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新契機:香港職工盟

2007/10/15
苦勞網特約記者

若曾到過香港職工盟位在九龍彌敦道的辦公室,很容易感受小小隔間和厚重資料交疊當中散發的「工作氣息」,也是現實環境也是組織想像,30位幹事在同處辦公,不論行動串連、人力支援或者訊息交流,自然方便不少。

然而,一切也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

1990年香港職工盟正式成立,當時共有25個屬會、9.7萬會員,如今屬會已擴增至85個,會員人數為17萬,而這60個新增加屬會,很多都是「從零開始」,例如香港賽馬會、迪士尼樂園,近年都在工盟幹事的協助下,陸續成立,並加入職工盟整體運作。

以迪士尼為例,該工會總幹事許少英說,以往職工盟多以危機介入的模式組織工人,少有主動為某企業或行業工人組工會。然而,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開幕之後,職工盟經內部討論,決定一反往例,主動出擊,從每日站崗「派單張」、宣傳投訴熱線開始,於3個月內即成功鼓勵一群年輕員工,正式組成工會。

不過,事情並非一帆風順。許少英說,工會雖然組成,但初期卻未能有效累積會員,也未奠定代表員工談判地位,之後調整策略,進行員工申訴程序的調查和接觸,並在未有集體談判法例的不利情況下,集中火力爭取代表員工出席投訴會議,藉此加強工會認同。

之後數月,許少英說,工會透過替洗碗工友爭取改善待遇的行動,並在過程逐步取得員工信任,刻意避免過早訴諸外界壓力,漸漸確立工會代表員工談判地位。另有一例,是成立五年的香港清潔服務業職工會,初期會員主要來自一次地鐵外判(包)清潔工人罷工,目前會員人數約600人,占全港清潔工人6萬人的比率約1%。

職工盟幹事說,清潔工會就是比較典型由介入事件或工潮,趁勢組織。特別對邊緣勞工的的組織工作,不應只停留在勞動待遇,還可能要更關心他們的完整需求,透過不同形式加強工人的賦權感,讓工人面對資方,也敢於反抗。

反觀台灣,統計數字說明,產業工會的數量在17年間,少掉27%即365家,會員流失將近12萬名,新成立的工會不是沒有,但數量有限人數也不多。如何「從零開始」組織工人,不論是香港迪士尼或清潔工會的例子,或者本地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善用新傳播科技的嘗試,都應該可以給台灣既有工會組織,些許的剌激和想像。

(系列完)

延伸閱讀:

香港職工盟 組織基層續前行(一) 香港職工盟 紮鐵工潮「慘勝」經驗談(二) 工會社運聯結 香港職工盟:沒有選擇的選擇(三) 工會財務與組織發展:香港職工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