蒙上揮不去的陰霾」全金聯理事長鍾馥吉說。

低薪使購買力無法提升 連帶拉不動疲軟的經濟

    今年內需服務業因為解封、疫情趨緩,加上全民普發現金等政策,帶動國旅復甦,觀光旅宿相關行業營運狀況已有改善,但現行服務業、剛畢業青年及中高齡再就業人口,為數不少是以基本工資為起薪雇用。

    北市產總理事長邱奕淦表示,基本工資調3.5%,頂多只能抵銷CPI所帶來的衝擊,「若要讓邊際勞工、低薪家庭獲得支持,應至少比照公務人員調薪4%,若可依據OECD薪資水準(Wage Level)指標,讓232萬台灣受僱員工薪資達到28,111元的低薪標準,才有可能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支撐經濟成長。」

    根據商研院調查,在疫後內需消費催動下,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持續回升,經濟成長的動能由外需轉成內需、由生產轉成消費,但疫後勞動力供需失衡,缺工問題嚴重,惟有更大幅、有感的調整基本工資,才能導正勞動力市場失衡的現況,解決低薪又缺工的荒謬困局。

調高基本工資帶動整體薪資上漲 最低工資要立法

    「我們肯定基本工資連8漲,希望蔡總統堅持達成3萬元的夢想,」江健興說,大幅提高基本工資,不僅符合公平正義的理想,使經濟成長合理分配,讓邊際勞工及經濟弱勢家庭維持尊嚴生活,更可減少失業率,提振消費者信心,帶動整體薪資上漲,搶救低薪台灣,給年輕世代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要讓基本工資隨經濟成長而持續調漲,不再發生1997年到2007年基本工資11年凍漲的不合理情形,全產總呼籲,在立院的最後一個會期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透過客觀合理的參採指標,讓最低工資政策更制度化、可預期化,符合社會穩定調整基本工資的期待,實現蔡政府競選時的政治承諾。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