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反台獨反介入聯合行動”發起”珍惜和平‧兩岸共贏──台灣社會各界要求賴清德520就職聲明恪守憲法一中!”的和平連署行動,今(5/7)日舉辦室內記者說明會,針對和平宣言的發起及各項訴求、行動發表說明,表達台灣民間各界要求新上任的領導人賴清德恪守憲法一中及守護家園的兩岸和平呼聲。宣言發起單位呼籲,連續執政的民進黨必須對台灣民眾主張和平的多數民意負責,正視大陸方面開啟的”善意之窗”,互遞和平的橄欖枝,把握”520”就職契機化解台海危機。
主辦單位表示,台灣社會各界期盼兩岸關係和平的曙光,反對民進黨台獨的兩岸敵對政策,發起和平宣言連署並提出”兩岸一中‧重啟協商”、”不要敵意‧凝聚善意”、”反對軍購‧改善民生”、”廢除《反滲透法》”、”共享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導正文史課綱‧還我公正史觀”等六大訴求,呼應台灣社會主流民意的要求,展開兩岸和平運動,提出社會改革理念進路。
發起單位代表,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表示,台灣社會各界提出的兩岸和平六項訴求,是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共識,民眾呼籲走向積極和平的路徑,因此兩岸和平運動是站在主流民意、民族大義的立場上推動的具有兩岸和解及實現歷史正義的運動,同時也是創造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進步運動。即將到來的”520”是人民自主把握未來命運、伸張民意的舞台,不是掌權者舞弄權力的舞台。
主辦單位代表發言時紛紛表示,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敵對政策,致使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台海局勢兵凶戰危,迫使台灣民眾面臨生存抉擇。民進黨當局企圖以執政統治機器對台灣社會的民主及言論自由進行緊縮控制。仇中路線下的種種作為,完全不顧廣大台灣民眾及百工百業的生存發展。
起草宣言的青年代表們表示,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者將滿載火藥的仇中列車駛到了戰爭的懸崖邊上。台灣民眾要的是兩岸和平的列車,不是倚美引戰的台獨戰車。危機迫在眉睫,為了東亞區域穩定、兩岸關係和平及台灣社會發展,台灣社會各界發起和平倡議,是人民自覺自救的守護家園行動,也是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營造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的”和平運動”。
記者說明會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及”反台獨反介入聯合行動”成員祖國雜誌社社長戚嘉林,公民監督平台發起人、前新聞局長鍾琴,反獨和統聯軍總召集人高安國,藍天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林立騰,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統一義勇軍總司令盧朝財,中華愛國同心黨主席顧希君,中華大陳同鄉總會副總會長陳友達代表發起單位致詞。社會各界連署團體由勞動人權協會會長、新竹縣議員羅美文,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會長蕭開平、夏潮聯合會評議長、原住民詩人莫那能,左翼聯盟中央委員、7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人吳俊宏,中華語文教育促進會、中學教師段心儀老師,保釣促統聯合會會長高志雲代表發言。
說明會最後,全體與會代表紛紛手牽著手,在原住民詩人莫那能的帶領下齊唱”我們都是一家人”,並在”和平宣言”簽名版上連署簽名,活動在”珍惜和平‧兩岸共贏”的團結口號聲中順利結束。#
珍 惜 和 平‧兩 岸 共 贏
台灣社會各界要求賴清德520就職聲明恪守憲法一中!
堅持兩岸和平與社會民主的朋友們:
過去八年來,民進黨執政不斷挑撥兩岸關係敵對化,造成當前兩岸局勢嚴峻,台海成了國際社會公認最有可能引爆戰爭衝突的高危區域之一。
僅獲少數民意支持的賴清德,即將於520宣誓就任,在就職演說中是否恪守「憲法一中」的法理規範,真誠回應兩岸和平的眾意,拒絕任憑美國玩弄抗中牌的態勢,是攸關台海和平與社會安定,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要契機,國際社會無不謹慎以待。
從台灣社會內部來看,執政者一意孤行的抗中政策,正在將具備和平發展條件的台灣社會,朝向戰時軍事動員體制轉化。從全民戰爭整備的調動、國防預算不斷升高,到壓制兩岸民間交流的政策,將大陸地區視為所謂的「敵對勢力」、藉《反滲透法》與「安全」為由製造敵意螺旋,皆建立在強化軍事敵對,以政治力量進行社會內部控制的惡政上。
朋友們,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僅1.09的生育率不僅是史上最低,更是全世界最低,老幼生養無疑成了中青年勞動者最沉重的負擔。不僅如此,高工時、低工資,勞保年金瀕臨破產危機、物價齊漲、電費調升、兵役延長、國防預算的不斷升高排擠社福與教育預算。重大民生問題,迫使基層民眾不得不緊縮褲帶度日,人民有苦說不出、多數家庭悶聲求存,蔡英文執政時期卻屢次動用特別條例規避預算法,大搞軍購,棄民於水火。
種種重大社會問題必須要和平穩定的社會發展體制來解決,有待以人民利益為主體的民主機制來推動。著眼當前,民進黨頑固的兩岸敵對政策已經走了八年,走向了台海戰爭的懸崖邊上,台灣基層民生經濟與社會發展還能有幾個八年來衰敗?遵循法理一中,回歸兩岸政治互信的談判基礎,正式終止兩岸敵對狀態,確保兩岸永久和平,自然不必拿著人民膏脂購買凱子軍備,而應該把節省下來的龐大軍費用於民生福利建設,創造福眾利民的兩岸和平紅利。
敵對的兩岸關係不能給台海及亞太地區帶來穩定與和平,民主化運動的成果正在遭受破壞,言論空間更在戰備動員中一再緊縮。解嚴37年後的台灣,新威權體制儼然回歸。回顧歷史,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肇因於內戰與民族分斷。在同胞幾代人的努力下相當艱難地開創了兩岸和平的發展環境,並推進了社會的民主化。敵對相殘的歷史不能重演,和平與民主不容破壞。
基此,我們倡議發起「和平宣言」,敬邀社會各界共同呼籲賴清德負起領導人的責任,在520就職演說及其後施政,回應台灣人民對於兩岸和平、社會民主、民生利益的關切,遵循「一中憲政」體制,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我們訴求:
一、依據兩岸同屬一中的憲政體制,及早重啟兩岸協商。
二、 回應多數民意,推動兩岸政治和解、鞏固和平,重啟兩岸社會、經濟及文化各面向交流合
作,保障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權利。
三、反對將大陸作為敵對對象的任何軍購與兩岸政策,包括戰爭捐及任何導向毀台滅台的城鎮戰
計畫與民間軍事動員。
四、反對將兩岸界定為敵對關係,廢除綠色恐怖的《反滲透法》,使兩岸關係正常化,保障兩岸
人民交流交往的正當權利。
五、落實兩岸和平紅利,推動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改革方案。
六、導正「去中國化」的文史課綱,還給台灣青年公正史觀與兩岸和平發展環境。
連署單位:
反台獨反介入聯合行動、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勞動黨、統一聯盟黨、觀察雜誌社、公民監督平台、中華愛國同心黨、左翼聯盟、中華保釣協會、台灣兩岸陽光促進會、中國統一同學會、工黨、反獨和統聯軍、勞動人權協會、夏潮聯合會、祖國雜誌社、中華基金會、人間出版社、海峽評論雜誌社、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反軍購大聯盟、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漁民勞動人權協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高雄市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台灣民眾文化工作室、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竹頭崎文史工作室、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台灣反帝學生組織、桃園市魯冰花愛鄉協進會、桃園新世紀愛鄉協會、中華秋海棠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中華大陳同鄉總會、台灣人民共產黨、台灣新住民經貿文化交流協會、人間學社、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台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台南市中華漕運文化協會、世界和平親善會、藍天行動聯盟、中華海峽兩岸和諧家庭協會、孫文南院協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大陳島鄉情文化促進會、保釣促統聯合會、台灣統一義勇軍、台南市三義堂愛心協會、2020 和平宣言聯合會、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中華新住民交流協會、中國生產黨、苗栗客家劇團、中國大陸研究小組。(連署擴大進行中)
青年代表和平六大訴求說明
宣言說明
宣言共同起草人/許孟祥
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敵對政策,致使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台海局勢兵凶戰危,迫使台灣民眾面臨戰爭或和平、穩定或動盪、繁榮或衰退的生存抉擇。馬上就要上任的賴清德,去(2023)年在《華爾街日報》提出所謂的”和平四大支柱”之說,急於向美國交心,對於美國拱火台海、民進黨執政造成的台海危機不但毫無反思,甚至以所謂民主結盟欺騙民眾接受不合理的對美軍購、強化軍事對抗態勢。
台海局勢凶險,民眾人人自危,僅獲少數民意支持的賴清德,卻在日前發表所謂”洗滌人心”三主張,企圖以執政統治機器對台灣社會的民主及言論自由進行緊縮控制。仇中、舔美路線下的種種作為,完全不顧廣大台灣民眾及百工百業的生存發展。
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者已經將滿載火藥的仇中列車開到了戰爭的懸崖邊上。我們民眾想要的是兩岸的和平列車,不是迎合美國帝國利益的台獨戰車。我們認為,即將到來的”520”是人民自主把握未來命運、伸張民意的舞台,不是你掌權者舞弄權力的舞台。我們要求,新上任的領導人賴清德必須恪守憲法一中,必須對台灣民眾主張和平的多數民意負責,正視大陸方面開啟的”善意之窗”,互遞和平的橄欖枝,把握”520”就職契機化解台海危機。
為了東亞區域穩定、為了兩岸關係和平與台灣社會發展,台灣社會各界自覺發起守護家園行動,是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營造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的”和平運動”。這也是我們起草和平宣言連署的核心關懷。
接著我們請共同起草和平宣言的青年代表們,針對”和平運動”六大訴求構想、主張具體說明。
訴求一、
兩岸一中‧重啟協商:依據兩岸同屬一中的憲政體制,及早重啟兩岸協商。
宣言共同起草人/王武郎
「兩岸一中、重啟協商」是具有法理性的正當訴求,也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迫切的現實需要。
從法理和歷史事實上來看,兩岸同屬於一個國家,各自實施的法律體系是一個中國的法理原則邏輯。現下的根本法是1946年12月25日在大陸南京召開制憲國民大會通過,台灣地區在1963年訂12月25日為行憲記念日。今天規範台灣與大陸地區的法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冠以「兩岸」稱呼說明兩岸不是兩國關係。
1949年國共內戰、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大陸地區勝利建政,國府遷來台灣,冷戰時期,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一直以中國主權代表身分在聯合國裏,直至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後,始由對岸代表。冷戰期間,美國駐中國大使也改派來台北、設有大使館,一直到1979年,美國承認大陸的北京政府代表中國,並與台北的國府斷交後才撤離。美國人以其歷史上的外交行為也說明海峽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台灣、澎湖的主權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即回歸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所認可的;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只是干涉中國內政的帝國主義修辭。
美國人的口中常有一個中國政策之說,那麼要使一個中國在法理上、事實上相符合、具體統一起來,就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兩岸人民所共同擁有的、不可放棄的人民主權權利,也是我們今天要求重啟兩岸對話、協商的權利來源。
「兩岸一中、重啟協商」具有「反分裂、反干涉、反戰爭」的現實意義,我們要求和平,不要戰爭發生?就必須不能讓兩岸一直處於對立狀態,要有促進兩岸間交流合作和政治上協商對話的空間落實,否則用「只有對抗一途的思惟和做法」,最終只能以非和平方式收局。今天我們在這裏、代表愛鄉愛國的絕大多數人民呼籲兩岸和平發展以及國家和平統一的理想。
訴求二、
不要敵意‧凝聚善意:回應多數民意,推動兩岸政治和解、鞏固和平,重啟兩岸社會、經濟及文化各面向交流合作,保障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權利。
宣言共同起草人/林聲洲
日前國民黨17名立委赴大陸溝通,為台灣百工百業爭取利益,為台海爭取緩和空間,大陸第一時間也以開放馬祖陸客團、文旦柚輸陸作為善意回應,然而真正負有責任的執政黨卻以開放幅度不足持否定態度。但衆所周知,真正破壞兩岸關係的正是民進黨當局,他們就像鑿破船底的人,反手指責搶修搶補的人救援還不夠快,有這種道理嗎?
如今僅有4成民意的賴清德即將上台,在野黨代表6成的民意,賴清賴如果仍執意要鑿破台灣的船底,這6成民意就應該要告訴賴清德:我們不同意!
如果民進黨希望大陸能擴大開放農産品及遊客規模,請先回應陸方恢復兩岸五條海上客運直航及開放三十個空中客運直航的訴求。有6成民衆的監督,我們不能放任民進黨說一套作一套,更不能放任賴清德把我們的孩子推進戰火中。
和平從善意開始,大陸遞出的橄欖枝,不僅對著國民黨立委,更是向著6成民意而來,賴清德應該要勇敢踏出敵對漩渦,接下這枝和平交流的橄欖枝。
訴求三、
反對軍購‧改善民生:反對將大陸作為敵對對象的任何軍購與兩岸政策,包括戰爭捐及任何導向毀台滅台的城鎮戰計畫與民間軍事動員。
宣言共同起草人/史學勤
我們的民生有很好嗎?看起來好像很好,有人會說:這幾年的稅收統計都很高啊,這不是表示經濟很好嗎?但是我們人民的感覺是什麼?卻是生意難做,店一間一間的關,許多人放無薪假,甚至老闆把公司收掉,同事又要重新找工作。生活困難火藥味就會重,近年來暴力衝突頻發,就是因為不安的氣氛容易被點燃。經濟成長率對人民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日益艱難的社會卻是讓我們人民感到寒心的冰冷事實。
在當前小老百姓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們的政府還能夠拿出大把鈔票購買武器,這是不是本末倒置呢?人民如果不能安居樂業,買那麼多武器有什麼用呢?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生活不好,帶來的危害難道是多買武器就能夠解決的嗎?政府應該更加關注人民的實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民生,解決大家面對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穩定和繁榮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特別呼籲:反對軍購,改善民生!
訴求四、
廢除《反滲透法》:反對將兩岸界定為敵對關係,廢除綠色恐怖的《反滲透法》,使兩岸關係正常化,保障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正當權利。
宣言共同起草人/孫志全
反滲透法是2020年1月15日公佈施行的惡法。通過這樣定義模糊的惡法,人民應有的權益受到損害,是不是有法律政治化的問題?
反滲透立法4年多以來,起訴案件已超過百件,最高檢今年選前統計,偵辦村里長的《反滲透法》案件,累計超過百案、被告多達近三百人,今年選後仍持續有各種起訴案件傳出。反滲透法如同新的「戒嚴法」,侵害民眾的基本人權和言論自由。
這些嚴重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是執政黨該做的事情嗎?台灣人民豈能不思變革?民進黨不應該把兩岸交流的老百姓作為鬥爭的對象,造成社會動盪和寒蟬效應。兩岸最需要的是和平與發展。反滲透法將大陸視為敵對勢力,嚴重傷害兩岸人民的感情,更破壞兩岸的民間交流。民進黨利用恐中言論擾亂台灣社會和民心。民進黨當年拼命反對戒嚴, 現在自己在搞戒嚴,以前不都是在反假的嗎?這是當下的民進黨,綠能你不能。我們要求廢除反滲透法,儘快恢復兩岸交流,擴大兩岸和平紅利。爲了台海和平,兩岸應相互釋出善意,不應該把大陸定義為敵對勢力。爲了來往兩岸,經商、就學、就業的台灣老百姓,我們要和平,兩岸要互動,再次呼籲廢除反滲透法。
訴求五、
共享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落實兩岸和平紅利,推動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改革方案。
宣言共同起草人/張曉霖
我們在此提出的第五個訴求是:共享和平紅利,推動社會改革。
1987年台灣地區解嚴後,開啟了百姓返鄉祭祖與探親的和平新時代,當年台商還參與了大陸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時期,島內如農產品、養殖業、加工業、旅遊業、影視文化等產業,也得到兩岸和平所帶來的經濟紅利,使得台灣的勞動環境和社會福利逐漸因經濟穩定走向合理公平。
近年來因為政府反共仇中的氛圍影響,掐緊大陸讓利台灣的善意,甚至縱容少數劣質廠商違反規定,提供不合格的產品,造成許多農魚產品以及消費食品受到影響,被迫停止出口到大陸,破壞了兩岸經貿良好的發展環境。去年在雞蛋等民生物資短缺的時候,因為民進黨對大陸敵視的意識形態,逼迫廠商捨近求遠的採購有食安問題的外國產品。人民上街頭高呼"我要雞蛋,不要飛彈!"的呼聲言猶在耳。
我們鄭重要求政府在兩岸問題上,去除政治干涉專業,政治綁架經濟。在農業商貿、能源採購、產業合作等經濟政策,兩岸要積極融合發展。並且公開透明把和平紅利的經濟果實,分配給基層的台灣民眾,才能改善低薪過勞的勞動環境,完成福利民生的社會改革。
訴求六、
導正文史課綱‧還我公正史觀:導正「去中國化」的文史課綱,還給台灣青年公正史觀與兩岸和平發展環境。
宣言共同起草人/陳崇真
大家好,我本身就是第一批接受「去中國化」教育的一代,我在此提出三個「失去」:
第一、「去中國化」教育造成國族認同混亂、主權意識薄弱,年輕一代不再理解1911年辛亥革命與自己之間的關係,無法理解台灣光復、回歸祖國,在全世界反帝反殖民的歷史中,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失去公正史觀,也失去展望未來的視野。
第二、「去中國化」教育抹去兩岸共有的歷史,年輕一代被灌輸沒有意義的兩岸對立與仇恨,面對走向戰爭的備戰壓力,不知為何而戰,兩岸明明能和平交流,為何非得仇恨對立?失去兩岸和平的想像,也失去捍衛和平的能力。
第三、「去中國化」教育自斷文化經脈,青年貧窮已造成青年陷入無止境的精神內耗,失去正向優良的傳統文化學習,更難以建立文化主體性,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失去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努力奮鬥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回應
賴幸媛:民進黨緊抱美國大腿 非常不智
賴幸媛:民進黨緊抱美國大腿 非常不智
2024-05-07 中評社南投5月7日電(記者 方敬為)
馬政府時代首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6日在南投舉辦新書分享會,談到台官方兩岸政策變化指出,馬政府時代透過經營兩岸關係,幫助台灣在美中之間立足,藉兩岸關係做為拓展國際空間的槓桿;而民進黨則是採取抱美國大腿方式,放棄兩岸關係,反而讓台灣失去美國尊重,非常不智。她感嘆,馬時代的兩岸關係空前,目前看起來恐怕也絕後了。
曾任馬政府駐WTO代表團團長的賴幸媛進一步指出,以她長期處理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經驗,要讓對手尊敬,才能夠為台灣達到最大的效益。一味的曲意奉承,其實是最愚蠢且沒有格調的方式,也是對台灣最不利方式;但很遺憾的,民進黨政府的對外路線就是如此,放棄兩岸,只選擇緊抱美國的大腿。她說,台灣百分百配合美國,雖然美方表面上會對台灣說好聽話,但是心中會暗笑,甚至是瞧不起。
針對“賴政府”的兩岸路線,賴幸媛認為,不會與現階段差別太大。綠營的兩岸政策一貫都是採取封閉、對立的路線,並以美國為主,從陳水扁開始就是如此。她透露,陳水扁執政時期,2005年曾在美國商會的晚宴中公開表態有意進口美牛,當時讓她瞠目結舌。
南投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6日邀請賴幸媛發表新書,並向在地工商業者分享兩岸事務推展經驗,並就兩岸經貿議題與業者相互交流。
針對經貿議題,賴幸媛表示,她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與工商團體溝通的過程中相當不易。但事實證明,ECFA的早收清單不只對台灣的業者有利;甚至連當年批評ECFA是糖衣毒藥的民進黨,現在仍舔得津津有味,且表態不樂見大陸方面片面廢除。
賴幸媛說,她1996年從英國回來台灣,在台灣經濟研究院主持國際事務,負責國際事務的研究與推動,協助外交部、經濟部、農委會推動亞太區域經貿整合的工作以及研擬官方的立場,這成為她日後轉任公職的養分。當時她與中小企業關係密切,因為她在推動APEC研究工作,台灣中小企業的經驗是重要的case study;所以她很清楚企業界的需求與想法,因此在協商的過程會穩本位立場,不讓台灣利益受損。
賴幸媛表示,她擔任公職後一直都堅定“心中有蒼生”的信念,才能為民眾做出好的成績。她提到,其實當年沒有準備會擔任陸委會主委。馬英九任命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是不可思議到極點;因為在此之前她與馬英九以及國民黨毫無淵源,且她當時還是剛卸任的台聯黨不分區立委。大陸與兩岸關係政策是馬政府的重中之重,社會都在關注會是誰來擔任陸委會主委,沒想到會是延攬她。
回憶馬英九對兩岸政策的態度,賴幸媛說,馬要求在開展兩岸關係、促進開放的同時也要堅守台灣的利益,這也是她擔任主委後所恪守的原則。從經營兩岸關係當中,台灣能夠掌握更多籌碼來拓展國際空間。甚至只要目標明確,台灣能夠順勢的引導美中台關係,以兩岸關係的互動頻繁為籌碼,向美國談判。這也是馬政府兩岸路線與民進黨政府的最大不同。
賴幸媛強調,台灣不能當美國的棋子,台灣要扮演美中台三邊關係中的關鍵角色。只要台灣站穩立場,和美國及中國大陸維持好的關係,就能夠同時影響美國、影響中國大陸,這才是台灣的最佳利益。
賴幸媛透露,她離開陳水扁政府國安會諮詢委員一職後,在2005年擔任台聯黨不分區立委期間,無意中在美國商會得知,陳水扁打算進口美牛。由於美國商會在台北每年都會舉辦謝年飯,她以前在國安會都會受邀參加,轉任立委後仍接到邀請。她當時在餐席間聽到陳水扁興奮地宣布“去年到德州品嘗過當地的牛肉很美味,大家很快就可以在台灣吃到德州牛肉了”,她聽聞後備感錯愕,不解為何堂堂總統要在美國商會的晚宴上如此輕率討好美方?甚至是政府內部都沒有定案的爭議政策,她實在無法接受。
賴幸媛回憶,她為了反對美牛進口,立即在立法院發動質詢,讓議題傳播開來。包括台灣的消費者團體、社會大眾輿論都非常反對美牛進口,2005年美國還是狂牛症疫區,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要進口美國牛肉,終於順利把它給擋下來。她的理念是,無論是國際關係或兩岸關係,都要就事論事,站在台灣的立場,站在民眾的立場,這是她的原則。現在台灣政府的對外政策就是意識形態過於強烈,這反而是不智的。
馮國豪:民進黨怎保證不會搞獨立?美方疑慮
馮國豪:民進黨怎保證不會搞獨立?美方疑慮
2023-12-08 中評社台中12月8日電(記者 方敬為)
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等三位知名學者聯名投書《外交事務》雜誌,呼籲如果賴清德當選,應該考慮審視凍結民進黨“台獨黨綱”。台灣民眾黨智庫、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員馮國豪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葛來儀後續對外稱投書遭斷章取義,不願得罪藍綠。但該文章確實是強調“威嚇”與“再保證”兩主軸,雖然“凍結台獨黨綱”非重點,卻也凸顯民進黨的矛盾,因為:綠營除了“凍結台獨黨綱”外,沒有其他對大陸再保證的能力,這也是美方所疑慮的部分。
馮國豪,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主要學術專長包括文化創意產業與行銷、兩岸經濟等,先後任教於世新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等。
美國《外交事務》11月30日刊出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康奈爾大學政治學教授白潔曦、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柯慶生3名重量級美中關係學者的聯名文章,呼籲如果賴清德當選,應該考慮重新審視民進黨2014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國民黨對此認為,該論調凸顯美國對賴清德的不信任。葛來儀12月2日則透過社群發文表示,非常遺憾觀點遭到台灣某些人士斷章取義,強調文章的重點在於“台灣需要透過有實質的威懾與保證建立有效的嚇阻”。
針對該投書,馮國豪表示,葛來儀事後對外的聲明宣稱其觀點遭到斷章取義,他看來是不願意得罪藍綠任一方。確實,文章整體看起來,建議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不是主要重點。所以葛來儀說被斷章取義,也沒錯。
馮國豪指出,誠如葛來儀所言,文章的重點在於“台灣需要透過有實質的威懾與保證建立有效的嚇阻”。所以看整篇文章脈絡,其所定的主軸就是“威嚇”與“再保證”。所謂“威嚇”就是,台灣本身還是要有嚇阻中國大陸攻台的基本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增加軍購、強化武裝自我。
至於“再保證”的部分,馮國豪表示,台灣未來的執政者要有對大陸再保證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設法安撫中國大陸,不要製造北京攻台的引信。所以文章提出,賴清德可以考慮審視凍結民進黨的“台獨黨綱”。
馮國豪認為,該文章其實平心而論屬於中立性質,引發爭論其實就是藍綠兩黨各取所需。綠營批,藍營以偏概全。國民黨則強調,文章立面有要求“再保證”的能力,要安撫中國大陸。這一點也凸顯出民進黨的矛盾,因為民進黨看起來沒有再保證的能力。
馮國豪說,民進黨除了“放棄台獨”之外,有什麼東西可以安撫北京?所以文章裡面也有提到,“把台獨黨綱拿掉”會是一個安撫大陸的作法,或者是給予再保證“台灣不會搞獨立”。
所以,馮國豪認為,該文章兩個角度去看。第一個、從威嚇的角度,其實藍綠都不反對要武裝自己。只是第二個、再保證的能力,就是要安撫中國大陸,不要讓北京有借口攻台,國民黨方面提出重新回到九二共識,民進黨能提出什麼?如果你有一個“台獨黨綱”繼續放在那邊,就不具有再保證的能力,這是一個問題,這也是矛盾之處。所以某種程度也可以顯示出美國對民進黨執政的疑慮。
美將撥19億援台?退將爆「洗軍火」真相:武器都過期的
美將撥19億援台?退將爆「洗軍火」真相:武器都過期的
2024-04-23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美國眾議院甫通過81億美元《印太安全補充法案》,其中19億美元是對台灣及區域夥伴國家,包括「應美國所請、提供台灣協助的其他國家」。退役少將栗正傑強調,美、英、北約國家這招叫「洗軍火」,汰除過期武器、讓自己國家軍工業有錢生產新武器,不是我們想買什麼武器就能買。
栗正傑22日在中天節目《頭條開講》表示,給這筆錢在短期之內當然對烏克蘭有幫助,但有多大的幫助?拿一句話形容,就是「拿遠水去救近火」!可不可以救得到?可能可以救一點,但是不可能全程來救急。第二句話就是「救急,但是沒辦法救貧」,就是短期之內他已經快要被摧毀了,在這種狀況下,給他一點錢,讓他能夠再繼續撐下去,目的是什麼?講穿了,拜登的目的只有一件事情:讓烏克蘭撐到他選完之後,再投降!
「這筆錢給他,是讓他能夠繼續撐到選舉完!」栗正傑直言,那給他們這些錢,買的是什麼武器?明著講,就是美國、英國跟北約國家過時的武器、準備要淘汰的武器!把這些錢、拿這些武器給你,講是講支援你、拿這些武器支援你,其實立即可以送到,沒錯。北約那邊庫存裡面很多舊款的武器,立刻可以送到烏克蘭戰場上面來救急。可是後續來講,這些錢,等於美國跟英國的軍火業就繼續可以來生產他們新式的武器。
「要汰除的東西,就拿去(烏克蘭戰場)?我這不是亂講,我講幾個具體的武器給大家知道。」栗正傑指出,像美國支援的M1A1戰車,是舊款的;美國自己用的是M1A2戰車,所以他把A1、舊款的戰車拿到烏克蘭。英國雖然給烏克蘭挑戰者戰車,但是給他的砲,那時候是給他貧鈾炸彈,說是可以打裝甲、很有力?是沒錯,可是那批本來就是過期的砲彈。要知道,拆一顆貧鈾彈要花很多錢,乾脆讓你烏克蘭去在戰場上面把它打掉!
栗正傑強調,然後你給我這些錢,我去生產新的武器,這就是英、美、北約這些國家的打算。對烏克蘭來講,聊勝於無,他最起碼有機會可以繼續撐下去。所以台灣也不要說太興奮,他也就是把一些準備淘汰掉、不用的武器給我們台灣,不是說我們想要買什麼、賣給我們什麼;而是他覺得這個東西快過期了,他拿來給我們。第二,美國認為如果開戰的話,台灣的彈藥是不夠的,準備在台灣生產彈藥。
栗正傑質疑,「這是準備用我們台灣的兵工廠,來替美國生產榴彈、砲彈這些東西。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這些東西就是抗中保台,19億,你怎麼夠用?我們自己一條潛艦就400億台幣,19億?根本就不需要美國來支援!」主持人鄭亦真直呼:「幹嘛白白去借這些高利貸?」栗正傑說:「我借你這些錢,你要回頭來跟我買我所規定的東西,然後我把舊的東西淘汰」,「藉著這個名義,等於說是...洗軍火啦!再講一句:台美之間友誼堅若磐石!」
美軍赴烏老兵嘆:西方不會打現代戰爭 北約訓沒用
美軍赴烏老兵嘆:西方不會打現代戰爭 北約訓沒用 烏軍還比較懂
2024-05-03 中時新聞網 張威翔
本週四(2日)美媒報導,赴烏克蘭作戰的美國退伍軍人紛紛表示,美軍長期以來專注於打擊叛亂分子(Insurgency),以至於忘記了真正打一場工業化戰爭意味著什麼,面對同樣水準的俄羅斯、中國大陸時是什麼樣子。還有一名更是痛批北約訓練根本沒用,另一名則直言烏軍比美軍還清楚什麼是現代戰爭。
首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退伍軍人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我們忽視了很多關於如何在同等級對手戰爭中,該如何戰鬥和生存的訓練」。他說,「在美軍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治安戰」,其中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
美軍在這些地方的戰鬥中投入了數十年、數十億美元和數千人的生命。退伍後,他加入私人軍事公司繼續在伊拉克作戰。後來前往烏克蘭,他在哈爾科夫和巴赫穆特等熱點地區作戰。他擔任部隊的戰地軍醫,為在戰鬥中受傷的戰友提供治療。
「我們已經習慣了只打游擊戰、他媽的打擊恐怖分子以及其他一切的想法,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真正打一場戰爭意味著什麼。」烏克蘭的戰爭是工業化戰爭,其破壞程度是世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的。由於本世紀大部分時間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東戰爭上,美國及其在歐洲的一些北約盟國放任這類衝突所需的技能萎縮。
這位退伍軍人說:「沒有任何東西能讓我為烏克蘭戰爭做好準備。」還不只有他,他看到很多西方士兵在烏克蘭掙扎,因為:「他們已經對打仗應該如何如何,都有了一套既定成見。但在烏克蘭,情況並非如此。」
他說,美軍士兵習慣在裝備和人力優勢下作戰。但在烏克蘭對俄羅斯,「很多時候我都是在與敵人相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作戰」。
他還談到:「我相信:我們的許多訓練更多的是針對當今的游擊戰,而不是像與俄羅斯或中國大陸那樣實際對抗勢均力敵的對手。」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全部的北約國家中。
第二位在烏克蘭的美國退伍軍人,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說,他仍在美國陸軍的朋友甚至向他請教該如何使用無人機或在戰壕中作戰,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烏克蘭正在發生的情況類似的訓練。
許多北約國家都訓練了烏克蘭士兵,但這位老兵說,與他並肩作戰的一些烏克蘭人稱,其中一些訓練跟實戰還無關係。這位老兵說,一些在英國接受訓練的烏克蘭士兵告訴他,當他們詢問教官該如何「通過俄羅斯廣闊的雷區」時,他們被告知「繞過雷區即可」。
一位接受美國、英國和波蘭訓練的烏克蘭指揮官去年表示,如果他完全聽從這些國家的建議,他早就死了。
去年夏天烏克蘭發動反攻時,許多烏克蘭部隊使用了北約的訓練和戰術。但其中一些方法,例如面對密集的雷區和其他多種軍事障礙,過分強調沒有空中支援的機動戰,最終失敗了。烏克蘭人親身經歷一些戰爭分析家讚道的套路,卻遭遇嚴重損失後改變了戰術,但這還不夠。
最後一位曾在烏克蘭作戰和訓練士兵的美國陸軍退伍軍人去年告訴《商業內幕》,如果烏軍真的遵循美國的軍事準則(Doctrine),情況可能會更糟。
他說,烏克蘭人實際上比美國更了解現代戰爭,儘管他們在執行過程中有時也會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但這可能是任何戰爭的本質。
(文章來源:The US spent so much time fighting insurgents that it forgot 'what it means to actually fight a war,' a US vet in Ukraine 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