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民主黨國會議員在新川普時代舉辦了首次大規模抗議。這些顯要的民主黨議員們聚集在現已關閉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總部外抗議,而該機構正面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川普總統聯手摧毀的危機。民主黨的政治人物譴責馬斯克幾乎解僱所有USAID的員工,並痛批聯邦政府正被一名私人企業家接管。
然而,就在他們急於為USAID辯護的同時,民主黨人也在無意間揭露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數十年來,USAID一直是美國帝國主義的重要工具,用來進行政權更迭、干預選舉,甚至破壞世界各地的穩定。
例如,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盛讚USAID在世界各地「打擊恐怖組織」並在全球牽制中國的行動,確保後者「無法壟斷關鍵礦產及港口基礎設施的合約」,同時也在各地「支持自由戰士」(其定義並非絕對,而是由美國決定)。馬里蘭州參議員克里斯・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則表示,關閉USAID的行動是「送給我們的對手——俄羅斯、中國、伊朗及其他國家的一份大禮」。
前USAID局長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坦承美國利用人道援助掩飾自身戰略利益。他在最近的《紐約時報》專欄文章中寫道:USAID在其運作的國家「積累大量政治資本」,並利用這些影響力來促進美國的財務利益,例如幫助美國企業打進新市場。曾在USAID任職的新澤西州參議員安迪・金(Andy Kim)更在社群媒體X上直接了當地發文表示:「USAID不是慈善機構。它是一個由兩黨共同推動誕生的外交政策工具,對於當前這個危險的全球環境至關重要。摧毀它就是摧毀我們競爭和維護美國安全的能力。」
這不是說馬斯克嘗試摧毀USAID的行徑值得讚許。馬斯克及川普對USAID及整個聯邦官僚機構的攻擊是非法且不民主的。世界各地許多攸關生命安全的計畫陷入混沌,其中也包括健康及HIV服務。近5億美元的糧食援助,如今更面臨變質及報廢的風險。川普甚至計畫將USAID併入國務院,這麼做將令情況雪上加霜(這些舉措已面臨一連串法律挑戰)。
為了合理化這場整肅行動,馬斯克利用各種陰謀論、誤導性言論,甚至公然撒謊。他指控USAID是「充斥基進左派馬克思主義者的毒窟,這些人仇恨美國」,甚至稱其為「犯罪組織」。他謊報鮑爾在USAID的薪資,並錯誤宣稱USAID為政治新聞公司「Politico」提供資金。他甚至轉發一則稱USAID是「有史以來最龐大全球恐怖組織」的貼文,似乎指涉USAID惡名昭彰的政權更迭與政治干預歷史。
但這不是一場基於反帝國主義原則的清算。2020年,馬斯克曾在一則(後來被刪除)的推文中宣稱:「我們想政變誰就政變誰!接受現實吧!」這句話是回應美國當時支持的玻利維亞政變,該國擁有豐富鋰礦,對馬斯克的電動車產業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盲目捍衛USAID的理由。
USAID作為美國侵略性外交政策的延伸,這件事情並非秘密。該機構在1961年由時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創建,目的是在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的影響力。數十年來,USAID在世界各地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策劃政權更迭,並為保護美國企業利益發揮了關鍵作用。
此外,USAID在援助實際發展方面卻表現不佳。大部分USAID資金最終流向美國企業或機構,而非當地組織,這反而削弱受援國的發展,使其繼續依賴美國。美國政府還經常利用該機構來資助及掩飾其海外宣傳活動。根據報導,USAID在2010年發起一項秘密計畫,嘗試在古巴創建一個「古巴推特」,目的是煽動不滿並推動政權更迭。
美國經常譴責胡賽武裝組織(Houthis)等團體,指控後者攻擊援助車隊或阻撓人道救援,並稱他們誣指美國及以色列利用人道援助進行間諜活動。然而,當美國官員自己都坦承援助計劃是戰略工具而非純粹的人道行動時,美國如何能宣稱自己在道德方面具有優越性呢?如果美國援助與礦產開採、政治操縱及全球霸權緊密相連,那麼任何外國政府對美國提供的援助持懷疑態度,都是情有可原的。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近日發表一篇文章批評川普政府「冷血無情」地擾亂了美國對外援助。但該文在為USAID辯護時,卻無意證實了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批評。
該機構的「民主、衝突及治理計畫」主任湯瑪斯・羅瑟斯(Thomas Carothers)寫道:「認為美國對外援助是單純的無私慈善且與美國利益無關,這種想法可笑至極。看看美國援助金額最高的國家清單就知道——毫不意外,這些國家幾乎都是美國的安全夥伴或安全關切對象。」
他說得對。我們確實該反對馬斯克及川普對政府的非法攻擊,但同時也不應假裝這些機構是高尚的道德燈塔。我們需要超越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推動一種新的模式,既拒絕川普的法西斯主義,也拒絕USAID長期以來代表的帝國主義。
(原文標題 "USAID Is Not Worth Blindly Defending",刊載於《The Nation》網站。)
回應
美國式民主的真相: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美國式民主的真相: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2025-02-22 銳傳媒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長期以來自詡為「民主燈塔」,並將其政治制度作為全球範本,試圖向世界輸出「美式價值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許多研究與數據顯示,美國式民主在實踐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從政治極化、貧富差距擴大、選舉制度缺陷到國際事務中的雙重標準,美國的民主形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結合相關數據與研究,探討美國民主制度的現狀及其潛在危機。
美國政治的極端化使社會裂痕加深,影響政策推行與國家治理效率。2024年的調查顯示,80%的美國人認為國家在核心價值觀上嚴重分歧。兩黨間的對立態勢不斷加劇,導致國會立法效率低落,政府多次陷入預算僵局。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政黨間的惡鬥,也滲透到民間,使民眾對異見者的包容度下降,甚至出現敵視現象。
政治極化對民主制度的影響深遠。兩黨因為意識形態對立,導致許多涉及民生的重要法案遲遲無法推動。近年來,美國政府關門事件頻繁發生,僅2023年就有兩次聯邦政府面臨停擺風險,反映出美國民主運作的困境。此外,媒體的立場化加劇了社會的分裂:部分新聞機構淪為政黨的宣傳工具,使資訊環境進一步惡化,讓民眾更難獲取客觀訊息,導致極端化問題惡性循環。
美國的貧富差距問題長期存在,並在近年來進一步擴大。根據美聯儲2021年的數據,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全國27%的財富,已超越中產階級的26.6%。相比之下,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卻持續上升,工資增幅遠遠追不上通膨速度。
新冠疫情進一步加劇了社會不平等問題: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在疫情期間暴增1.76兆美元,增幅高達59.8%;而同一時期,數百萬美國人失去工作或陷入經濟困境。2024年,美國的無家可歸者人數達到65萬,創歷史新高。而這些數據反映出的,是一個正在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展的社會結構。
儘管歷屆政府都曾試圖縮小貧富差距,例如推動最低工資提高或增加社會福利計畫,但由於政治分歧和財團利益影響,這些政策往往難以真正落實。美國的財富分配問題已不只是經濟問題,更直接影響到民主的公平性,因為:在政治獻金與遊說制度的影響下,富人能夠利用金錢影響政策、進一步鞏固自身利益,而普通民眾的聲音則被削弱。
美國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任度正在下降,這在年輕人群體中尤為明顯。根據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2021年的一項調查,52%的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陷入困境」或「正在失敗」,這顯示出年輕一代對美國政治體制的失望與焦慮。
此外,犯罪率的上升與社會動盪也加劇了民眾的不安感。2020年,美國謀殺犯罪率比前一年增加30%,為近百年來最大增幅。同時,毒品氾濫問題日益嚴重:2023年因過量服用鴉片類藥物致死的人數達11萬人,創歷史新高。這些問題反映出美國社會的深層次危機,當政府無法有效治理社會時,民主制度的信譽也隨之受損。
美國標榜自身為全球言論自由的典範,但事實上,言論審查與輿論操控現象日益嚴重。2023年,國會調查顯示,美國政府曾要求多家社群媒體平台刪除數百個帳號,其中許多只是因為發表與官方立場不同的觀點。這種「打著民主旗號進行審查」的行為,讓許多美國人開始質疑國內言論自由的真實性。
根據2022年的一項調查,60%的美國大學生表示,他們在校園內發表政治觀點時會有所顧慮,擔心自己會遭受社會輿論壓力或學業上的不利影響。這種寒蟬效應導致美國社會的言論空間越來越狹窄,使得真正的多元討論變得困難。
美國選舉制度的缺陷,讓民主運作失衡。選舉人團制度使得少數幾個搖擺州成為決定選舉結果的關鍵,而全國多數選民的意願卻可能無法直接反映在選舉結果上。例如,在2020年大選中,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辛州僅以數萬票的差距決定了總統當選人,這讓許多選民對選舉制度的公平性產生質疑。
同時,政治獻金的影響也使選舉更加傾向富人利益。2024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支出預計將超過140億美元,大部分資金來自大型企業與財團的捐款。這使得當選官員更傾向於維護金主的利益,而非普通民眾的需求。
美國在外交政策上常以「民主」為由干預他國內政,但這種介入往往帶有明顯的選擇性。例如,美國長期支持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專制政權,卻對俄羅斯、中國大陸等國進行民主批評。此外,美國對烏克蘭提供巨額援助,但對於該國的貪腐問題卻選擇性忽視。這顯示出美國外交政策的雙重標準。
美國的民主制度在理論上強調公平、自由與公正,在實踐中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從政治極化、貧富不均、言論審查、選舉缺陷到外交雙標,美國的民主模式正遭遇嚴峻挑戰。若美國無法正視這些問題並加以改革,其「民主燈塔」的形象將進一步崩塌,甚至影響全球對「美式民主」的信任。
寡頭政治與宏觀腐敗
寡頭政治與宏觀腐敗
2025-02-07 奔騰思潮 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美國正在形成擁有極端財富、權力和影響力的寡頭政治(oligarchy)。這實際上威脅着美國民主、基本權利和自由,以及每個人取得成功的公平機會。」「大量虛假信息和誤導性信息正在壓垮美國民眾,這助長了權力的濫用。而技術的集中、科技工業複合體的崛起,可能也將為美國帶來危險。」
前段敘述看起來像是「疑美論」的說詞,其實是美國前總統拜登的臨別箴言。拜登在離任前的最後公開演說裡,指桑罵槐說了大實話,但其實也只說了一半的實話。例如他提了科技工業複合體,卻未提軍事工業複合體。
拜登在演說中不點名地指責川普、馬斯克等的政商聯盟,他卻忘了:他的副總統賀錦麗未能在總統大選中取勝,反映了美國人寧可給官司纏身的川普一次機會,也不相信民主黨的路線能讓日子更好過。拜登大權在握四年,寡頭政治與假消息氾濫是第一天開始嗎?他從政這麼多年,難道沒有看出美國中產階級逐漸凋零?透過政治獻金與國會遊說,寡頭巨型企業在美國政治決策過程中的影響日益壯大。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大企業利潤集中與底層百姓的生存日益困難,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民主黨執政期間,DEI(多元、平等、共融)的政治正確氾濫。其中,平等卻專指性別、性取向等小眾議題的平等,而非階級、機會與財富的平等。以致於愈來愈少的美國人能夠過得比上一代的父母好,甚至都不如上兩代的祖父母。以通膨調整的聯邦最低時薪,早在1968年就見頂(America's Federal Minimum Wage Since 1947, Adjusted For Inflation),與今日之差甚至高達近一倍!
美式資本主義愈來愈走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兩極分化。壟斷式資本集團對政治有愈來愈高度的影響力,使得投票選舉愈來愈像是代理人選拔,不管誰當選都是有益資本的財富集中,但無益於人民生存空間改善。這種制度被美國一些智庫學者稱為「宏觀腐敗」(Thinkers Forum),比起發展中國家的「微觀腐敗」危害更甚。例如,壟斷資本集團影響美國醫療、軍工、食品等政策,使得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寡頭,大量國家財政在醫療支出,美國如今的人均壽命卻低於中國。
川普上任前,由於美國法律要求TikTok「不賣即禁」,因而出現大量「TikTok難民」湧向小紅書APP,中美兩國網友出現日常生活消費大對帳,也終於讓大量美國人醒悟:他們被大學貸款、醫療帳單、通貨膨脹等生存壓力毒打,只能通過賣血、打多份工等勉強不淪為癮君子與無家可歸者的難堪處境。這讓小紅書APP裡的普通網友大感不解。一般中國人大多以為,普通美國人住大房子、兩輛車、兩隻狗,生活愜意。原來真相是:「高度內卷」的中國普通人享受價廉物美、琳瑯滿目的生活狀態,過得不比一般美國人遜色。
拜登想究責川普,殊不知美國的寡頭政治在其任內有增無減,例如:一、財富集中與政治影響力的壟斷。根據《福布斯》數據,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全國40%的財富,而頂尖0.1%富豪(約16萬人)的政治獻金占聯邦選舉資金的30%以上(OpenSecrets)。富豪在政策傾斜下實質稅率愈來愈低,如《減稅與就業法案》大幅降低企業稅率與遺產稅,直接惠及富裕階層,加劇貧富差距。二、遊說集團的體制化權力。華盛頓登記在冊的遊說者超過1.2萬人,年均遊說支出逾40億美元。企業通過「政治行動委員會」(PACs)和「黑錢組織」(Dark Money Groups)繞開捐款限制。而旋轉門愈來愈為金權政治鋪路,如2018年研究顯示,57%的國會議員離職後進入遊說行業,利用人脈為企業謀利(如前參議員多德Christopher Dodd推動放鬆金融監管後加入華爾街)。三、媒體與輿論的寡頭化。如今美國六大媒體集團控制90%以上的主流媒體渠道,而科技巨頭(如臉書、谷歌、推特X)通過算法操控資訊推送,影響選舉議程及結果。
美國的宏觀腐敗往往以「制度性漏洞」、而非赤裸裸的賄賂形式存在,形成「合法掩護非法」的結構性問題。例如:一、政治獻金的憲法保護。2010年最高法院「公民聯合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Citizens United v. FEC)裁定企業政治獻金屬於「言論自由」,允許無限額「獨立支出」。其結果是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成為富豪操控選舉的工具。例如,2020年大選中,前10大捐贈者貢獻了18億美元。二、政策制定的「俘虜理論」(Regulatory capture)。普林斯頓大學研究(Gilens & Page, 2014)發現,美國政策制定與富裕階層利益高度相關,而普通選民的影響力「接近零」。具體案例不勝枚舉:製藥巨頭通過遊說阻撓《平價藥品法案》,維持藥品壟斷定價;化石燃料巨頭削弱氣候政策(如退出《巴黎協定》)。三、司法系統的階級偏見。白領犯罪(如金融詐騙)量刑遠輕於街頭犯罪。2008年金融危機後,僅一名華爾街高管被起訴,而數百萬普通民眾卻因次貸詐騙失去住房。
在信息繭房逐漸被自媒體打破的時刻,寡頭政治與宏觀腐敗共生體制的社會後果也漸為人所知,具體呈現如:一、民主合法性危機。皮尤研究中心(2023)調查顯示,僅20%美國人信任聯邦政府「多數時間做正確決策」,65%認為「政府被少數利益集團控制」。這也是非傳統建制派的川普得以打著「反建制」的旗幟,在2016及2024兩次大選中勝選的關鍵。二、經濟不平等的惡性循環。1970年代以來,美國CEO與普通員工薪酬比從20:1擴大至350:1(EPI)。從而也使得「機會不平等」加劇,如根據Opportunity Insights研究,美國頂尖大學中,來自收入前1%家庭的學生比例是後60%家庭的77倍。更令人驚奇的是,三、公共服務的私有化陷阱。醫療、教育、司法等領域被資本利益綁架。例如學生貸款巨頭Navient遊說阻撓債務減免計劃,私立監獄企業通過遊說推動嚴刑峻法以維持「囚犯供應」。
美國寡頭政治的頑固性,絕對不是因川普與馬斯克的結盟才出現,更源於制度設計、資本擴張、文化認知與全球化壓力的多重效應。美國難以擺脫寡頭困境的根源,在於其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中深嵌的系統性矛盾。這些矛盾既源自歷史路徑依賴,也因現代資本主義的深化而加劇。各種因素相互強化,形成「寡頭複製寡頭」的閉環:「經濟寡頭」通過政治獻金影響立法→「政治寡頭」制定傾斜政策→「媒體寡頭」塑造有利敘事→「司法寡頭」維護現狀合法化→底層民眾因各種其他社會議題(如墮胎、性傾向)分化與絕望,而難以形成團結一心的改革動力。
然而2025年一月,小紅書、DeepSeek兩個中國大陸的APP在美國各大APP平臺下載居冠,或許將是草根美國人挑戰寡頭政治與宏觀腐敗的一個新起點。因為,美國人民開始大規模地領略了另一種體制與生活方式的可能!
美援暗渡陳倉 資助綠營反中
美援暗渡陳倉 資助綠營反中
2025/2/17-2/23 亞洲週刊2025年07期 筆鋒
維基解密(Wikileaks)二月八日發文:美國開發總署(USAID)透過非政府組織在全球推動媒體影響計劃,總金額高達四點七二億美元。而華爾街金融大鱷索羅斯設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就是美國開發總署的白手套之一。在二零一六至二零二三年,也曾支助台灣的廢死團體及相關綠營的外圍側翼,主要針對台灣內部「疑美論」及「親中論」的打擊,並推動顏色革命。
台灣的綠營政團或側翼,從二零一六年蔡英文執政後,「抗中保台」是主軸,抗中與美國的立場原則完全綁在一起,「疑美論」就是「親中賣台」的路線。所謂美國路線,綠營的最重要前提是,台灣行動必須基於一個事實:在沒有美國支持的狀況下,台灣無法有效威懾或防禦中國大陸;這是綠營論述的基本假設,因此「疑美」就等同於放棄抗中、或是「投降主義」。
在這個前提下,台灣從蔡英文執政以後,民進黨就全力鼓吹親美路線。而綠營及側翼的反藍、反中路線成為民進黨執政的重要力量,無論是「青鳥行動」、「大罷免」等街頭作為,完全超出當年民進黨在黨外時期或在野時期的自發性,反而成為大批政客、網紅、小綠團體獲得資金、政治平台、資源的重要來源;其中部分來自民進黨執政以後以國家預算挹注外,竟然還有部分是來自美國援外總署的革命輸出資金。美方對台灣政治次團的「遠端養殖」幾已深入各個政治層面。
黑熊學院是綠營在賴清德上任後最倚重的側翼次團,不但用內政部與國防部的相關預算餵養。黑熊學院還大肆對外以慈善募款為名,讓各種資金以「軟錢」的名目進入該學院。而其前院長、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更是以「抗中」作為唯一訴求的政壇奇葩,二月五日他更在粉專發文表示,美國利益優先,台灣要適時跟上,台灣不會、也不可能再逆向而行。
赤裸裸服膺美國至上的路線,對綠營而言已成為國政的主路線,而美國援外總署長達八年的支助顯然有高度成效。若以此回首審視,馬英九任內的「太陽花行動」在人力、物力的動員上是一個分水嶺,街頭運動資金豐沛、毫無困窘,而當初的反服貿就是「抗中保台」的第一仗;事後,太陽花領袖林飛帆能成為民進黨對美的重要窗口,也就不意外了。
美國效率部砍預算蛀蟲 沈伯洋相關組織也遭波及
美國效率部砍預算蛀蟲 沈伯洋相關組織也遭波及
2025-02-22 匯流新聞網 李承值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大力檢討政府各部門經費運用,並請科技業富豪馬斯克為白宮辦公室總統高級顧問。政府效率部(DOGE)則與白宮管理及預算局合作,加強問責制和效率,對各單位進行樽節開支,消除政府支出中的巨額浪費。
美國全球最大單一援外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近日成為川普2.0聯邦政府大力整頓的首波目標,面臨凍結資金並將整併到國務院,其中竟牽涉到台灣一有名組織。
今年2月初時,在效率部雷厲風行整頓下,美國國際開發署已有近百名員工遭停職,官網隨即關閉,川普稱這是早就該做的事;馬斯克則是直接在社群平台痛批,美國國際開發署裝滿蛀蟲,必須全部裁撤。
根據媒體《The Economic Times》報導,與美國富豪喬治索羅斯設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合作的「東西方管理研究所」(East-West Management Institute),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署計畫獲得補助。
報導進一步指稱,索羅斯利用這筆資金,在斯里蘭卡、孟加拉、烏克蘭、敘利亞、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英國及美國等地製造混亂。此外,他還資助了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柬埔寨、喬治亞、吉爾吉斯斯坦和烏干達等國的爭議性計畫,也因此被效率部盯上。
根據知情人士指出,開放社會基金會的贊助名單,竟赫然發現有「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在內,而該組織前執行長恰恰就是立委沈伯洋(目前仍為其理事)。這也令外界質疑,是否利用美台關係,一方面靠黑熊學院寄生台灣政府,另一方面利用台灣民主實驗室吸血美方?
根據開放社會基金會公開資料顯示,自從2020年起台灣民主實驗室受其贊助,分別是2020年19萬9千800美金、2022年49萬9千880美金、2023年65萬美金,總計收到贊助134萬9600美金,折合台幣約4423萬。單一組織都可以拿到天文數字,美國國際開發署會被效率部門檢討裁撤,令人不感到意外。
有在野黨人士表示,沈伯洋與黑熊學院屢被在野黨質疑,與政府部門、國家預算之間疑存有說不清楚的灰色地帶。例如立委張智倫在去年11月底踢爆,內政部新編列2218萬元民防預算,以密件發函給地方警局,推薦由「壯闊台灣」、「黑熊學院」等親綠NGO團體辦理各項民防訓練課程,最後遭到質疑獨厚。
另外,在預算審查時更被立委王鴻薇揭露,消防署巧立名目以「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於113至118年度4年增加80億預算,而且計劃內容與預算資料都列為機密,而黑熊學院理事長劉文去年11月則在相關活動演講指導該計劃。
無獨有偶,立委羅智強則抓出,內政部去年編列4.1億多元的全民防衛訓練計畫預算,其中有900萬元用於舉辦園遊會,質疑是為黑熊學院量身打造。他也在衛福部公益勸募平台發現黑熊學院申請「113年台灣民防教育推廣計畫」,痛批這將排擠其他弱勢團體的資源。
在野黨人士質疑,台灣某一夥人爭議不斷,遊走台美之間做名為民主、實為民粹的生意;如今美國人覺醒了,台灣政府還要繼續買單嗎?
美國跌倒,全世界吃飽
美國跌倒,全世界吃飽
2024-08-13 路懷宣的UDN部落格
事實證明,美國的所謂民主自由,不過就是猶太財團掠奪全世界的把戲,就是:利用被操弄的假選舉,如網軍及作票等,來操控國家。不信?看看美國人選出的大小布希總統,不都是拿著民主自由的幌子,其實為了猶太石油財閥與華爾街金主的利益,以莫須有的罪名,去侵略中東國家,殘害千萬中東無辜人民?
再看看拜登,把兒子弄到烏克蘭,把持烏克蘭的黑土地、農業、電力、礦業、軍工業等,再把這些產業轉給猶太財團。因此一直不讓烏克蘭投降,讓烏克蘭的人民戰死至最後一人,只為了保住以上的利益!
再例如,動到猶太財團蛋糕的總統如甘迺迪、雷根、川普...等,就使出下三濫的暗殺。甚至對別國的元首,只要對猶太財團不利,也如法炮製。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民主?
美國的民主,對外就是支持貪污腐敗的政權,例如菲律賓的大小馬可士、越南阮文紹、南韓朴正熙、印尼蘇哈托、南非白人政權、伊朗巴勒維、日本財團政府、以及台灣的某些政黨等。因為貪污腐敗有把柄又好控制,就能讓這些東西跪舔,死死地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美國的民主,就是讓CIA在全世界煽動暴亂,企圖推翻其不喜歡的政權,還說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暴亂是「亮麗的風景線」?但如果是發生在自己美國,例如黑命貴或是支持巴勒斯坦運動,就抹黑是中國指使?難道這些美國CIA的獨門絕活,中國也有本事「偷學」?
美國的民主,其實只是由華爾街金主與軍工財團砸大錢所堆砌出來的傀儡而已,目的就是當成賺大錢的工具。這也是為何美國在全世界挑起戰爭,結果卻只是華爾街與軍工財團發了財,美國小老百姓卻要負擔越來越重的稅金與通貨膨脹。猶太財團在全世界都一樣,只想賺黑心錢,根本不管別人死活,難怪二戰時差點被希特勒團滅。猶太財團就是狗改不了吃屎,死不足惜。
再看看「民主美國」,居然支持搞種族滅絕的以色列,而且連演都不演了?美國都直接顯露其毫無人性的真面目了,沒想到還是有些人說不可「疑美」?這些東西如此跪舔醜陋的美國,其用心之險惡不問可知!
總之,美國不倒,世界不會好;美國一跌倒,全世界吃飽。
2025-02-24 麻辣空间
2025-02-24 麻辣空间
“民主”二字终将成为未来人口中的贬义词,因为:“民主”二字目前来看,基本代表了懒散、贪欲、无耻、下流、胡闹、死犟、蛮横、反智等已经定性为贬义的词捆绑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