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從 113 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將「專業選修課程」最低開課人數調高至 30 人。對此,世新學生「我們不要30門檻」行動小組曾偕同各方在3月17日於教育部前方召開記者會,但校方仍堅稱門檻是為了「新陳代謝」,創造出更有「前瞻性」的課程。而為促成三方(學生、老師、校方)公開、公平、公正的討論,行動小組於今(16)日舉辦公聽會,並正式發函邀請校方出席,惟校方高層未到場,僅由教務處官員代表出席。
學生代表方欣晴在會中強調,校方表示針對30人門檻,有80多堂「特例」進行小班開課,校方是否可以拿出具體數據及清單?而且,既然要為如此多堂課程進行特例處理,為何不一開始就思考門檻設定的問題?至於校方表示當初有派學生代表,參與學校舉辦的公聽會和座談會,小組也提出疑問「為何在設定30人門檻時不進行討論,學生參與到底在哪裡?」
校方高層缺席溝通 學生批:怕公開對話
今天公聽會共有2名學生代表、2名教師代表,以及代表校方的教務處註冊課務組組長曾淑美出席。出席學生部分則有約40人到50人自發性參與,教室空位幾乎坐滿,甚至有不少學生站著或站在教室外參與。
甫開場,學生代表之一的方欣晴表示,世新大學的創校校長成舍我先生,努力打造一個讓人人都有說話的環境,但30人選課問題,從來都沒有在一個平等的交流中做出決定。她提到,今天行動小組真心誠意的想要邀請校方過來理性溝通、創造友善的溝通方式,連名牌都做好了,但是校方卻寧願另外辦一場座談會,不願意坐下來好好跟我們公開討論,「我們試圖提出質疑,看起來校方是害怕了。」
方欣晴認為,校方說他們曾辦過班代會議,請教務長賴正能在會議上,針對選課問題進行說明,但校方試圖偷換概念。一個公開透明的程序,應該是在制定政策前,先找同學們或老師們討論,再制定政策和方針,因為這個決策絕對不是簡單的「開課人數調漲」,它牽扯了學生和老師權益。她質疑,校方是否真的檢視過這些課程內容呢?「學術理論課從來都不是老舊的,理論雖時代前進,但學生目前看到的是,學校任由這些課倒閉。」
選課空間遭壓縮 資訊不透明限縮選擇
學生代表之一的陳承指出,從113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課程門檻調高至30人,而校方從下學期開始也會將學分上限25學分,下降到22學分的學分選課上限。他表示,原本預期的超修學分是選完課後,能夠再去有興趣的課程進行加選,但選課制度改變後,未達30人門檻的課程會在第一階段開學前被停開,導致學生的選則被限縮。他接著表示,在課程安排上,銘傳大學、淡江大學都會詳細公佈選修即時人數供學生參考,但世新選擇在113學年度第一學期關掉,學生沒有參考依據,校方又期望學生依「市場機制」選擇課程,資訊相對不透明。
陳承續指,校方日前曾舉辦選課說明會,學生代表則是僅限每個系、每個年級派出一名代表參加,在會議過程中,有一位法律系的同學勇敢舉手,指出法律系因門檻而被迫倒課的課程,卻遭到學務長指責內容有誤,甚至反駁法律系應該要以事實為本。他直指,校方連實際倒課的課程都沒有明文公布,學生利用自己的力量一堂堂搜集資料,卻被學校反駁。
教師質疑開課門檻依據 拒絕以市場取代教育價值
教師代表之一的廣電系教授林承宇質疑,30人的開課門檻究竟如何訂出,最低開課人數要求應該尋求校方、師生的最大共識。他質疑,校方以市場機制為由訂出30人開課門檻,假設學生想學習A片課程,學校是否也要開設A片課?強調課程不能單純以市場為考量。
林承宇提到,他的課程很嚴格,學生3次缺席平時成績就0分,會有學生認為太嚴格,因此未必受歡迎,但也有其他老師是「涼課」,整學期都不來上課也能拿97分,卻很受學生歡迎,是以市場機制開課的弊端。
另外一位教師代表,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陳信行則說,過往世新給予師生很多空間,他曾開過僅有10名學生的通識課,但近年校方許多作為,校內溝通程序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陳信行舉例,先前校方強迫他所屬的社發所停招,但因缺乏校內溝通,而被教育部否決,結果校方竟找了人事室人員,跟社發所教師說明退休相關條件,當成「溝通」程序,最後再度被教育部打回票,近年校內許多爭議都源自於這種溝通模式。
校方稱門檻配有配套 強調促課程「新陳代謝」
代表校方出席的教務處註冊課務組組長曾淑美回應,30人才開課的門檻,只針對日間部學士班選修課,並不包含必修課程,且有配套措施,具有專業特殊性或屬於小班制演練課程等,可以申請小班開課,本學期有81門課因此即使未達30人也開課,另外有些課程牽涉畢業門檻,例如英語系第二外語課程是必修,即使未達開課門檻也開課,本學期有25門課保留開課。
曾淑美解釋,校方設定30人的開課門檻,是希望促進「前瞻性課程」開設,以因應傳播科技及AI發展潮流,門檻的設定,則是學校希望每學期有5%的課程「新陳代謝率」,在傳播科技快速發展下,停開5%課程應屬合理。
至於師生質疑溝通問題,曾淑美強調,教務長等都有定期跟學生座談,校長、教務長也會透過學生幹部座談或校課程會議等,以及選課說明會等,和學生溝通,並且校方有跟個別學生訪談,透過多元溝通管道,進行政策宣導。
校方刻意避談 公聽會撞期座談會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小組收到校方人士透露,校方在昨日(5/15)緊急要求世新學生會舉辦「座談會」,甚至選在同一時間,刻意撞期行動小組所主辦的公聽會。
行動小組質疑,世新高層寧願選擇出席倉促的「政策發表會」,也不願意出席我們早已安排好的公聽會。同時,行動小組曾發函詢問校長出席意願,當初告知我們有安排的校長陳清河,請問是在此時又突然有空了嗎?
最後我們也質疑校方,所謂「新陳代謝5%課程」,此一目標並未跟實際上課的師生討論過,為何學生要為教務處和校方高層的目標買單?