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指出, 最近以多數暴力且未經討論通過的財劃、憲訴、選罷法,理論上已經違憲且應屬無效。對於違憲的法律,行政院長基於守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義務,有權不副署。如果藍白對於行政院長的決定無法認同,則應該基於憲法增修條文賦予的權力,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使行政院長下台並觸發國會改選,讓人民出手化解憲政僵局。
另一方面,親藍律師及學者近日聲稱憲法法庭的大法官不應該審憲法訴訟法有無違憲,否則就屬擴權。但依照我國現行憲制體制,具有宣告違憲權限的是憲法法庭。可是在這次《憲法訴訟法》的修正中,將大法官開庭審理的門檻提高到必須有10位大法官出席,且要9位大法官同意才能宣告法律違憲;而目前大法官8人已人數不足,還因提名過程被藍白全面封殺,導致連開庭門檻都難以達到。實際上如同釋字601號指出,大法官為了維護憲政秩序無以迴避,仍應審查與憲法法庭運作相關的憲訴法。
因此,藍營企圖先批評大法官擴權,以遂行癱瘓憲法法庭的毀憲陽謀,憲法法庭基於權力分立原則及程序自主權,當然有權對憲訴法進行違憲審查,制止立法院擴權癱瘓司法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法系教授許惠峰認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法系教授許惠峰認為,若行政院提請立法院覆議,基於現有藍白多數的格局,覆議結果可能與原決議一致,導致須進一步申請憲法法庭進行暫時處分。然而,憲法訴訟法修正後,因程序門檻提高及大法官人數不足,憲法法庭難以迅速裁定,並可能引發正當性爭議。依憲法第37條規定,總統公佈法律需經行政院院長副署,是強制規定,違反此規定即屬違背憲法的強制性要求,該法律無效。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憲法與一般法律原則,因此行政院長不副署可阻止違憲法律的生效,避免上述程序引發的社會成本與不必要的爭議。
另外,從實質層面來看,新罷免法以附身分證為罷免聯署條件,侵害人民罷免權;憲訴法,過度提高開會與決定門檻,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假借中央地方預算平均,危機中央預算的國防預算。這三法應該不副署,藍白認同不副署行為,應該去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或是提不信任案,甚至執政黨也可以提,以期待改變國會架構。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補充,公督盟長期關注立法院的議事運作。這一次,藍白多數在短短時間內,接連以「不討論、不協商」的方式闖關了多項重大法案,創下立委減半以來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要有「責任政治」和「透明政治」;在立法院, 這三法立法程序中在委員會的討論闕如,也不協商,導致人民無法有效監督代議士。
同時,原本應該在會議中進行的議案辯論,現在藍白把它丟到街頭,丟給人民,自己卻不願意在委員會中進行討論,等於把台灣往街頭對抗的老路推。對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藍白無視財政紀律,讓原本的地方分配款從三千多億暴增到八千億,卻完全沒有明確規劃該如何運用。更誇張的是,部分地方政府明年的預算已在地方議會通過,如今中央突然要增加補助,連要怎麼執行都沒有頭緒。除此之外,《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修法是否在下一屆選舉才採用新規?《財政收支劃分法》是否馬上就適用於明年度預算?這些執行面問題都被刻意忽略,讓人認為藍白修法意圖癱瘓中央財政、司法、選舉、罷免的運作,是一種不考慮是否能再度執政的「不執政的對抗」,目的是癱瘓國家運作。
因此,現在是民主憲政非常關鍵的時刻,民眾如果對這次修法感到不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求政府盡速行使權力阻擋違憲惡法。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表示,臺灣正面臨一場嚴峻的民主危機。紅藍白三方結合,以「利用民主、反民主」的手段,推動多項攸關國家未來的重大法案,卻不經過對話、違反正當程序。立法院的作為嚴重破壞民主憲政中最關鍵的權力制衡機制,甚至有可能臺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抗中關鍵角色備受質疑,甚至有可能對台灣的國際支持造成危害。
面對這種情況,林宜正認為人民已經沒有選擇,必須儘速讓政治上的失速列車停下來,收回原本委託給不適任立委的授權。若立法院無法回到正軌,人民就該透過罷免,至少六席,來換出符合多數民意期待的新國會。樂見各地的自發性力量已經開始討論、行動,希望大家能夠正視目前立法院種種作為的毀憲亂政的危機。
東吳、靜宜、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兼任講師王鼎棫最後指出,本次《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修法若實施,會對我國的行政、財政、選舉制度造成巨大衝擊。更關鍵的是《憲法訴訟法》透過提高憲法法庭大法官審查違憲的門檻,造成憲法法庭的癱瘓。例如,大法官召開憲法法庭會議,現在需要10個大法官以上才能開庭,且要9人同意才能宣告違憲。即使大法官為滿額15人,如果有數位大法官迴避,就很可能使人數無法達到開庭門檻,人民的憲法救濟權就此落空,且如今憲法法庭只剩8人。其他國家(如德國)都有相應的代理機制,避免憲法法院因人數不足而停擺,但我國卻在藍白修法下走向極端。若這種修法趨勢持續下去,會讓人聯想國際上少數民主「逆轉」的案例,例如波蘭曾透過不斷調高憲法法院表決門檻,最終重創司法,導致整體的民主倒退。臺灣絕不能重蹈覆轍。因而,社會各界應該大力聲援大法官依法宣告違憲,或至少做出「暫時凍結」等緊急處置,不可放任憲法法庭被藍白勢力癱瘓。
回應
青鳥越飛越少
青鳥越飛越少
2024-12-26 中國時報 周毓翔/我見我思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朝野未曾和諧;他似乎也不願以總統之尊協調朝野,反而放話「青鳥會飛出來」。是,沒錯,每次朝野衝突,青鳥都會飛出來;但青鳥越飛越少,鳥也越來越老、越來越無力。套句邱議瑩曾嗆太陽花(學運)的話,「青鳥已經崩潰了」。
立法院攻防《選罷法》、《財劃法》、《憲法訴訟法》,青鳥再度被召喚,人數不理想就算了;在國民黨中央外頭嗆聲,還遭藍營青年軍嘲諷「求職求官博覽會」,讓青鳥行動被定型、再無正當性。還有,青鳥意圖碰瓷假摔,傳遍網路,成了笑話。
法案三讀當天,有綠委幫忙拆除立法院外的鎖鏈,揮手示意進入;沒想到,一隻鳥都不敢飛進去,即便主子已經揮手號召。經歷這場,青鳥已潰不成軍,原因就在於:執政黨當家還鬧事,看在大眾眼裡,根本不會有普通人響應這場「就業博覽會」。
有媒體日前做台北市長蔣萬安的民調,在年輕族群部分值得關注。20至29歲滿意度高達51%,30至39歲最低43%,這是相當有意思的數字。過往國民黨支持者年齡偏高,不過蔣萬安在年輕族群開始站穩腳步。
年齡群的政治意識形態,如樹的年輪;尤其是在20至29歲期間,是很多人價值觀形成期。蔣萬安在30至39歲滿意度最差,其實就是因為當時這批人在馬政府執政下成長,也就是所謂的太陽花世代,對國民黨沒有好感;如今自稱青鳥的人,其實很多就是這個年齡層,並沒有多年輕,以當年太陽花的殘黨居多。
反倒是20至29歲這批年輕人,成長在民進黨掌權的時代,太陽花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歷史,「國民黨的爛是口耳相傳,民進黨的爛是切身體會」;這也是為何多項民調顯示這批年輕人更親近民眾黨,不是民眾黨多好,而是那句「垃圾不分藍綠」讓他們很有感。
如今藍綠兩大意識形態對撞,這批年輕人對民進黨的疑惑比國民黨更深,因為:他們切身的問題,應該是要由掌權的民進黨解決;結果卻看到,民進黨把任何問題歸咎於國民黨與習近平。執政到第9年了還這樣搞,要這批年輕人怎麼信任民進黨?
民進黨不懂的是:「抗中保台」失效的最大推手,其實是他們自己。空有這句口號,除了仇中,執政沒半步,人民看不到未來、感受不到安穩,出狀況就搞仇中;這套戲碼人民看膩了,青鳥只會越來越少。
尤其現在青鳥已經是笑話,賴清德還要把執政寄望在「青鳥飛出來」嗎?不如回頭面對朝小野大的格局,好好跟在野協商共治台灣吧。
斷言大法官案結局 游盈隆嘆政黨無限惡鬥:人為的選擇
斷言大法官案結局 游盈隆嘆政黨無限惡鬥:人為的選擇
2024-12-24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立法院今日將行使7名大法官的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藍綠白都將「團進團出」。國民黨團傾向全面封殺。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稍早表示,民眾黨會放行一人。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從各方面跡象看來,7位大法官候選人都過的機率趨近於零,多數通過的機率也不大;這無疑是新回合的政黨惡鬥,未來可能還有無限期政黨纏鬥,「可嘆的是,這是人為的選擇,不是歷史結構的必然」。
游盈隆今在臉書指出,從各方面跡象看來,7位大法官候選人都過的機率趨近於零,多數通過的機率也不大,無疑是新回合的政黨惡鬥。游也直言,今將是繼上星期五決戰三大法案後,朝野另一回合的對決,不是完結篇;未來可能還有無限期政黨纏鬥,這是台灣政黨政治的恥辱與悲哀,「可嘆的是,這是人為的選擇,不是歷史結構的必然」。
另外,游盈隆也提到,當前台灣政局陷入混亂狀態,台灣政治發展方向、目標、路徑愈趨模糊,朝野誰之過?游盈隆強調,動員群眾施壓國會與在野黨,是威權政黨慣用手法,是已上軌道民主國家所不為;青鳥只有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才應飛出來,現在出來根本師出無名,也起不了作用,徒增紛擾而已,執政當局應適可而止。
游盈隆直言,在野黨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對,甚至有非常可議之處;但執政黨若動輒扣以「中共同路人」罪名,詒笑大方,台灣社會礙難接受。
賴難脫掌控?名醫見蔡發聖誕文 想起這黑歷史:令人反胃
賴難脫掌控?名醫見蔡發聖誕文 想起這黑歷史:令人反胃
2024-12-24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24日在立法院表決中落馬,且遭到民進黨立院黨團全面封殺,成為綠委唯一投下不同意票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轉發挺綠青鳥的激憤發文,甚至有人嗆「這一局不是柯建銘下台、就是賴清德變光緒,沒有第二條路」。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這是前總統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支持者,私下一起對總統賴清德的提名發起倒戈。他直言,賴至今無法掙脫蔡的控制;但只因罵過蔡,就把劉靜怡拉下來?真令人反胃!
「劉靜怡敗給蔡英文!賴清德至今無法掙脫小英控制?」沈政男24日發文提到,看到蔡英文今晚的聖誕文祝福台灣如何又如何,自己吃了一半的聖誕大餐差點反胃出來。他直呼,大法官候選人劉靜怡被民進黨立院黨團封殺的理由是什麼?柯建銘說「質疑蔡英文的論文、質疑蘇貞昌貪污」,就是因為劉靜怡批評蔡英文!下場就跟先前質疑蔡英文論文的彭文正一樣。
沈政男直言,柯建銘說投劉靜怡「一律開除黨籍」,那凶狠專斷的模樣,好像他才是民進黨的太上黨主席。試問,是你黨鞭說了算?提名劉靜怡的是賴清德,他是黨主席,等於是黨的提名。怎麼黨團的意見可以凌駕黨意?亂七八糟!難道賴清德提名七位大法官人選之前,沒有在黨內公開討論?如果柯建銘不同意,是不是在黨內就要先表達反對意見?竟然是投票前才告知賴清德,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沈政男質疑,如果今天仍是蔡英文當家,柯建銘敢這樣造次嗎?就是「吃賴清德夠夠」吧。當然也不是柯建銘一人就敢這樣,而是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支持者,私底下一起對賴清德這樣的提名表達不滿,然後共同發起這次的倒戈行動。顯然,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仍然是無遠弗屆,隨時而且緊緊注視著賴清德!賴清德至今,就是沒辦法擺脫蔡英文及其支持者的控制!
罵蔡英文、罵蘇貞昌,就不能當大法官,這是什麼邏輯?「就是黨團大於黨,而且大於台灣!就是蔡英文大於賴清德!」沈政男強調,台灣這幾年在內部被撕裂成這樣,誰要負最大責任?就是蔡英文!今天立法院修法、大法官同意案,弄得舉國震盪,就因朝野已經欠缺互信。永遠忘不了,2019年民進黨黨內初選那時,所謂「英粉」,是怎樣張牙舞爪,攻擊賴清德以及賴清德的同情者;就是這樣的氛圍揭開了這幾年台灣政治惡鬥的序幕,一直到今天演變成朝野互不相讓的局面。
沈政男指出,柯建銘的種種反國民黨言論,就是蘇貞昌的翻版;而用意就是挑起朝野對立,讓民眾陷入政治激情,然後他們就可以得利。劉靜怡被民進黨團拉下台,你看綠營內部今晚有兩種聲音,分野就在於:英粉與非英粉。對非英粉的綠營人士來說,劉靜怡過去批評過蔡政府與她時代的民進黨,但現在是賴政府,一碼歸一碼。然而對英粉來說,蔡英文就是民進黨,民進黨就是台灣;因此,批評蔡英文,就不適任大法官。
「不是嗎?抗中保台,就是蔡英文總統任期留給台灣的最糟糕政治遺產。而其衍生物,就是今日的台灣政治內鬥!」沈政男表示,梅克爾的政績在德國已經開始被重新評價了,蔡英文在台灣也會是如此。經過此一事件,賴清德應該可以看得更清楚,在蔡英文主政以後,民進黨變成什麼模樣了。事實上,蔡英文留下的台灣也不是賴清德理想中的模樣,包括兩岸關係;但他至今就是在人屋簷下,不得不暫時低頭。
沈政男痛批,一些親綠人士,沒那麼基本教義派的,也會看得更清楚:這幾年蔡英文所主導的民進黨與台灣走向,真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嗎?明明說要讓憲法法庭可以運作、不要癱瘓,「然後你們卻把自己黨主席提名的大法官人選拉下來,只因罵過蔡英文?真是令人反胃啊!」
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
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政府可以任意無據指控人民「賣台亡國」,人民卻不能「基於自衛」而反擊,不然就是「民主危機」。
----------
劉靜怡爆與總統府達共識!要綠黨團停止造謠:有做到嗎?
2024-12-28 中時新聞網 陳政嘉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被民進黨團封殺,連續多日在臉書發表批評綠營的文章。劉今早發文透露,自己出國前與總統府達成共識,第一點就是要黨團、網軍側翼停止造謠抹黑,「請問大家:現在真實狀況如何?有做到嗎?」
立法院日前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劉靜怡獲民眾黨支持,但遭藍綠黨團封殺。民進黨團指,不同意的原因,是劉靜怡過去曾大力批評民進黨。劉靜怡在出局後連日在臉書發文,並轉發多篇友人、學者批評民進黨行為的貼文,與綠營隔空交火。
劉靜怡今晨再發文透露,自己昨天出國前,與總統府達成共識:第一點,就是民進黨團和網軍側翼立刻停止所有造謠和抹黑言行。「請問大家:現在真實狀況如何?有做到嗎?做到了再來檢視第二點如何落實。」
劉靜怡也發文說,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政府可以任意無據指控人民「賣台亡國」,人民卻不能「基於自衛」而反擊,不然就是「民主危機」。劉直呼:是誤把威權控制當民主目標的最佳範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批評劉靜怡:「還好沒有通過,25篇貼文已經瘋狂了,這種可以當大法官嗎?」幹事長吳思瑤則稱劉「狂發文、轉發貼文是情緒失控」,要求她節制點,強調國家憲政比個人權位重要。
劉靜怡當時發文反擊吳思瑤,「講不出好理由,乾脆就直接抹黑別人情緒失控啦?因為沒有林秉樞陪喝咖啡,自己情緒不好,就反控別人出氣?」
劉靜怡也說,自己當然認同國家憲政制度比個人權位重要,「這還用講?」既然國家憲政制度比個人權位重要,為什麼要在記者會上公開講出用「是否批評執政黨」來決定人選適格性那些鬼話?那些連篇鬼話和維護國家憲政制度有什麼關係呢?輿論譁然之後,居然還繼續捏造各種假資訊進行人身攻擊?「這是你們自己個人權位的保衛戰嗎?邏輯可以好一點嗎?低估人民憲政智商到這種程度,真不容易啊。」
劉靜怡也強調,真正令人不滿的,不是「否決」,而是否決時所掰出來的「理由」,和事後不斷的「造謠」和「抹黑」。這種民主社會的做人基本道理很難懂嗎?
劉靜怡與綠營砲火照亮的夜空,卻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劉靜怡與綠營砲火照亮的夜空,卻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民進黨新威權不容批評,而大法官只被當作政黨看門狗和政權守護者;至於憲法法庭,如果不能捍衛政權,誰在乎它能不能運作!
----------
【重磅快評】劉靜怡不懂的事:英皇雖退位,血仇不能忘
2024-12-26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主筆室
立法院表決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民進黨團唯一封殺劉靜怡,讓原本唯一可能通過的大法官被提名人意外成為綠營與藍營聯手封殺的祭品。但劉靜怡與綠營的戰爭隨即上演,吸睛程度遠遠超過憲法法庭癱瘓責任與後續運作的爭論。連日來,劉靜怡與綠營猛烈互轟,四射的砲火證明了幾件事:
對民進黨而言,證明劉靜怡果然完全不受控。劉靜怡批林智堅論文、罵王義川蠢到爆表,尤其是罵蔡英文,被英系立委王世堅形容為跟英粉有「血海深仇」。大法官提名前一路罵民進黨,任命被封殺後更一路纏鬥民進黨,幸好擋了下來;否則有這樣不聽黨話的大法官,必然「後患無窮」。
但對民眾而言,首先就證明民進黨不可批評:批評民進黨的人,不但沒有果果吃,還會被打成「賣台亡國」或「毀憲亂政」。民進黨立院黨團唯一封殺劉靜怡,檯面上理由是她「一路罵民進黨」,但這也證明民進黨新威權、一言堂:即使英皇已退位,罵她的「血仇」還是不能忘記。
其次,證明大法官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只被看作政黨看門犬和政權守護者。民眾黨唯一支持劉靜怡,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民進黨不能為顧全憲法法庭運作大局而放行;民進黨更認定,這是黃國昌設的局,未來可用少數人綁架違憲判決,民進黨不能落入陷阱,因此連同意權行使也充滿政治陰謀與詭計。
第三,證明英德心結未化。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祭黨紀,堅決封殺劉靜怡;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事後安撫,並仍力挺劉靜怡是合適人選。難怪劉靜怡要求,如果總統真的沒同意黨團這樣幹,那就自己公開向社會大眾澄清。但柯建銘要這樣幹,賴清德能夠不同意嗎?
英系立委王世堅說英粉與劉靜怡有「血海深仇」,賴清德卻提名劉靜怡當大法官,這教英系立委的票要怎麼投?聽從賴清德,打臉蔡英文?或者為蔡英文報仇,打臉賴清德?綠委投票團進團出,正好掩護英系立委的復仇行動,也掩蓋了難以化開的英德心結;雖然,終究是欲蓋彌彰。
第四,證明民進黨網軍治國。劉靜怡連日來與綠營罵戰,但對民進黨團封殺她的藉口始終耿耿於懷,對綠營不斷把她沒講的話塞進她嘴裡表達強烈不滿,更質疑政府對人民進行假訊息作戰。劉靜怡同時發現,網路上一堆無法連到真實世界的「人」的留言,有紀律、有方向地引導風向,她也質疑是網軍所為。
第五,證明民進黨無心維繫憲法法庭正常運作。民進黨才指責,藍白通過憲訴法修正,癱瘓憲法法庭的運作;藍白各自揚言全部或部分封殺大法官人選時,民進黨同樣批評「毀憲亂政」。不料,民進黨自己也砍掉了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何曾在意憲法法庭會不會無法運作?
劉靜怡對於被國民黨否決,應該有心理準備;但對於被民進黨唯一封殺,顯然完全沒有準備,更無法接受。尤其民進黨否決的,是自己的黨主席兼總統所提名的人選;其意義與國民黨的否決杯葛,完全不同。劉靜怡不懂:血仇是不能忘的。
不過,劉靜怡與綠營砲火照亮的夜空,卻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民進黨新威權不容批評,而大法官只被當作政黨看門狗和政權守護者;至於憲法法庭,如果不能捍衛政權,誰在乎它能不能運作!
南韓戒嚴 綠側翼首領嗨喊賴清德「比照辦理」 網傻眼
南韓戒嚴 綠側翼首領嗨喊賴清德「比照辦理」 網傻眼:真的瘋了
2024-12-04 中時新聞網 林毅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晚間無預警宣布戒嚴,震驚全球。未料,民進黨立院黨團在Threads上發文疑似力挺,隨後迅速刪文。但許多深綠側翼領袖也發文喊話總統賴清德比照辦理,底下青鳥也高呼支持。讓許多人看傻眼,紛紛痛批「瘋了嗎」。
深綠粉專「Mr.柯學先生」在臉書發文稱「南韓為了阻止反對黨癱瘓國家,宣布戒嚴;我們是不是可以比照?」,深綠政治名嘴吳靜怡也稱「南韓給了威廉(賴清德)一個對付國會亂象強而有力的示範和面對共產國家干政應該有的態度」,底下不少青鳥附和表示支持。
網友看到後紛紛砲轟:「連戒嚴都可以支持,是瘋了嗎」、「要不要去查一下民進黨成立初衷」、「民進黨就是反對戒嚴更威權才成立的,結果你們要求回頭戒嚴是怎樣」、「來看一堆青鳥,國會全票通過解除戒嚴,青鳥解釋一下什麼情況啊」、「民進黨側翼真的不演了,以前反對戒嚴的人現在要支持戒嚴,有夠可笑」、「台灣的民主就是民進黨做主」、「大聲說出來,我喜歡民主的戒嚴」、「原來戒嚴還分顏色」。
還有不少人指出,尹錫悅是因為民調跌到冰點,加上妻子金建希爆出收受名牌包及涉嫌炒股大醜聞,檢察官卻縱放、火速宣判不起訴,即將遭到彈劾,為了鞏固政權才宣布戒嚴,根本不是所謂的親北韓勢力。連脈絡都搞不清楚就跟著上車,實在誇張到極點,「難道你們意思是賴清德跟尹錫悅一樣爛?」
綠不如藍 關鍵不在金錢
綠不如藍 關鍵不在金錢
2014-01-14 自立晚報電子報 陳茂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前建國黨決策委員
柯文哲接受台北市雙連長老教會邀請談「生死的智慧」時提到,2012年連勝文為選舉站台遭近距離槍擊,送到台大醫院不到30分鐘就上手術台,因為他是權貴,所以受到當時全台灣最好的治療。台大醫院回應,急診室如果收到急重症患者,不論身分背景,創傷小組成員須在10分鐘內待命。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於13日表示,柯文哲是連勝文急救時候的主治醫師,難不成他也變成了急救權貴的執行者嗎?黃偉哲指出,如果柯文哲那時候是因為連勝文的身分給予特殊治療,他也應該要負責任。柯文哲始終不改大砲性格,酸律師顧立雄一早在臉書哀悼逝世的前立委蔡同榮「太矯情」,又批連勝文「權貴」。黃偉哲提醒柯文哲,當政治人物發言要特別謹慎,如果改不掉這個毛病的話,惹出的麻煩會比他許下的承諾更多,他的負面效應也會增加,民調往下掉也是可預期的事。
上述只是參選期間的小插曲而已,它顯現出柯文哲「政治素人」的性格,缺乏老政治人物謹言慎行的習慣,綠營有人喜歡他,卻也有人排斥他參政,因而掀起綠營支持者的大戰。事實上,呂秀蓮、柯文哲、顧立雄三人之間都已經射出砲火,不過這是政壇上常發生的事,不足為奇,不正常的是支持者也加入戰局。藍綠的支持者有很大的差異,藍營支持者不太介入藍營檯面上政治人物的角力,綠營則不同。在網路上,藍營支持者集中火力攻擊綠營的政治人物;綠營支持者卻忙於攻擊自己所不支持的綠營檯面上政治人物,其火力之猛甚於在大選時攻擊藍營的火力。目前「挺柯文哲」與「反柯文哲」之間的對決極為嚴重,無論誰出線,到台北市長選舉時還不可能和解。有人期待產生綠營聯盟,結果卻出現綠營內部的大對決。顯然的,不必藍營,只讓綠營內部自己廝殺就足以瓦解。
在選戰方面,綠營一直不如藍營,綠營將它歸罪於金錢的束縛。沒錢的確難以選舉,但並非有錢就必定勝選;否則依中國的財力,他們可以拿出鉅額金錢來台灣賄選,一舉買下總統寶座及絕對多數的立委席次,如此就很容易達到「統一」的目標,何需那麼辛苦做統戰的工作?事實上,選舉時綠營不如藍營,還有其他重要因素。藍營支持者與綠營差別很大,他們的基本觀點為「不是敵人便是朋友」;他們將綠營的候選人當作「敵人」,會無情的追擊;可是對一般人卻可以放下身段,建立友誼,所以朋友越來越多。綠營的人正好相反,存在「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的心態,強力攻擊與自己主張不一樣的朋友,隨時製造敵人,敵人越來越多,怎麼可能打贏選戰?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更不會拉攏不支持自己所喜好的人。社會上哪會有人因被罵而跟著開罵的人走?綠營常因支持對象不同或政治主張相異而反目成仇。藍營初選後,或許是利益共同體的凝聚力發酵,很快就和解;綠營人士平時就在製造敵人,初選時當然也不例外,初選後還繼續仇視,選不過藍營是天經地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